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回顾:永定门火车站抓获金志远同伙,供出其藏于天津海河破屋,搜出刻“金”字的铜鹰爪吊坠,确认金志远为乌鸦组核心。
同伙还招认金志远买了1月25号“岭南号”船票,要带特务名单从广州港逃香港。
陈宇团队星夜赴穗,张大爷儿子小张提前摸清“岭南号”靠港位置——距开航仅剩1小时。)
广州港的海浪拍着码头,咸腥味裹着搬运工的号子飘过来。
施尔昌穿着洗得发白的船工服,裤脚卷到膝盖,手里攥着铜鹰爪吊坠,吊坠的铜锈被海风磨得发亮。
他往“岭南号”走,靴底踩过湿滑的木板,发出“咯吱”响。
“金老板?”施尔昌在船舷边停住,声音压得像常年跑船的老油子,“台湾来接你的船,在东航道等。
这是接头信物,你看看对不对。”他把吊坠递过去,指尖故意露出发红的茧子,像常年握缆绳磨的。
金志远穿着搬运工的蓝布褂,左手藏在袖管里。
食指的斜疤被创可贴盖住。他接过吊坠,指尖摩挲内侧的“金”字,瞳孔突然收缩:“你是谁?台湾那边说接头人带‘飞’字改锥。”
施尔昌立刻从腰后摸出十字改锥,木柄上的“飞”字刻痕清晰:“改锥在这,怕被港警查,藏得深。
快上船,开航前得赶到东航道——晚了,船就走了。”
金志远刚迈上船,突然往怀里掏——是把勃朗宁手枪,枪口对着施尔昌。
“别装了!你袖口的公安制服边没藏好!”他声音发颤,左手却死死攥着个黑木箱,箱锁上刻着个小鹰爪。
陈宇从码头的集装箱后走出来,手里举着张照片。
是金志远女儿的学籍表,照片上的小姑娘扎着羊角辫:“金志远,你女儿金晓梅在石家庄实验小学上三年级,上个月还得了‘三好学生’——台湾说抓了她,是骗你的!”
金志远的手抖了一下,枪口偏了半寸。他突然掏出张皱巴巴的照片,照片边角卷了边。
“不可能!他们给我看照片,晓梅被绑在椅子上!”陈宇盯着那张假照片,突然闪回:1948年乌鸦组的密信里,也夹过类似的假照片——都是用剪报拼的,背景模糊。
“那是假的!”小李突然带着个小姑娘跑过来,小姑娘穿着红棉袄,看见金志远就喊。
“爹!俺没被绑!公安叔叔把俺从乡下接来的,说你找俺!”是金晓梅,手里还攥着个布娃娃,是小李刚给她买的。
金志远猛地回头,手枪“哐当”掉在甲板上。他想冲过去抱女儿,却被突然围上来的搬运工拦住。
老郑挥着扳手,袖口沾着黑油:“想溜?俺们10个工友,被你欠了3个月工钱,今天必须给个说法!”
工友们堵在船舷边,有的拽着缆绳,有的挡在船头。
小张——张大爷的儿子,手里举着记账本:“金老板,你1月5号借俺们的搬运费,写了欠条,现在该还了!”他把账本递过去,欠条上的字迹,和“惊蛰计划”密电的笔迹一模一样。
金志远看着女儿,又看着手里的假照片,眼泪突然掉下来,砸在照片上:“他们骗我……说只要带名单离境,就放了晓梅……我居然信了……”他蹲下身,双手插进头发里,肩膀不住地抖。
施尔昌趁机上前,捡起地上的手枪,卸下弹匣:“金志远,你藏的特务名单在哪?‘惊蛰计划’还有多少同伙?老实交代,能从轻处理。”
林悦站在陈宇身边,手里攥着个笔记本,上面记着从天津到广州的特务线索:“我们查过了,台湾的船根本不会来。”
“岭南号”是国民党的弃船,早就被港务局监控了。你就算逃出去,也会被他们灭口。”
金志远抬起头,眼睛通红:“名单在黑木箱里……‘惊蛰计划’是想炸掉长春汽车厂、丰满电站和广州港的货运线,让一五计划的项目停摆……还有5个同伙,藏在沈阳、天津和北京的工厂里……”
海浪突然变大,“岭南号”的船身晃了晃。
陈宇走到金志远面前,递给他块纸巾:“你女儿还小,需要你。只要你把同伙的名字和位置说清楚,我们会依法处理,也会让你常去看晓梅。”
金晓梅跑过来,拽着金志远的衣角:“爹,俺不想你再跑了……公安叔叔说,只要你改好,就能回家陪俺过年。”
金志远摸了摸女儿的头,又看了看围在身边的工友和公安,终于点头:“俺说……沈阳机床厂的老吴、天津港的刘三、北京永定门的王二……他们都是乌鸦组的,负责保管炸药和电台……”
施尔昌掏出纸笔,让金志远写下同伙的信息。
老郑凑过来,拍了拍金志远的肩膀:“早这样多好!欠俺们的工钱,等你出来再还——俺们也不想看着你女儿没爹。”
广州港的汽笛突然长鸣,“岭南号”的开航时间到了。
港务局的人过来,把黑木箱抬走:“陈部长,名单我们会密封送公安部,保证不会泄露。”
陈宇看着被戴上手铐的金志远,又看了看身边的林悦——她的头发被海风吹乱,正低头整理笔记本。
他伸手,轻轻帮她把头发别到耳后,碰到她的耳垂,立刻收回来:“辛苦你了。”
林悦抬头,嘴角微微上扬,没说话,只是把笔记本递给他,上面记满了“惊蛰计划”的关键线索。
小李带着金晓梅,跟在金志远身后:“晓梅,别害怕,爹只是去配合调查,很快就能回来。”晓梅点点头,手里的布娃娃抱得更紧了。
夕阳落在海面上,把海水染成了橘红色。陈宇站在码头,望着远去的警车,手里攥着林悦给的蓝布围巾。
围巾上的备用扣还在,和从石家庄到广州的一路一样,牢牢地扣着。他转头对林悦说:“还有5个同伙,得尽快抓——不能让他们再搞破坏。”
林悦点头,翻开笔记本:“我已经发报给沈阳、天津和北京的市局,让他们提前布控。
明天我们回北京,去审讯室详细问金志远——‘惊蛰计划’的背后,可能还有更大的网。”
历史档案:1954年广州港作为华南重要港口,实行“港警+群众联防”的双重防控机制,搬运工、船工等群体因熟悉港口环境,常成为公安的“编外眼线”。
本章老郑等工友围堵金志远,正是这一机制的体现。
当时特务常用“家属胁迫”手段控制潜伏人员,金志远所持假照片为典型的“剪报拼贴”伪造手法,1950年代公安部门曾多次破获此类诈骗案件。
此外,“岭南号”货船实为1949年后滞留的国民党船只,1953年被广州港务局接管,成为监控特务离境的“诱饵船”,本章金志远落入圈套,符合当时的侦查策略。
(下章预告:金志远被押回北京公安部审讯室,刚交代完5名同伙的位置,突然翻供,说“名单还有备份,在乌鸦组‘老巢’。
石家庄旧机房的墙里”。此时沈阳、天津的公安已开始抓捕同伙,却发现他们早收到“转移”指令。
显然审讯室外有金志远的内应!距石家庄旧机房的“备份名单”被取走仅剩24小时,陈宇能在抓内应的同时,保住备份名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