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窗外的南城街景在午后阳光下显得有些慵懒,但苏寒的内心却与这份闲适格格不入。
她双手紧握方向盘,目光锐利地扫过沿街的商铺与楼宇,最终将车停在了一家看起来规模颇大、门面光鲜的房产中介机构外。
引擎熄火,世界骤然安静,而苏寒脑海中的风暴却刚刚开始。
从白家村归来将近两个月,她几乎没有一刻停歇。
除了必须亲力亲为的治疗,她利用所有碎片时间,重新梳理、熟悉京城的发展脉络与区域规划。
她深知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尤其是在她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刻。
集团总部坐落在金融核心区,象征着星辰的高度与格局;
医药公司和服装公司根据产业特性和历史原因,都落在了南城,这里成本相对可控,空间也更为充裕。
那么,即将诞生的“星辰物流”,选址南城无疑是最优解
——既能与现有产业板块形成协同效应,便于管理,也能充分利用南城相对发达的交通网络和尚未饱和的土地资源。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
星辰集团旗下的房地产中介服务公司,业务重心一直都在魔都
京城这片巨大的市场,尚未正式涉足。
这意味着,她无法调动内部的专业团队来高效地完成物流公司的选址任务。
所以,她出现在了这里
——一家外部的中介机构。
她并不指望能立刻从这里找到完全符合心仪的、能够容纳未来物流帝国中枢的庞大地块或仓库,那无异于大海捞针。
她真正的目的,是“听”。
听市场的脉搏,
听价格的波动,
听政策落地后的实际反响,
听中介从业人员口中流露出的、关于南城各区域发展规划、土地存量、租金走势乃至潜在机会的碎片化信息。
这些看似零散的信息,经过她大脑的过滤、分析和整合,将会拼凑出一幅远比任何单一报告都更真实、更立体的京城南城地产现状图。
这,才是她今天此行最重要的目的。
而这些一手信息,也能让她了解京城的商机——
星辰房地产中介服务公司,也应该在京城设立分部了。
这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脑海,清晰而强烈。
京城市场如此庞大且复杂,蕴含着无数机遇,仅仅依靠魔都总部的辐射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在这里建立桥头堡,组建本地化团队,深度扎根,才能在未来集团自身的物业需求,以及更广阔的商业地产市场中占据主动,分得一杯羹。
“呼……”
苏寒靠在驾驶座上,长长地、沉重地吐出一口浊气。
她抬起手,用指尖用力揉按着阵阵发紧的太阳穴和眉宇间。
压力,如同无形却粘稠的潮水,从四面八方涌来,悄无声息地将她包裹、淹没。
明天一早,她要与墨老先生、林致远一同前往南郊荒山,进行“漱寒筑”的实地勘察。
风水定址、建筑构想,这需要她全程保持高度的专注和清晰的判断,绝非走马观花,一天的时间能完成初步勘察已属高效。
从荒山回来,她必须立刻投入到周老爷子二次治疗的准备工作中。
那些同样需要她亲手炮制的特殊药材,耗费心神,不容有失。
而今天,就在这短短一个下午,她不仅亲自来为物流公司选址探路,脑海中还瞬间增加了一个“在京设立房地产中介分部”的重大议题。
这是觉得自己太闲了吗?
一抹近乎自嘲的苦笑浮现在她的嘴角。
她当然不闲,她恨不得将一分钟掰成两半来用。
每一个决策都牵扯着巨大的资金、人力和未来的战略方向,不容有任何闪失。
她就像是一个同时在空中抛接着七八个水晶球的小丑,必须保持绝对的平衡与精准,任何一个失手,都可能引发连锁的崩塌。
疲惫感,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重生十六年,她几乎一直在这种高强度的压力和自我驱动下前行。
有时候,她也会问自己,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
仅仅是为了救治徐天宇吗?
还是说,在内心深处,她早已将这种不断的征服与创造,当成了证明自己存在价值的唯一方式?
车窗外,中介公司的玻璃门开了又关,穿着西装的中介们带着客户进进出出,每个人脸上都写着自己的故事与忙碌。
苏寒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再缓缓睁开时,眸中的那一丝迷茫与脆弱已被尽数压下,取而代之的,是如同淬火寒铁般的坚定与冷静。
压力,从来都是她前进的燃料,而非阻碍。
她推开车门,高跟鞋稳稳地踩在地面上。
阳光有些刺眼,她微微眯起眼,看向那家中介公司的招牌,然后迈开步伐,走了过去。
勘察“漱寒筑”,
筹备周老治疗,
物色物流地址,
规划房地产中介服务分部……
千头万绪,如同一团乱麻。
但她知道,她必须,也只能,一根一根,将它们理清,然后编织成通往未来的、坚实的绳索。
今天的信息收集,将会是理顺这团乱麻的第一步。
她走进中介公司,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属于一个潜在投资者的从容与探究。
所有的压力与疲惫,都被她完美地收敛在那副清冷而强大的外壳之下。
前方的路依然布满荆棘,但她的脚步,自然从未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