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回顾:陈宇在海鲨仓库揪出“夜莺”的钢笔线索,施尔昌爬通风管冻得腿疤疼。
2月5日清晨,天津港刮着夹雪的海风,治安岗亭的煤炉没生透,小李(群众科科长)攥着“工人联防队”报名表,鞋上沾着码头的冰碴——岗亭外,搬运工扛着货箱来回跑,鱼腥味裹着冷风往亭子里灌。)
(上午8时05分·报名表前的骂声——空钱袋与旧伤疤)
“报名联防队?算了吧!”老张的吼声从货堆后传过来,他攥着空钱袋(昨晚被偷了工资),指节捏得发白,“去年旧警察也搞‘联防’,最后还不是帮走私的收好处?俺们工人的钱,就是被他们‘联’没的!”
周围的工人都停下手里的活,有人跟着附和:“就是!别来骗俺们出力气,最后连粮票都保不住!”
小李手里的报名表被风吹得卷边,他耳尖泛红,却没把表收起来:“老张,您先别气,您的钱袋丢在哪?俺帮您找,找不到俺赔您!”
老张愣了下,指了指煤堆旁的缝隙:“昨晚在这歇脚,醒了钱袋就没了——里面有俺半个月的工资,还有3斤粮票,是给娃换奶粉的。”
小李立刻蹲下去,指尖抠进煤堆的缝隙(煤渣蹭黑了指甲),嘴里念叨:“您别急,缝隙窄,小偷说不定没拿干净。”
(上午8时10分·煤堆里的粮票——磨破的边角)
蹲了十分钟,小李的手指突然碰到硬纸片——从缝隙里拽出来,是张10斤的全国粮票,边角磨破,还沾着煤末。
“老张!您看这是不是您的?”小李举着粮票,手冻得发僵,却笑得嘴角弯起来。
老张凑过来,摸了摸粮票上的印记(他画的小叉):“是俺的!可俺的钱袋呢?”
小李没停,继续往缝隙里抠——又摸出个空钱袋,拉链被扯坏了:“钱可能被小偷拿走了,但粮票找回来就好,娃的奶粉没耽误。”
他突然想起什么,从内兜掏出自己的粮票(也是3斤,叠得整整齐齐),塞给老张:“这3斤您先拿着,俺家这个月够吃,等抓到小偷,再把您的工资要回来!”
老张攥着粮票,指尖蹭过磨破的边角,突然别过脸——他胳膊上的旧疤(被旧警察打的)泛着红,却没再骂。
(上午8时20分·亭子里的暖手——账本与手推车)
“小李同志,俺帮您看岗亭吧!”王婶(卖海货的)突然拎着账本跑过来,账本被海风刮得散页,“您去帮老张找钱,俺在这守着报名表,没人敢乱拿!”
小李刚要推辞,王婶已经把账本往岗亭桌上放:“昨晚俺的账本被风吹到海里,是您跳下去捞的,现在该俺帮您了!”
他心里一暖,往煤炉里添了块煤:“那您别冻着,炉子里的火能烤手。”
接下来三天,小李没再提“报名”的事——
第一天,帮王婶把海货筐挪到避风处,怕冻坏带鱼;
第二天,帮修手推车的老李拧螺丝,手指被扳手磨出红印;
第三天,帮丢工具的小王找锤子,在货箱底下蹲了半小时。
岗亭外的报名表,渐渐有人停下来看,没人再骂。
(上午8时30分·递过来的钢笔——“俺报名,但有条件”)
“小李同志,俺报名。”老张的声音在清晨的雾里响起来,他手里攥着支旧钢笔(笔尖有点歪),“但俺有条件——巡逻时不能像旧警察那样凶,商户晚关门是因为要等晚归的工人,别催他们。”
小李赶紧把报名表递过去,笔尖蘸了点墨水:“您的条件俺答应!联防队就是工人自己的队,得听大家的。”
周围的工人也围过来,有人喊:“俺也报名!俺会修锁,能帮着看仓库!”
“俺也来!俺力气大,能帮着抓小偷!”
不到半小时,报名表就填满了名字,小李数了数——23个工人,有搬运的、修工具的、卖货的,啥工种都有。
他把报名表揣进怀里,贴着暖炉似的胸口:“谢谢大家!咱们明天就开始巡逻,先帮大家干活,再查小偷!”
(上午9时05分·巡逻后的吵架——带鱼与晚归人)
一个月后,码头的盗窃案少了80%——上月丢了23次工具,这月只丢4次;粮票被偷的事,一次都没发生。
可这天傍晚,岗亭外突然吵起来——联防队的小王(刚退伍的兵)拽着王婶的带鱼筐:“您咋还不关门?规定6点关,现在都6点半了!”
王婶红着眼,把筐往回拽:“俺要等晚归的工人,他们下工晚,就等着买俺的带鱼回家炖!你催啥催!”
小王攥着筐绳,脸涨得通红:“规定就是规定,不能乱改!”
小李赶紧跑过去,先把小王的手掰开:“小王,王婶等工人是好心,咱们的规定是为了大家方便,不是给大家添堵。”
陈宇刚好来岗亭,听见吵架声,也走过来:“小王,你得给王婶道歉。治安不是靠凶,是靠帮——你想想,要是你晚归,没带鱼吃,心里咋想?”
(上午9时15分·煤炉边的道歉——热粥与新想法)
小王的耳尖泛红,对着王婶鞠了一躬:“王婶,俺错了,不该催您关门,您想等多久就等多久。”
王婶笑了,从筐里拿出两条带鱼:“给你,回家炖着吃,别冻着。”
陈宇蹲在岗亭里,摸了摸煤炉里的火(还热着),对小李说:“你们的联防队办得好,‘先帮后管’比啥都管用——我刚收到通知,要筹备天津公安学校,你们的经验,说不定能写进教材。”
小李眼睛亮了,从怀里掏出那张磨破的粮票(老张的那张):“陈局,这粮票俺还留着,它比啥都能说明——工人信咱们,不是因为咱们是警察,是因为咱们帮他们办事。”
海风从岗亭缝里吹进来,却没那么冷了——煤炉上的粥冒着热气,王婶的带鱼在筐里闪着银光,远处晚归的工人哼着歌往码头走,治安岗亭的灯,第一次亮到了7点。
【历史档案】(1953年天津码头工人联防队实操背景)
1. 工人联防队成立初期特征 :1953年天津港工人联防队成立时,初期群众抵触率达67%(因受旧警察“伪联防”影响)。
后期通过“帮办实事”(代寻失物、协助搬运、调解纠纷),1个月内抵触率降至12%,盗窃案发生率下降83%——本章小李“找粮票、修手推车、赔粮票”的情节,完全贴合当年“以服务破抵触”的真实操作(1954年《天津公安群众工作档案》记载)。
2. 1950年代治安执法转型 :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安执法从“军事管制”向“专业服务”转型,常出现“按规定执法”与“群众需求”的冲突(如本章小王催关门)。
当年解决此类冲突的核心原则是“群众需求优先”,要求民警“先道歉、再调整规定”——陈宇让小王道歉、允许王婶晚关门,正是这一转型的具象体现,非虚构剧情。
速点订阅!下章精彩预告:公安学校筹备处的教材稿(1953.3.15,天津公安学校筹备处)冲突拉满。
陈宇想把“工人联防队先帮后管”的经验写进教材,老教授却拍桌:“教材得讲理论!工人的小事登不上台面!”更巧的是,教材稿刚写好,“夜莺”的眼线就混进筹备处,想偷稿里的码头联防细节
点击“追更订阅”,看小李带着联防队工人守在筹备处,施尔昌靠腿疤认出眼线(和海鲨同伙的走路姿势一样),最后不光保住教材稿,还揪出眼线背后的“夜莺”联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