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之矛”舰队拖着残躯与胜利的荣光,缓缓驶回新咸阳星港。与凯旋气氛交织的,是弥漫在整个帝国上下的、化不开的悲怆与凝重。“死战”号的陨落,如同一声警钟,在每一位秦人心头敲响——敌人依然强大,胜利需要用最昂贵的代价去换取。然而,在这场惨胜之中,也带回了无比珍贵的战利品:大量从被摧毁的“擦除者”战舰上散落、并被帝国回收部队冒着被残余规则武器波及、被时空漩涡吞噬的风险,竭力收集回来的残骸碎片。
这些碎片,被立刻送入帝国科学院最深层、防护等级最高的“静滞分析室”。这里的环境被多重维度稳定场和物理常数锁定场笼罩,确保分析过程不会引发碎片内残存能量的异动。公输衡大匠与李信亲自带队,组建了包括材料学、高能物理、维度几何学、灵能结构学等所有相关领域的顶尖专家团队,对这些碎片进行前所未有的精细解析。
初步的宏观观察就令所有专家感到震惊。这些碎片并非任何已知的金属、晶体或复合材料。它们表面光滑如镜,即使是在断裂处,也呈现出一种奇特的、非结晶态的流线型结构,仿佛是被某种力量强行“撕裂”,而非“破碎”。在高倍率扫描下,碎片内部看不到原子、分子的排列,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无限复杂、不断自我重复、却又在更高层次上保持稳定的拓扑结构。这种结构,仿佛是将空间本身进行了某种“编织”和“折叠”。
“这……这根本不是制造出来的材料!”一位资深材料学家看着扫描结果,声音发颤,“这更像是……将高维空间的物理法则,直接‘固化’成了实体!”
进一步的深入分析证实了这一判断。研究团队动用了包括高精度灵能探针、量子纠缠断层扫描在内的一切先进手段。他们发现,这种材料的“强度”,并非来源于原子间的化学键或电磁力,而是源于其拓扑结构本身对底层空间维度的“锚定”效应。任何试图从四维层面施加的力(无论是动能冲击还是能量轰炸),在作用于这种材料时,其绝大部分能量都会被其拓扑结构引导、分散到更高维度的“背景”中去,如同用拳头击打水面,力量被水流轻易化解。这正是“擦除者”战舰防御力如此惊人的根本原因。
同时,对其能量传导特性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碎片内部存在着一种类似于“经脉”的能量流通网络,但其传导介质并非电子或光子,而是一种基于维度共振的“信息-能量流”。这种传导方式的效率极高,几乎没有任何损耗,并且能够瞬间完成从能量到规则效应(如之前遭遇的“规则扰动”波)的转换。
“我们之前试图用‘维度基岩’去模仿,方向是对的,但层次太低了。”李信看着分析数据,眼中闪烁着狂热与醒悟的光芒,“‘维度基岩’只是找到了与高维空间耦合的‘接口’,而‘擦除者’的材料,其本身就是高维结构在低维的‘投影’或者说‘具现化’!它们的材料,是‘活’的规则!”
他调出了“维度熔炉”的设计蓝图,手指激动地在物质创造模块上划过:“看!我们之前的创造,只是将能量按照四维的‘蓝图’塑形,其本质还是四维物质。但现在,我们有了样本!有了这种高维拓扑结构的实际参考!”
他指向碎片内部那无限复杂的结构扫描图:“这才是真正的‘第五维物质蓝图’!如果我们能理解这种结构的生成逻辑,哪怕只是理解其中万分之一,并让‘维度熔炉’在创造物质时,不再仅仅是填充能量,而是按照这种拓扑逻辑去‘编织’空间结构本身……那么,我们就能创造出真正属于第五维的、堪比甚至超越‘擦除者’装甲的新材料!”
整个分析团队都沸腾了。这些浸透着帝国将士鲜血的碎片,其价值无可估量。它们就像是一本敞开的、来自更高文明的材料学“天书”,虽然其中绝大部分内容依然晦涩难懂,但仅仅是被解读出的只言片语,就已经为帝国停滞不前的材料科学,指明了突破的方向。
分析工作变成了一场争分夺秒的攻坚战。每一微米碎片的扫描数据,都被输入超级计算机进行海量的模拟推演;每一个异常的能量签名,都被反复验证其物理含义。帝国的材料学研究,不再是在黑暗中摸索,而是终于握住了来自更高维度的火炬,尽管火光微弱,却足以照亮前路。这些缴获的碎片,成为了“维度熔炉”下一步升级、实现真正“高维物质创造”最至关重要、最不可或缺的参考样本与罗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