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东海舟山渔场笼罩在薄雾中。浙渔号的船长陈永贵正准备起网,突然声纳屏上闪过一个细长的阴影。
老大,有东西!年轻的水手指着声纳显示屏。一个长约80米的纺锤形目标正在渔船下方100米处缓慢移动,航速约6节,完全没有发出常规潜艇的机械噪音。
陈永贵立即打开北斗应急通信系统:舟山渔政,北纬29度17分,东经122度51分,发现不明水下目标。他特意使用了渔船改装的高频水声通讯器,这是去年海军为民船配备的海防哨兵系统的一部分。
三分钟内,消息通过军民融合数据链直达东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正在值班的潜艇指挥部参谋赵立立即调取该海域的监测数据:
量子磁力仪显示该区域地磁异常
海底声纳阵列捕获到极低频声纹特征
遥感卫星监测到海面有异常温度梯度
立即启动反潜预案。赵立下令。正在附近巡航的056A型护卫舰号立即改变航向,舰载直-9反潜直升机率先升空。
清晨六点二十分,直-9在目标海域投下第一组声纳浮标。数据分析显示,该目标采用七叶大侧斜螺旋桨,声纹特征与日本级潜艇相似度达92%。但令人困惑的是,目标偶尔会发出一种独特的低频脉冲——这是此前从未记录过的新型AIp(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特征。
目标正在向春晓油气田方向移动。声纳员报告。与此同时,太空态势感知系统发现日本一颗海洋监视卫星突然变轨,其新轨道恰好覆盖该海域。
七点整,更令人警惕的情况出现:浙江沿海的量子磁异常监测网显示,在不明目标东南方向约50海里处,又出现两个类似的水下信号。三个目标正以三角队形向大陆架边缘移动。
立即启用海底观测网。赵立启动应急预案。埋设在东海大陆架的光纤水听器阵列开始工作,实时传回的水声数据证实了最坏的猜测:这是日军潜艇的渗透行动。
八点十五分,最新型的运-8反潜机抵达现场,投下主动声纳浮标。声波回传的图像清晰显示:目标为级改进型潜艇,但其指挥塔围壳经过隐身修型,并且艇体表面敷设了新型消声瓦。
他们在测试新装备。赵立立即将情报上报。几乎同时,技术部门在声纹分析中发现更关键的细节:其中一艘潜艇的声纹特征,与三年前在宫古海峡失踪的号训练艇高度吻合——该艇当时被认为已退役拆解。
上午九点,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时,三个不明目标突然下潜至300米深度,同时关闭所有主动声源,消失在东海浑浊的水体中。但它们留下的水声指纹,已经足够中国海军更新反潜数据库。
这场突如其来的东海警报,虽然以目标的消失告终,却让指挥中心意识到:日军的新型潜艇力量,已经悄然抵近到中国家门口。而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潜艇展现出的静音性能,可能已经超越现有反潜体系的探测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