清晨的龙部落广场被打理得格外规整。按照新制定的交换流程,青风带着几个青壮用粗壮的树枝围出四个方形交换区,地面用炭笔清晰标注着 “石叶区”“水泽区”“青林区”“青竹区”,每个区域中央都摆着一块平整的青石板,用来摆放交换物资。广场东侧的木架上,二十把铜铁工具整齐排列,每把工具的握柄上都刻着 “双标记”—— 主纹是两寸长的龙纹,旁侧则是各部落的专属符号:石叶部落的 “兽牙”、水泽部落的 “水滴”、青林部落的 “草药叶”、青竹部落的 “竹叶”,都是阿果按统一尺寸设计的,沙木刻得线条流畅,在晨光下格外醒目。
那时和阿果站在广场中央,手里各拿着一张杨木板 —— 那是提前 3 天和各部落沟通好的 “交换预清单”,上面用炭笔写着简洁的条目:“石叶:20 张鞣制鹿皮→10 剪 5 斧;水泽:50 条鲜鱼→10 箭 1 粟筐;青林:10 捆草药 + 15 根硬木→8 皮 10 篮;青竹:20 件竹器→5 剪 2 斧 + 1 铲”。
“你看石叶区的石板,青风擦得真干净,等下鹿皮铺上去不会沾灰。” 阿果的指尖划过 “石叶区” 的炭笔标记,转头看向那时,“昨天沙克去石叶部落确认时,石根说鹿皮都按要求鞣制好了,边缘用新剪的剪刀修得整齐,比上次的还规整。”
那时顺着她的目光看去,石根正带着族人往石叶区走,身后的藤筐里装着叠得整齐的鹿皮,果然比上次的更厚实。“你设计的‘兽牙’符号,石根很喜欢,昨天沙克说他特意让族里的青壮学画,说以后他们的工具也要刻这个。”
两人正说着,石根已经走到近前,笑着举起一张鹿皮:“阿石哥,阿果姐,你们看!这鹿皮是用你们教的新方法鞣的,泡了三天橡树汁,刮了五遍,摸起来比以前软多了!”
阿果接过鹿皮,指尖拂过边缘的裁剪痕迹,果然整齐平滑:“石根首领,这鹿皮质量比预沟通时说的还好,边缘剪得一点毛边都没有,肯定花了不少功夫。”
“应该的!龙盟的交换就得拿最好的东西!” 石根说着,让族人把鹿皮一张张铺在青石板上,沙木和青风上前清点,两人一边数一边核对:“1、2……20 张,一张不少!” 沙木在预清单上画了个 “兽牙” 符号,石根也在旁边画了个一样的符号,算是双方确认。
交换中的顺畅与默契
按流程,石叶部落交换结束后,轮到水泽部落。水伯带着族人扛着竹篓走进水泽区,篓里的鲜鱼鳞片发亮,每条都有两尺长。“阿石哥,阿果姐,这鱼都是今早刚捕的,个个鲜活,比预沟通时说的‘成年鱼’还大!” 水伯说着,让族人把鱼倒进铺了水草的青石板上。
小禾和沙禾上前清点,数到 48 条时停了下来:“水伯首领,这里只有 48 条鱼,预沟通时说的是 50 条。”
水伯的脸色微微一变,赶紧弯腰查看:“怎么会少两条?今早明明数了 50 条!” 他的族人也慌了,四处翻看竹篓,发现篓底有个小破洞,应该是路上掉了两条。“阿石哥,实在对不住,路上掉了两条,我们下次补送两条更大的!”
那时还没开口,阿果已经蹲下身,拿起一条鱼看了看:“水伯首领,您看这 48 条鱼,每条都比预沟通时的大一圈,按重量算,说不定比 50 条普通成年鱼还重。这样吧,我们还是按约定换 10 支铜铁箭和 1 筐粟种,掉的两条鱼不用补了,下次交换时多留意竹篓就好。”
那时点点头,让青风把箭和粟种递给水伯:“这 10 支箭的握柄上都刻了‘水滴’符号,您拿回去试试,叉鱼时瞄准鱼鳃,倒钩不容易脱。”
水伯接过箭,看着上面的水滴符号,眼里满是感激:“谢谢阿石哥,谢谢阿果姐!你们真是实在人!下次我们肯定多带两条,补这次的缺!”
交换继续,青林部落和青竹部落的交换也格外顺畅。青岩带来的草药捆得整齐,每捆都系着小标签,写着草药名称;竹老的竹器比预沟通时多了 5 件,都是编得更精致的小竹篮。“这 5 件是额外送的,感谢你们上次多给的那把剪刀!” 竹老笑着说,阿果让小禾在记录板上注明 “青竹额外赠 5 件小竹篮”,竹老画了个 “竹叶” 符号确认。
整个交换过程只用了不到两个时辰,比上次快了一半。各部落代表都笑着说:“这新流程真好用!提前沟通好,现场不慌不乱,比以前省心多了!”
那时转头看向阿果,她正弯腰整理记录板,阳光落在她的发顶,泛着浅金色的光。他走过去,轻轻帮她把被风吹乱的头发别到耳后:“你设计的流程真管用,比我预想的还顺畅。”
阿果直起身,耳尖微红,手里的记录板轻轻碰了碰他的胳膊:“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你支持按预沟通来,还同意灵活调整,不然也不会这么顺利。”
两人相视一笑,沙木在旁边看得清楚,偷偷对青风说:“你看阿石哥和阿果姐,现在连说话都能猜到对方想什么,比我们磨工具的默契还足。”
竹器传艺,双向互助
交换结束后,竹老没有着急离开,而是让族人搬来几捆竹子和一套编织工具:“阿石哥,阿果姐,上次你们教我们做铜铁工具,这次我想教你们编竹器!这是我们部落的‘双层竹篮’编法,比普通竹篮结实两倍,装粟种不容易漏。”
那时眼睛一亮:“太好了!我们正想学编竹器,以后做工具的藤条不够,就能用竹片代替。”
阿果赶紧搬来几张木凳,让竹老坐在广场中央,族人们也围了过来,好奇地看着竹老的编织动作。竹老拿起两根细竹条,交叉放在一起,用手指轻轻一挑,竹条就缠绕在了一起:“编竹篮要先做底,用粗竹条做框架,细竹条编织,每编两圈就要拉紧,这样才结实。”
阿果蹲在竹老身边,跟着拿起竹条模仿,手指有点笨拙,竹条总是缠错。竹老耐心指导:“别急,左手按住交叉点,右手挑竹条时要轻,顺着纹路来,就像你们刻龙纹时顺着木纹一样。”
那时也蹲下来学,他的手比阿果稳一些,很快编出了一小块篮底:“你看,这样是不是对的?” 他把编好的部分递给阿果,阿果笑着点头:“比我编的整齐多了,你学这个还挺有天赋。”
竹老看着两人的互动,眼里带着笑意:“你们学得真快!以后你们编竹篮,我们做铜铁工具,互相学习,龙盟的日子肯定越来越红火。”
沙木也跟着学,他的手最巧,没一会儿就编出了一个小竹筐的雏形:“竹老,这个竹筐能用来装铜铁工具的零件吗?比藤筐轻便,还不容易磨坏零件。”
“当然能!” 竹老点点头,“编的时候把竹条编密一点,就能装小零件了。等下次交换,我带些细竹条来,你们就能编更多竹器了。”
午后的阳光有点烈,小禾端来几碗草药茶:“大家歇会儿喝口水吧!这是林苗姐煮的薄荷茶,解乏。”
阿果接过茶碗,递给竹老:“竹老,您歇会儿,别累着。我们已经学会了基础编法,下次您再来教我们编竹席,以后部落的屋顶就能用竹席铺,比草席耐用。”
竹老接过茶碗,喝了一口:“好!下次我带竹席的样本过来,教你们编‘三层竹席’,冬天铺在石屋里,比兽皮还暖和。”
月下并肩,情话说晚
傍晚时分,各部落代表带着交换的物资离开,龙部落的族人忙着整理换来的鹿皮、鱼和竹器。女族人们把鹿皮挂在广场的木架上晾晒,青壮们把鱼腌好挂在屋檐下,林苗则带着人把草药分类装进陶瓮。
那时和阿果没有帮忙,而是沿着部落外的小河散步。夕阳把河水染成金色,岸边的芦苇随风摇曳,偶尔有小鱼跃出水面,溅起细小的水花。
“今天竹老教的编竹篮,你学得真快,我到现在还会编错。” 阿果踢着脚下的小石子,声音里带着笑意。
“你是没耐心,编到第三圈就想换花样。” 那时笑着说,“不过你设计的部落专属符号,竹老很喜欢,他说下次要把竹叶符号编在竹器上,这样一看就知道是龙盟的竹器。”
“真的?” 阿果眼睛亮了亮,“那下次我再设计几个新符号,比如‘龙盟’的简化符号,编在竹器中央,更醒目。”
“好,都听你的。” 那时停下脚步,转头看向阿果,夕阳落在她的脸上,把她的侧脸照得格外柔和。“阿果,从第一次在杨木板上记录铜铁镰刃的制作,到现在龙盟的交换流程,你一直都在我身边,帮我想办法,陪我做这些事。”
阿果也停下脚步,抬头看向他,眼里映着夕阳的光:“我也很开心能和你一起,看着部落从只有石工具,到现在有了铜铁工具,有了龙盟,这些日子虽然忙,但很踏实。”
“以后,我们还要一起做更多事。” 那时伸手,轻轻握住阿果的手,她的手很软,带着草药茶的清香,“一起看着粟地长出更多粮食,一起教更多部落做铜铁工具,一起让龙盟的部落都过上好日子。”
阿果轻轻回握他的手,没有说话,只是用力点了点头。两人沿着小河继续往前走,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渐渐融合在一起。
月亮升起来时,他们回到部落广场。篝火已经升了起来,族人们围坐在篝火旁,吃着烤鹿肉和粟饼,讨论着明天用青竹部落换来的竹篮装粟种的事。沙木看到他们回来,笑着喊:“阿石哥,阿果姐,快来吃烤肉!刚烤好的,还热乎!”
两人走过去,坐在篝火旁,小禾递过来两块烤肉:“阿果姐,这是你喜欢的鹿里脊,没放太多盐。”
阿果接过烤肉,递给那时一块:“你也吃,今天忙了一天,肯定饿了。”
那时接过烤肉,咬了一口,肉质鲜嫩,是他喜欢的味道 —— 阿果记得他不爱吃太咸的,每次烤肉都会特意叮嘱小禾少放盐。
篝火旁的歌声和笑声传来,阿果靠在那时的肩膀上,看着天上的月亮,轻声说:“你看,今天的月亮真圆,像我们上次做的陶碗。”
“嗯,比陶碗圆。” 那时轻轻拍了拍她的背,“等下次交换,我们做几个带龙纹的陶碗,送给各部落的首领,让他们也尝尝我们部落的烤肉。”
阿果点点头,闭上眼睛,感受着篝火的温暖和身边人的气息。她没有再拿起杨木板记录,这些温暖的瞬间,这些关于龙盟的希望,这些彼此的心意,都已经深深记在了心里,比任何文字都更珍贵。
夜色渐深,族人们渐渐散去,那时送阿果回石屋。走到门口,阿果转身对他说:“明天我们去新垦的粟地看看吧,用青竹部落的竹篮装粟种,肯定比藤筐好用。”
“好,我早点叫你,顺便带你去河边摘野果,早上的野果最甜。” 那时笑着说。
阿果点点头,推开门走进石屋,又转头对他说:“晚安,阿石哥。”
“晚安,阿果。” 那时站在门口,看着她关上门,才转身离开。月光洒在龙旗上,泛着淡淡的光,他摸了摸怀里的杨木板 —— 上面是今天交换的记录,还有阿果画的竹篮编织草图,旁边有个小小的 “时” 字符号,心里暖暖的,脚步也轻快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