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平凡看着大臣们离去的背影,心中明白,接下来的路将会充满挑战。这些重建政策,是国家复兴的希望,但要让它们顺利推行,还需付出诸多努力。他转身望向议政厅外那片破败的都城,暗暗握紧拳头,无论如何,他都要带领国家走出困境,走向繁荣。
第二日清晨,金色的阳光艰难地穿透薄薄的晨雾,洒在古老而又破败的朝堂之上。肖平凡身着一袭简朴却不失威严的龙袍,迈着沉稳的步伐登上朝堂。他的目光坚定而锐利,扫视着下方站立的群臣。
“今日,朕要昭告天下两项重要政策。其一,鼓励百姓开垦荒地,朝廷将无偿发放农具与种子,且对开垦荒地多者予以重奖;其二,筹备建立新的教育机构,为国家培育栋梁之材。”肖平凡的声音洪亮而清晰,在朝堂内回荡。
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一阵交头接耳之声。一些大臣微微点头,面露赞同之色,而另一些则眉头紧皱,面露难色。
这时,一位身形微胖、身着华丽朝服的地方官员站了出来,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此事恐有不妥。百姓们历经战乱,人心惶惶,对这突如其来的政策心存疑虑,怕是不愿配合啊。”
紧接着,又有几位官员纷纷附和:“陛下,此事还需从长计议,贸然推行,恐生变故。”
肖平凡心中一沉,他敏锐地察觉到这背后或许有保守派残余势力在作祟。但他面色依旧沉稳,目光如炬地看向那些推诿的官员,严肃说道:“国家如今百废待兴,若不尽快推行这些政策,百姓何以温饱?国家何以复兴?你们身为朝廷命官,不思如何为百姓谋福祉,却在此以种种理由推诿,是何居心?”
被斥责的官员们纷纷低下头,不敢直视肖平凡的目光。
“陛下,臣等并非有意推诿,只是此事确实困难重重,还望陛下体谅。”那胖官员再次说道。
肖平凡冷哼一声:“困难?若事事都怕困难,国家如何重建?朕意已决,政策必须推行。”
然而,尽管肖平凡态度坚决,那些官员们依旧面露难色,显然并未真心接受。
退朝之后,肖平凡将一位平日里最为信任、精明能干的亲信大臣唤至跟前,低声说道:“朕怀疑此次政策推行受阻,背后定有保守派残余势力搞鬼。你即刻前往地方,暗中调查此事,务必查清真相。”
亲信大臣神色凝重,拱手领命:“陛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说罢,便匆匆离去。
与此同时,在朝堂之外,那些对政策持反对态度的官员们聚在一处。其中一位尖脸官员低声说道:“这肖平凡如此固执,执意推行这些政策,怕是会坏了我们的好事。”
“哼,他以为仅凭几道政令就能改变国家现状?简直异想天开。我们绝不能让他得逞。”另一位官员恶狠狠地说道。
“那我们接下来该如何做?”有人问道。
“继续想办法拖延,煽动百姓对政策的不满。只要让政策无法顺利推行,他肖平凡也无计可施。”那位胖官员眼中闪过一丝阴狠。
而此时的肖平凡,坐在书房之中,看着桌上关于国家现状的奏章,心中忧虑万分。他深知,若不能尽快解决政策推行的阻碍,国家的重建将举步维艰。
数日后,亲信大臣快马加鞭赶回京城。他风尘仆仆地来到肖平凡面前,神色严峻地说道:“陛下,臣已查明,确有一些地方官员与保守派残余势力勾结,他们故意在百姓中散布谣言,说朝廷此举别有用心,导致百姓对政策心生疑虑,不愿配合。”
肖平凡听后,怒拍桌子,眼中闪过一丝寒光:“这些人竟敢如此胆大妄为,为了一己私利,置国家和百姓于不顾。”
“陛下,如今该如何是好?”亲信大臣问道。
肖平凡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先将那些与保守派勾结的官员名单列出,朕要将他们撤职查办,以儆效尤。同时,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让百姓真正了解政策的益处。”
亲信大臣领命而去。肖平凡望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心中默默祈祷,希望此次举措能让政策推行重回正轨。然而,他也深知,保守派残余势力绝不会轻易罢休,他们必定还会有其他手段来阻碍政策推行。
在地方城镇,百姓们依旧在犹豫观望。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纷纷,对开垦荒地和新教育机构的政策充满疑虑。集市上,一位老农皱着眉头,对身旁的人说道:“这朝廷突然说要我们开垦荒地,还说给农具种子,哪有这么好的事?怕是有什么陷阱。”
“是啊,我也听说了,还有那什么新教育机构,咱们这些泥腿子,要读书有啥用?”旁边的人附和道。
而在一处阴暗的角落里,几个鬼鬼祟祟的人正在低声交谈。其中一人说道:“上头交代了,继续给百姓们灌输这些想法,绝不能让他们配合朝廷的政策。”
“放心吧,只要咱们多散布些谣言,那些百姓自然会对朝廷的政策心生畏惧。”另一人阴笑着说道。
肖平凡在京城之中,密切关注着地方的动向。他知道,一场与保守派残余势力的较量才刚刚开始。亲信大臣能否顺利将那些官员撤职查办?保守派残余势力又会想出什么更为阴险的手段来阻碍政策推行?一切都充满了未知。
肖平凡看着大臣们领命而去的身影,心中默默思索着接下来的局势。此次对涉事官员的处理,必然会引起保守派残余势力的不满,他们定会有所动作。而宣传方案虽已制定,但能否真正让百姓消除疑虑,积极响应政策,仍是未知数。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无论前方有多少困难,他都将勇往直前。
几日后,亲信大臣带着详细的调查结果匆匆进宫。他一脸严肃地向肖平凡禀报道:“陛下,臣已查明,确有几个地方官员与保守派残余暗中勾结,蓄意阻碍政策推行。这是他们的罪证,请陛下过目。”说着,便将手中的卷宗呈上。
肖平凡接过卷宗,快速翻阅,越看眉头皱得越紧,眼中怒火闪烁:“这些人竟敢如此胆大妄为,全然不顾国家与百姓的死活!”他猛地一拍桌子,“即刻将这几个官员撤职查办,以正国法!”
亲信大臣领命而去,很快,旨意便昭告天下。这一举措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朝堂与地方官场掀起轩然大波。那些原本还心存侥幸、企图观望的官员,此刻都被深深震慑,再也不敢有丝毫懈怠。
随着涉事官员被撤职查办,政策推行的阻碍大大减少。各地官府开始积极响应朝廷号召,大力宣传开垦荒地与筹备教育机构的政策。街头巷尾张贴着告示,公差们挨家挨户地讲解政策的好处。
百姓们听闻朝廷动了真格,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在一些地区,百姓们纷纷走出家门,响应开垦荒地的号召。田野间,重新响起了久违的欢声笑语与劳作的号子声。锄头与泥土碰撞的声音,仿佛奏响了一曲希望的乐章。
肖平凡听闻各地百姓开始响应号召,心中稍感欣慰。这日,他换上便服,在几位护卫的暗中跟随下,来到了京城郊外的一处荒地。只见这里一片热闹景象,百姓们正热火朝天地开垦着土地。有的挥舞着锄头,有的搬运着石块,孩子们也在一旁帮忙递水递工具。
肖平凡走到一位老者身旁,笑着问道:“老人家,您觉得这开垦荒地的政策如何呀?”
老者直起腰,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脸上洋溢着笑容:“陛下的政策好啊!以前我们想种地,可没有农具和种子,还担心收成不好。现在朝廷不仅给我们农具种子,开垦得多还有奖励,我们自然有干劲!”
肖平凡听了,心中满是欢喜:“老人家,您放心,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离开荒地后,肖平凡又来到了教育机构的筹备处。这里,一群有志之士正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筹备事宜。
“肖公子,您来啦!”一位年轻的书生看到肖平凡,热情地招呼道。众人纷纷起身行礼。
肖平凡笑着摆摆手:“大家不必多礼,我就是来看看筹备得怎么样了。”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学究说道:“目前进展还算顺利,只是这教学大纲,我们还在商讨之中,不知该如何制定才最为合适。”
肖平凡微微点头,说道:“此事至关重要,教育乃国家之根本,我们不仅要传授经典知识,还要培养学子们的创新思维与实用技能。”
随后,肖平凡亲自参与到教学大纲的制定讨论中。他结合现代教育理念,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众人听后,都觉得受益匪浅,对未来的教育机构充满了信心。
回到宫中,肖平凡召集改革派大臣们商议下一步计划。他坐在龙椅上,目光坚定地说道:“如今政策初显成效,但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开垦荒地要持续跟进,确保百姓们能顺利耕种,获得好收成。教育机构的筹备工作也要加快进度,务必按照计划建成。”
一位大臣拱手说道:“陛下放心,臣等定会全力以赴。只是,随着政策的深入推行,难保不会出现新的问题,还需早做准备。”
肖平凡沉思片刻,说道:“你们所言极是。我们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各地情况,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对保守派残余势力的防范,防止他们再次捣乱。”
散朝后,肖平凡独自一人在御花园中踱步。他深知,虽然目前政策推行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这仅仅只是开始。前方的道路依旧漫长而崎岖,还有许多困难等待着他去克服。
随着政策的深入推行,还会遇到哪些新的问题?教育机构能否按照计划顺利建成?这些问题如同沉甸甸的石头,压在肖平凡的心头。但他心中的信念从未动摇,他坚信,只要自己和大臣们齐心协力,定能带领国家走向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