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仁远:“左相此言差矣,申怀安是为国事献上自家产业。
再说曲辕犁原本就是为了补他的亏空,如果朝廷任意处置。
也会寒了那些有志之士的心,以后谁还会主动向朝廷献物?”
上官仁远说完又对皇上道:
“陛下,关系到两国外交的事,臣相信申怀安肯定会谨慎。
也许这是申怀安故意为之,臣以为还是写信告诉他一下为好。”
皇上:“那就按右相的意思办,反正前后也要不了多少时日。”
正当皇上准备宣布退朝时,突然宫外传来急报。
“报,封州水灾,百姓流离失所,请朝廷前往赈灾。”
这一信息如惊天霹雳,炸响了大梁朝堂。
真是天不如人愿了,好不容易大梁可以平静。
可是现在境内又出现灾情,真是不让人安心啊。
这是封州知府葛志上的折子,奏折上说封州连日大雨。
加上山洪爆发,整个封州可谓是一片汪洋。
百姓死伤无数,现在百姓纷纷开始逃乱。
百官看完奏折,皇上身上的疼痛又增加了几分。
他强忍着疼痛问道:“各位爱卿,可有良策。”
这个时候龚少文闭口不言,这不是他份内的事。
上官仁远道:“回陛下,根据葛志的奏折看,此次封州水患不小。
臣以为首先立即传旨让清源、新州紧急凑集粮草前往应急。
然后朝廷再由户部拨些粮食,以稳定局面。
另外工部立即派人前往,巡查水患,看哪里可以修堤,哪里可疏渠。
臣立即带人前往封州,治理水患。”
皇上:“右相的意思是你想亲自前往封州?”
上官仁远:“回陛下,如今大梁并无内忧,朝廷也走上正轨。
此次封州水患,除了天灾,应该还有人祸。
陛下细想,这么多天了,现在水患控制不住了。
封州才想起上报,他们早干嘛去了?”
龚少文:“右相,你是想亲自去封州?
现在藩王刚平,朝廷还有很多事得右相牵头。
再说水灾治理历来都有建册,朝廷派一人前往巡查就行了。
不用右相亲自去一趟。”
左相这是在帮右相说话了,或是他怕右相到封州查到什么。
现在百官越来越看不懂朝堂的局势了,以前左相和右相分庭抗礼,皇上左右调和。
现在左相和右相时而联合,时而对立,而皇上有时也独断专行。
潼州谋反案之后,朝廷的风向也变了。
这时上官仁远使了一个眼色,户部尚书邢颂坤出班奏道:
“陛下,封州水患这么大的事,必须有皇子参与才能保障赈灾有效。
还请陛下圣裁。”
皇上想了一下道:“景伦,这次封州赈灾由你主导,等清源杨仲贤到了潼州之后。
朕让申怀安前往封州协助你,你即日出发,不得耽搁。”
三皇子景伦稍愣了一下道:“儿臣遵旨。”
丁升:“陛下退朝……”
百官走后,皇上强忍着疼痛。
丁升忙过来问:“陛下是否身体不适,我让御医前来瞧瞧。”
皇上:“不要,丁升,朕只是有些疼,没事的。
朕肚子疼痛的事不要传出去,朕不想让百官认为朕的身体不好。
以免他们再生枝节。”
丁升:“可是陛下……”
皇上:“好了,不说了,你立即让人传旨,让申怀安协助景伦,前往封州赈灾。”
丁升:“奴才遵旨。”
……
就这样陆续又过了些日子,荆楚的女子也送到许阳,由许阳知府派人送到京城。
这些女子再由礼部安排送往潼州。
沈清乾到清源接任清源知府,原羽林卫龚坚前往潼州接任宣武军主将。
申怀安接到朝廷的旨意,他立即让叶恨北和叶平西、还有飞鱼卫玄武一队立即前往封州。
等自己和新任知府杨仲贤交接之后,再去封州。
清源知府杨仲贤来到潼州接替申怀安任潼州知府。
申怀安和杨仲贤聊起清源的往事,说起清源莫家、梅园主人沈清乾等很有感触。
现在沈清乾任了清源知府,他的生意自然也不能再做了。
现在清源顾家真是捡到漏了,他把莫家、沈清乾的生意全都接了过来。
不仅是清源,潼州的生意顾家也一家独大。
顾永图现在是妥妥的清源及潼州的首富。
不过他也知道感恩,要不是申怀安,他可能还在清源卖他的布匹。
现在听说申大人要前往封州赈灾,他首先筹集了部分粮食交由申怀安带去。
昭历十六年八月二十一,申怀安将启程前往封州协助三皇子赈灾。
自他离开京城,踏入这潼州城以来,已两月有余。
如今潼州物是人非,但明显的是百姓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
申怀安和新任宣武军主将龚坚见了一面,两人只是相互问候了一下,并没多聊什么。
然后他就匆匆和杨仲贤交接完,他带着叶恨北、朱雀和童亮、明镜、笃竹一行人连夜往封州赶去。
当然上官慕晴和秦宛儿肯定是要跟着他一起去的。
申怀安劝过他们多次,让她们回京,上官慕晴就是不回。
现在只能带着她们了,至于叶平西和飞鱼卫玄武,早就出发了。
灾情就是命令,当他接到朝廷旨意的那一刻,他就让叶平西带着飞鱼卫玄武一队提前出发了。
申怀安一行刚打开潼州府衙大门,只见满街的百姓举着火把。
他们见申怀安出来,全都跪在地上高呼:大人不要走啊。
看着满街的百姓,申怀安很有感触。
就连送行的杨仲贤和龚坚也被这场面给震撼了。
申怀安看着满街的百姓,他们都还是跪着。
申怀安道:“各位父老乡亲,本宫奉陛下旨意前往封州救灾。
那里的百姓都期盼着朝廷的物资能到,请各位让开道路。
我申怀安拜托大家了。”
申怀安说完向前缓缓走去,百姓也自发的让开了一条路。
“申大人,你一路保重啊……”
“申大人,你还回来吗……”
“申大人,朝廷刚把我们的女儿送回来了,他们是从荆楚回的,多谢申大人了。”
“申大人,我的女儿也回了,我还以为这辈子见不到她了,谢谢申大人了。”
这时有一位眼瞎的老人道:“申大人,这一走,您还回来吗……?”
申怀安:“大娘,我身后这位是新任知府杨大人。
本官走后,您有事就去找他,他会给您办妥的?”
瞎眼大娘道:“申大人,我儿子可是叛军啊。
没想到他还能回来,朝廷真的不再抓我儿子了?”
申怀安:“大娘,你儿子是被他们抓的壮丁,皇上查清楚后就让他回家了。“
瞎眼大娘:“感谢皇上了,感谢申大人了。
我儿回来时你们还发了钱娘,老身给大人您磕头了。”
还没等申怀安扶起,瞎眼大娘扑通就跪下了。
她这一跪,后面的百姓也全都又跪了下去。
申怀安:“大家都起来,我身后这位是新任知府杨大人。
本宫走后,你们有什么事就去衙门找杨大人,杨大人会为大家着想的。
还有这位是龚坚龚将军,如果你们的孩子想要当兵,就去找龚将军。”
申怀安一边说了好几遍,百姓才站起来,围着申怀安。
申怀安一边走一边和百姓打招呼:
“老林头,你商铺屋顶上的漏水,修好了没有?
上次去吃饭,雨水都淋到我碗里了。”
老林头:“大人,修好了修好了,还是衙门的人帮忙去修的。
大人再去吃面保证不会再淋到大人了。”
申怀安:“那就好,张大伯,你家的稻子快到收割的季节了。
注意把田里的水都给放了,不然庄稼会倒伏的。”
张大伯:“大人放心,我已把水都排出来了。
等地里打出来新米,我给您送到封州去。”
申怀安:“不用了,你们自己留着吃就好。
还有那个犁,你耕地的时候注意左右调节一下。”
张大伯:“大人放心,您教的这些我都学会了。”
申怀安:“李大婶,这是您闺女吧。
恭喜你啊,一家人又团聚了。”
“王掌柜,你铺子的生意还好吧?
如果你有问题就去找顾家主,生意上的事他会给你解决的。”
“秋掌柜,你铺子后面的厨房太小了。
你把它改造一下,不然走了水可就不好了。”
申怀安在街上走着,好像每个人他都认识,说起事来也如数家珍。
满街的百姓也都纷纷和他打着招呼,左一句申大人,右一句申大人的喊着。
只到来到城外,打开城门,顿时城外的场面更是让人很是震惊。
城外有数万之众的百姓 ,全都打着火把。
这些人全都是由乡下连夜赶来的,也都是来送申怀安的。
他们见申怀安出了城门,全都跪下道:“申大人保重。”
申怀安也被震惊了,原以为这些场面只有电视上有。
没想到还真有,这些百姓真是纯良啊。
只要给他们饭吃,他们会感恩一辈子。
申怀安:“感谢各位乡亲,本官何德何能让你们如此隆重的前来相送。”
这时下面走来一位老者,手里捧着一件衣服上前道:
“申大人,这是我们潼州乡下百姓的心意。
这是每家从自己身上的衣服中,剪了一块布料。
为大从您缝制的万民衣,还请大人笑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