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 · 吕宋岛北部导弹阵地
2025年9月24日黎明时分,最后一套导弹系统正在紧张地进行发射前准备。美军技术团队刚刚完成最终调试,发射车缓缓竖起发射架,瞄准西北方向。阵地上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士兵们都知道这是最后的机会。
目标坐标输入完成,技术军官向指挥官报告,随时可以发射。
就在这时,雷达警报凄厉响起:检测到高速目标!多个...无法计数!
中国 · 山西五寨导弹基地
火箭军司令员周卫国中将凝视着全息作战图,六道蓝色轨迹在电子地图上划出诡异的曲线。
终结者行动开始。东风-17c,全弹齐射。
终极突防
这批东风-17c展现出更可怕的性能:
乘波体设计:
采用钱学森弹道与水漂机动相结合,飞行轨迹完全不可预测。弹头在大气层边缘跳跃飞行,如同打水漂般难以捕捉。
量子导航系统:
基于87Rb原子干涉仪的惯性导航系统,不受任何电磁干扰影响,定位精度达到0.1米级别,可以精确命中移动目标。
智能突防算法:
搭载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实时计算最优突防路径。系统能够根据敌方防御态势自动调整飞行策略。
等离子隐身技术:
主动控制等离子鞘层,使雷达反射面积降至0.0001平方米,相当于一只小鸟的反射信号。
拦截绝望
美军连续发射24枚最新型萨德拦截弹,创造尴尬记录:
8枚因无法锁定目标被迫自毁
6枚被智能诱饵弹欺骗偏离目标
4枚燃料耗尽坠入大海
6枚因误判轨迹相互碰撞爆炸
他们的导弹在跳舞!拦截指挥官绝望地砸向控制台,我们就像在用弓箭射击流星!
终结时刻
东风-17在末段展现出更恐怖的能力:
第一枚:90度垂直灌顶攻击,以15马赫的速度贯穿发射车驾驶舱,高温射流将内部设备瞬间汽化。
第二枚:15度掠地攻击,紧贴地面飞行,冲击波将整个发射单元掀翻,导弹燃料发生剧烈爆炸。
第三枚:采用延时引信,钻地8米后引爆,制造人工地震效果,地下掩体在冲击波中坍塌。
第四枚:空爆模式,在300米高度释放36枚子炸弹,覆盖整个阵地,摧毁所有露天设备。
第五枚:电磁脉冲弹头,在目标上空引爆,瘫痪半径5公里内所有电子设备。
第六枚:温压弹头,消耗大量氧气并产生2500c高温,阵地内的人员因缺氧和高温而失去战斗力。
毁灭瞬间
阵地在烈焰中化为废墟:
发射车被熔化成钢水,缓缓流淌形成诡异的金属溪流
指挥所在强烈地震中坍塌,内部人员无一生还
弹药库发生连锁爆炸,破片覆盖整个阵地
幸存者因缺氧窒息,脸上带着痛苦的表情
技术碾压
战后数据分析显示:
平均速度10.2马赫,远超美军反导系统8马赫的拦截上限
最大机动过载30G,超越跟踪系统15G的能力极限
雷达反射面积0.0003平方米,低于识别系统0.01平方米的阈值
命中精度0.3米,相比拦截系统>50米的误差形成绝对优势
战略意义
这场打击宣告多个重要事实:
美军反导系统彻底过时,价值千亿美元的防御体系形同虚设
第一岛链防御名存实亡,传统地理优势失去意义
中国确立导弹技术绝对优势,形成明显的技术代差
高超音速时代规则改写,战争形态发生根本性变革
国际反应
cNN直播画面震撼世界: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像死神的镰刀,轻松收割了最先进的导弹系统。这是我们从未见过的技术优势。
北京表态
外交部发言人展示打击前后的卫星对比图:中方被迫采取必要措施维护国家安全。我们再次敦促有关国家停止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冒险。
关岛余波
美军太平洋司令部陷入沉默。分析报告结论令人绝望:我们至少需要十年才能追上这种技术差距,期间将处于绝对劣势。
战场遗迹
在熔化的发射架残骸上,激光刻着一行中文:
止戈为武
30公里外的备用阵地上,同样发现一行小字:
勿谓言之不预
这场打击不仅摧毁了导弹系统,更摧毁了对手的技术自信。从此,西太平洋的军事平衡被彻底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