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霜气还没散,杨帆据点的广场上就堆起了三捆用油布包好的东西——里面是陈默连夜画的警戒雷达简易图纸,还有三盒用密封袋装好的净水片,每捆对应一个合作据点。小林正蹲在地上检查油布的绳结,手指冻得发红,却还是把绳头绕着木杆多缠了两圈:“杨哥,图纸都按你说的标了颜色,红圈是变异体信号,绿圈是人类,要是遇到闪烁的黄圈,就说明是移动速度快的‘迅捷兽’,错不了。”
杨帆刚把锻造坊连夜修好的两把猎枪靠在墙角,听见这话点了点头。上一章联盟成立时敲定的首项任务就是信息整合,只有摸清每个据点的家底,资源调配才能不瞎指挥。他抬头看向广场入口,老郑和阿杰已经背着背包站在那里,老郑的背包里塞着卷尺和笔记本——他以前是建筑工,测防御工事最拿手;阿杰则揣着两打空白表格,笔尖在口袋里硌出个小鼓包。
“路线都记清了?”杨帆走过去,把一张手绘的简易地图递给两人,“老郑去乱石岗找周岚,重点测他们的掩体深度和了望塔高度,顺便问问挖掘工具够不够;阿杰去小河湾跟赵山河对接,把他们的水源地位置标清楚,特别是过滤站的具体流程;小林跟我去柳树坡,钱明懂草药,正好让他帮咱们看看医疗组的存货有没有过期。”
三人齐声应下,刚要动身,后勤组的老张扛着个大麻袋跑过来,里面装着十块压缩饼干:“杨哥,给三个据点的兄弟带点吃的,路上垫肚子。咱们刚跟柳树坡要粮食,总不能空着手去。”
杨帆接过麻袋,分给三人,指尖触到饼干袋上的褶皱——这是上周从废弃超市里找到的,包装还算完好,在末世里已是难得的稀罕物。“路上注意安全,遇到变异体别硬拼,用对讲机呼支援。”他拍了拍老郑的肩膀,“特别是乱石岗附近,上章说有‘刺甲兽’踪迹,你们多带点火把。”
四支队伍分三个方向出发,杨帆和小林走的是往南的土路,路面坑坑洼洼,昨晚下的霜把枯草冻得发硬,踩上去咯吱响。小林背着雷达图纸,走得格外小心,时不时把油布包抱在怀里:“杨哥,你说钱明会不会不愿意把粮食库存说实啊?毕竟现在粮食金贵,谁都想多留点。”
杨帆盯着前方的路,远处隐约能看见柳树坡的轮廓——那是片被树林围着的洼地,以前是个苗圃,钱明他们把废弃的温室改成了粮仓。“钱明要是想藏私,昨天就不会连夜赶过来加入联盟了。”他指了指路边的草叶,上面沾着几点暗红色的印记,“不过也得防着点,等下统计的时候,你跟着他去粮囤,我去看草药圃,两边对一对,心里就有数了。”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终于到了柳树坡据点。钱明早就站在入口的木栅栏前等,手里拿着个缺了口的瓷碗,碗里盛着刚煮好的草药水:“杨老弟,一路辛苦了,先喝口热水暖暖身子。”他把碗递过来,杨帆接过时,能闻到碗沿淡淡的药香——是治风寒的,看来钱明心思细,知道清晨赶路容易着凉。
跟着钱明往里走,温室粮仓就在据点中间,塑料薄膜虽然破了几个洞,但用帆布补得严实。钱明掀开粮仓的木盖,一股谷物的清香扑面而来,里面堆着的玉米和小麦用麻袋分装着,袋口都贴着纸条,写着收获日期。“咱们据点一共18人,其中6个是老人,3个是孩子,能干活的就9个。”钱明蹲下来,拍了拍最上面的麻袋,“粮食能凑出800斤,够咱们自己吃三个月,但药品实在缺,特别是治外伤的止血粉,上次跟变异体打架,兄弟们都是用草药敷的,好得慢。”
小林拿着笔记本,一笔一划地记着,杨帆则走到旁边的草药圃,里面种着成片的止血草和蒲公英,几个人正在除草,动作小心翼翼。“这些草药能制出多少止血药?”杨帆蹲下来,摸了摸草药的叶子,叶片肥厚,看来养护得不错。
“要是每天都采,能制出二十来包,但缺硫磺和明矾,没法做成粉末,只能煮成药汁,携带不方便。”钱明叹了口气,“要是联盟能帮忙弄点原料,咱们就能多制点止血药,不光够自己用,还能分给其他据点。”
杨帆心里记下这事,跟钱明约定好明天先送200斤粮食到联盟中转点,又让小林把雷达图纸展开,教钱明怎么识别信号:“红圈超过三个就说明是变异体群,赶紧用对讲机呼我们,别硬扛。”
从柳树坡出来,刚走没多远,对讲机就响了,是阿杰的声音:“杨哥,小河湾这边统计完了,一共22人,水源地在下游的小溪,他们建了三个过滤站,每天能过滤出30桶纯净水,但武器太少,只有5把猎枪,剩下的都是鱼叉和砍刀,好多都生锈了。”
杨帆让阿杰跟赵山河说,明天开始每天送5桶纯净水到中转点,顺便把生锈的武器带过来,锻造坊能帮忙修复。挂了对讲机,小林忽然指着前方:“杨哥,你看那边,是不是老郑他们?”
远处的土路上,老郑和两个队员正往这边走,手里还提着个布袋。走近了才看清,布袋里装的是几块矿石——是乱石岗特有的铁矿。“周岚说他们据点15人,都是以前开矿的,擅长挖掘,防御工事都是地下掩体,最深的有三米,了望塔也建了三个,能看到两公里外的动静。”老郑擦了擦汗,把矿石递给杨帆,“但他们缺粮食,现在靠挖野菜和晒干的草根过日子,最多只能撑10天,周岚说要是联盟能调点粮食过去,他们愿意派5个最会挖掘的兄弟,去帮咱们加固防御。”
杨帆接过矿石,掂了掂,分量不轻——这是锻造武器的好材料。“正好柳树坡刚统计出有800斤粮食,先调200斤给乱石岗,让他们赶紧把人派过来。”他拿出笔记本,把三个据点的信息汇总:柳树坡18人(缺药品)、小河湾22人(缺武器)、乱石岗15人(缺粮食),自己的据点有35人,有锻造坊和雷达,能补另外三方的短板。
回到据点时,已是下午,陈默早就等在广场上,手里拿着张刚画好的资源调配表:“杨哥,我按你说的,把各据点的需求都列出来了,你看看行不行。”
杨帆接过表格,上面写得清清楚楚:1. 小河湾每日提供5桶纯净水,送往联盟中转点,各据点按需领取;2. 柳树坡先提供200斤粮食,其中100斤给乱石岗,100斤存中转点,后续每月按需求调配;3. 乱石岗派5名挖掘手,协助加固杨帆据点和小河湾的防御工事;4. 杨帆据点的锻造坊,优先修复小河湾的生锈武器,同时为各据点打造砍刀和弩箭,每周交付10件。
“再加一条,让陈默每天把雷达监测到的情况,用对讲机通报给三个据点,特别是变异体的移动路线,提前预警。”杨帆在表格上添了一笔,然后让李锐把调配表抄三份,分别送到三个据点。
当天傍晚,柳树坡的粮食就送来了,钱明亲自押车,带了4个队员,用两辆板车拉着200斤粮食,袋口都缝得严实。“杨老弟,这些都是挑过的好粮,没掺沙子。”钱明拍了拍麻袋,“我还让兄弟们多采了点草药,一起带来了,能制出50包止血药,先给联盟应急。”
杨帆让后勤组把粮食卸到中转点,又让医疗组的人把草药接过去,当场就开始熬煮药汁。刚忙完,小河湾的送水队伍也到了,赵山河亲自扛着水桶,身后跟着5个队员,每个人都背着两把生锈的猎枪:“杨老弟,水按你说的送来了,这些破枪你帮着修修,下次去矿场,咱们也能多几分底气。”
锻造坊的铁匠们连夜开工,风箱拉动的声音在夜里格外清晰,火花从铁匠铺的窗口溅出来,像星星落在地上。杨帆走过去时,王铁匠正拿着锤子敲打猎枪的枪管,锈迹一点点脱落,露出里面的金属光泽:“杨哥,这枪就是枪管锈了,换个弹簧就能用,明天早上保证给你修好。”
第二天一早,乱石岗的5名挖掘手也到了,领头的是个叫铁牛的壮汉,手里提着把镐头,镐头刃磨得雪亮:“周姐让我们来的,说你们想加固防御,咱们别的不行,挖战壕、修掩体,保证又快又结实。”
老郑早就等着了,带着他们去据点的外围,指着画好的线:“就按这个路线挖战壕,深度要一米五,宽度一米,挖到硬土就停,咱们还要在里面埋上尖木刺,防变异体冲进来。”
铁牛他们二话不说,抡起镐头就开始挖,泥土飞溅,没多久就挖出个深坑。杨帆站在旁边看着,心里踏实了不少——粮食、水、防御、武器,联盟的各个环节都动起来了,就像一台刚修好的机器,虽然还有点生涩,但已经能平稳运转。
中午的时候,陈默拿着雷达监测报告跑过来:“杨哥,矿场方向的信号有点异常,黄圈比昨天多了不少,估计是‘影鼠’在聚集,而且中间有个大的红圈,可能就是‘影鼠王’。”
杨帆接过报告,上面的红点密密麻麻,围着矿场形成个圈。他抬头看向矿场的方向,阳光正好,却感觉不到暖意——明天就是约定好去矿场的日子,现在联盟资源刚调配好,防御也在加固,正是需要一场胜仗来凝聚人心的时候。
“通知各据点,明天早上八点,准时在矿场入口集合。”杨帆把报告折好,放进口袋,“让锻造坊把修好的武器都带上,医疗组准备好止血药,咱们不光要拿下矿场的矿石,还要让联盟的兄弟们看看,咱们这整合起来的力量,到底有多强。”
铁牛他们还在挖战壕,镐头撞击地面的声音铿锵有力,远处后勤组的人正在分发粮食和水,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久违的笑容。杨帆知道,这场矿场之战,不仅是为了生存资源,更是为了联盟的未来——只有打赢了,这些刚建立起来的信任和规则,才能真正扎根,让他们在这末世里,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