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本宫就知道你理由多,算了,你自己处理吧,我先去转转。”
长公主走后,皇后道:“申怀安,这些必定是朝廷命官,你老这样关着,总不是办法。”
申怀安:“娘娘放心,我自有交待,到时保证他们不再弹劾臣。”
皇后:“你不可做的太过,让人抓住把柄。”
申怀安:“娘娘放心,娘娘,请随我来,臣带您参观一下汤山新院。”
就这样,皇后看了那些还在痛哭的官员,叹了一声气,转身随申怀安离去。
那些官员见皇后离去,又是一阵哭爹喊娘。
见皇后越走越远,他们眼看着最后的一丝希望完全破灭了。
过了好一会,刘御史突然道:“哎呀,我今天的工还没有开荒,我得去了。”
刘御史这一说,其它官员也都纷纷起身干活去了。
没办法,谁让他们干活慢呢,如果不抓紧时间,午饭不一定能吃上。
申怀安带着皇后、上官慕晴在汤山别院走着。
申怀安:“娘娘您看,那个小女孩叫许如烟。
她父母在逃荒的路上饿死了,只留下一个年迈的爷爷。
她爷爷许山去修路了,这个小女孩每天就在厨房帮忙干活。”
申怀安说完,喊了一声:如烟。
那个叫如烟的小女孩,看见是申大人在叫他,瞬间脸上笑开了花。
他立即跑过来,手里来攒着半个馒头,递给申怀安。
申怀安:“如烟,你是不是昨晚又没吃饭?”
如烟并没有说话,只是冲着申怀安笑。
申怀安:“如烟,以后你不得再这样了,以后每天都能吃饱饭,你不用再给我留馒头了。”
如烟见申怀安不拿她的馒头,脸上的笑容逐渐少了起来。
申怀安没办法,只得接过馒头道:“这是最后一次了。”
许如烟又笑了,而且她还拽着申怀安的衣角向前走。
申怀安和皇后跟在她身后,只见许如烟把他们带到一边,指着地上让申怀安看。
申怀安看着如烟在地上画了一栋房子,房子前面还有几个人,他们在快乐的干活。
申怀安:“如烟,你是不是想你爹娘了?”
许如烟点了点头,但手里还是紧抓着申怀安的衣角,脸上有种莫名的失落,让人心疼。
此时旁边过来一位大嫂道:
“如烟,你看你又跑这里来了,你要是走丢了,申大人肯定会骂我的。”
当这位大嫂看到申怀安又立即道:“哟申大人您也来了,马上开饭了,申大人稍等,我这就去安排。”
申怀安;“刘大嫂,你还是这个大大咧咧的性子。”
申怀安说完又对皇后道:“娘娘,这位是刘大嫂,烧得一手好菜,他丈夫二狗在那边建房呢。
刘大嫂,你病刚好,先休息一下,不要这么累。”
刘大嫂:“大家都在忙,我干不了重活,在厨房帮忙还是行的。”
申怀安:“刘大嫂,这位是皇后娘娘。”
刘大嫂突然吓的跪下了,但她是个乡下人,不知道如何去说,只得不停的磕头。
申怀安扶起刘大嫂道:“刘大嫂,皇后娘娘只是来看看,你先去忙吧。”
刘大嫂又磕了几个头,才慢慢起来牵着如烟走了。
皇后:“申怀安,看来这些百姓对你很是信任。”
申怀安:“娘娘,陛下让臣来安置这些灾民,臣肯定尽心尽力。
这些百姓被水冲毁了家园,无家可归,如果臣再不尽心,那可就负了陛下的信任了。
娘娘您看,那位是宋老汉,全家只剩下他一人了。
从那以后,他就不再说话,每天拼命的干活。
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让他暂时忘却失去亲人的痛苦。
皇后:“封州此次遭灾,陛下也很是关注。
前些天让景皓去了封州,再加上上官羽,封州百姓应该也会有希望了。”
申怀安:“大皇子去了封州,那就好了,有皇子坐镇,那些宵小也蹦跶不了几天了。”
皇后:“如果朝廷每个官员都像你这样,我大梁还何愁不能振兴。”
申怀安指着一户棚子边的一位老人道:
“皇后娘娘您看,那位是沈大娘,她的双眼瞎了。
她儿子去工地干活了,她还在每天纺纱,赚些柴火钱。”
申怀安说完,走到老人身边道:“沈大娘,今天又纺了多少线啊?”
沈大娘:“哦,是申大人呀,申大人快请坐。”
沈大娘说完想慢慢的站起身让坐,双手一边摸索着。
申大人:“沈大娘,我就不坐了,您注意别太累着,不然您儿子回来又得心疼了。”
沈大娘:“我一把老骨头了,眼睛也看不见了。
只能干些这样的粗活了,如果不是申大人,老身还不一定能活到现在。
在这里每天能吃饱,这一切多亏了申大人了,申大人真是菩萨显灵啊。”
申怀安:“沈大娘,这一切都是陛下的皇恩浩荡,您要谢就谢皇上吧。”
沈大娘:“老身在此谢过皇上了,皇上真是好人啊,我们封州的百姓总算是有盼头了。”
就这样,申怀安带着皇后在汤山别院巡查着。
一路上好像每个人都认识申怀安,申怀安也好像熟悉每个人。
他好像和所有的百姓都能聊上几句。
过了一会,长公主和秦宛儿转了一圈也回来了。
皇后:“申怀安,当初你让本宫来这里,本宫还有些疑虑。
现在终于知道你让本宫来的目的了,就吧,你还需本宫做什么。”
申怀安:“皇后娘娘,臣让您前来慰问,就是想让百姓知道陛下没有忘了他们。
只要他们心里有了希望,他们就可以安心开荒生产。”
皇后:“你放心,这个地方本宫和皇姐会常来。
今天就到这里了,本宫回京城了。”
长公主:“申怀安,刚才我和宛儿去转了一圈,很有感触。
我和皇后就先回了,慕晴和宛儿还想待会,你务必保证他们的安全。”
申怀安:“臣恭送皇后娘娘、长公主回宫。”
当皇后和秦宛儿走后,上官慕晴上来扯着申怀安的衣服道:
“申怀安,那个叫如烟的小女孩好可怜,你以后要多关心她一下。”
申怀安:“这里像如烟这样的人多的是,以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而秦宛儿看到的这一切,也和上官慕晴的想法完全不一样。
秦宛儿:“这些人真是幸运啊,能遇到申大人这样的好官。
十几年前,我和如烟的遭遇一样,想想当初,现在能活下来当属奇迹了。”
申怀安:“我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你放心,那些人我一定让他们血债血偿。”
上官慕晴:“你们在说什么?”
申怀安:“我们说的是匈奴,如果当初不是长公主带他们回大梁,他们的命运就很难说了。”
秦宛儿:“那可是一个地狱般的存在,人的一条命还抵不上一个畜生。
有时候甚至一只羊就可以换两个奴隶,我和兄长眼看着自己的父母被折磨惨死。
大冬天的,人被吊在柱子上,还有人为了取乐,不停的往上浇冷水。
我爹冻得浑身发抖,身上结满冰霜。
死后就随意扔在路边,被野狼分食。
我娘则像个商品一样被卖来卖去,有时候甚至一碗酒、一支羊腿就可以将她买走。
我和我兄长每天挨饭受冻,还要第天干活,稍有不慎,就被打的死去活来。
如果不是长公主,我和兄长的命运就会和我爹娘一样,惨死在北荒。”
上官慕晴听到这里,脸上一阵茫然。
这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哪曾见过这种场景。
现在就连听说后,也是一阵发麻。
申怀安:“宛儿姑娘,你放心,本官说过,那些北蛮最多两年,本官会让他们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秦宛儿:“我一直认为你是在说大话,直到你去了潼州,杀了那些贪官。
现在又看到你如此善待百姓,我才逐渐相信你所说非虚。”
申怀安一时也不知道如何接话,只得道:
“你剧本排练的如何了?”
秦宛儿:“差不多可以上台了。”
申怀安:“那就好,待阮天林建好后,就是你名扬天下的时候。”
上官慕晴:“你就这么有信心?”
申怀安:“那些书都卖出去了吧,只要京城的百姓对此感兴趣,那剧场的生意将会蒸蒸日上。”
上官慕晴:“你的那些故事很是火爆,书局还说要加印。”
申怀安:“那就好,待这里忙完之后,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当天上官慕晴和秦宛儿就留在汤山别院,做些力所能及的活。
当初在封州,她们还曾帮过灾民煮粥,现在做起来也是有模有样。
直到次日,一大早上官仁远匆匆赶来汤山别院。
他一来对着申怀安就是一顿揍。
那些百姓看到有人打申大人,纷纷冲上前来。
要不是白虎和朱雀的飞鱼卫拦着,百姓定会将上官仁远围起来打一顿。
申怀安:“相爷,相爷,你一来不分青红皂白,就是一顿打。
你也得告诉我错在哪里了啊?”
上官仁远:“哼,到现在你还不知错。
我问你,刘御史他们在哪里,他们可是朝廷命官。
你真是大胆,关着他们不说,还逼他们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