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的准备工作,就如同一场对过往岁月的温柔梳理。在那个住了多年的小公寓里,每一件物品都在诉说着独属于他们的故事。张陆桉在书房最底层的抽屉里,发现了一本边角已经磨损的《追忆似水年华》,翻开泛黄的书页,里面夹着他们第一次约会时看电影的票根。虽然字迹已经模糊,但他依然能清晰地辨认出那个特殊的日期,仿佛还能闻到那天电影院里的爆米花香,看到黄亦玫在昏暗光线中专注的侧脸。
还记得这部片子吗?张陆桉将票根小心翼翼地放在掌心,递给正在整理衣柜的黄亦玫。
黄亦玫接过那张小小的纸片,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怎么会忘记?那天你迟到了十分钟,说是路上遇到迷路的老太太,帮着她找家人。
结果电影开场半小时我们才进去,张陆桉笑着接话,你不但没有生气,还说帮助别人是应该的。
就这样,在收拾的过程中,回忆如潮水般涌来。黄亦玫在衣橱的角落里发现了一个生锈的铁盒,打开一看,里面整整齐齐地叠放着他们恋爱时互传的纸条。有张陆桉出差时写的今天降温,记得加衣,有黄亦玫生气时写的再熬夜工作就不理你了,还有那些毫无意义的涂鸦,却都成了爱情最真实的注脚。
这些都要带走。黄亦玫轻轻抚摸着那些已经泛黄的纸条,语气坚定。
张陆桉点点头,从书架上取下一个精致的木盒:用这个装吧,防潮。
他们商定,不请搬家公司,而是要亲自完成这次迁徙。这不仅是为了节省开支,更是想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将那些充满回忆的物品一件件护送到新家,仿佛是在完成一个庄严的仪式。
正式搬家选在一个晨曦初露的周六。当初升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熟悉的地板上投下条纹状的光影时,他们开始了这场盛大的迁徙。
张陆桉先是小心翼翼地将墙上的照片一一取下。每取下一幅,他都会用手指轻轻拂去相框上的浮尘,像是在向一段往事致以最后的敬意。那些照片记录着他们从相识到相爱的每一个重要时刻:第一次旅行的青涩合影,在草原上相拥的瞬间,还有求婚时黄亦玫惊喜的泪眼。
这张放在新家的客厅好不好?张陆桉举起一幅在186彩带河日落时的合影问道。
黄亦玫走过来,靠在他的肩上:好啊,就放在一进门就能看到的地方。
与此同时,黄亦玫正在仔细地整理厨房。那些他们一起挑选的碗碟,印着两人名字的咖啡杯,还有那套专门为招待朋友购置的茶具,都被她用软纸仔细地包裹起来,像是在呵护最珍贵的瓷器。每一个碗碟都承载着记忆:那个印着向日葵的盘子,是他们搬进这个家时买的第一个餐具;那对马克杯,是某个情人节互赠的礼物。
当第一车物品运抵新家时,宽敞的客厅很快就被纸箱占据,如同一个等待解密的迷宫。张陆桉细心地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每个箱子上标注内容和归属房间:书房-文史类主卧-夏装厨房-餐具。他甚至在特别重要的箱子上画了星星标记:装着黄亦玫设计手稿的箱子画了三颗星,装着相册和纪念品的箱子画了两颗星。
你这个习惯真好。黄亦玫看着整齐标注的箱子,忍不住称赞。
张陆桉擦了擦额角的汗,笑道:这样找起来方便。
组装新家具的过程充满了挑战与乐趣。当张陆桉对着复杂的说明书研究那个定制书柜的安装步骤时,黄亦玫就蹲在一旁递工具。螺丝刀的转动声、锤子的敲击声、偶尔因为找不到零件而发出的轻叹,交织成新家的第一首交响曲。
这个板子应该先装左边还是右边?张陆桉皱着眉头对比图纸。
黄亦玫凑过来看了看:我觉得是先固定中间的支架。
经过一番摸索,当最后一个螺丝拧紧,那座顶天立地的书柜稳稳伫立在墙边时,他们不约而同地击掌相庆,仿佛完成了一个伟大的工程。
我们的书又有家了。黄亦玫满足地抚摸着光滑的柜面。
布置书房是最耗时的环节。黄亦玫坚持要按色彩排列图书,说是这样更有艺术感;张陆桉则主张按类别分类,认为这样更实用。
你看,如果按颜色排列,整个书架会像一道彩虹,多美啊。黄亦玫比划着说。
张陆桉无奈地笑了:可是如果我想找一本特定的书,难道要先想清楚它的封面是什么颜色吗?
经过一番友好协商,他们最终达成了共识:文学类按色彩排列,专业书籍按类别分类。这个折中的方案让整理工作变得格外漫长,但当看到夕阳透过百叶窗,在按彩虹顺序排列的书脊上投下温暖的光斑时,他们都觉得这份辛苦是值得的。
最让黄亦玫倾注心血的是那面照片墙。她花了整整一个下午在地板上排列组合那些相框,时而跪着后退几步端详整体效果,时而上前微调某个相框的角度。从大学时代的青涩合影到旅行中的精彩抓拍,从正式的工作照到生活中的搞怪瞬间,这面墙仿佛是他们爱情的编年史。
这张放在中间吧。张陆桉递过来一幅在避暑山庄拍的照片,画面中两人相视而笑,身后是古朴的皇家园林。
黄亦玫接过照片,仔细地把它安置在照片墙的中心位置:这里记录着我们从一个阶段走向另一个阶段。
当最后一张相框挂妥,她站在梯子上俯瞰这面精心布置的照片墙,眼眶不禁微微发热。这些定格的瞬间,串联起了他们共同走过的岁月,如今将在新家里继续见证他们的未来。
花园的改造是一场甜蜜的苦役。每天清晨,当城市还未完全苏醒,他们就已经在花园里忙碌。张陆桉负责重体力活,挥锄翻土的节奏声惊起了在石榴树上歇脚的小鸟;黄亦玫则细心地将买来的花苗按高矮和花期分组,在土地上用木棍画出种植区域的轮廓。
这里种月季,那边留给薰衣草,黄亦玫指着自己画的草图说,角落里可以种些香草,做饭时随时可以采摘。
张陆桉一边松土,一边点头:还要留出一小块地方,将来可以放一套户外桌椅。
他们的手上都磨出了水泡,膝盖上沾着泥土,但当看到第一株月季在新土中挺立,第一丛薰衣草在微风中摇曳时,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了满足。
等这些花都开了,这里该有多美啊。黄亦玫憧憬地说。
张陆桉放下锄头,搂住她的肩膀:就像你一样。
夜幕降临时,他们喜欢坐在还未完全收拾妥当的客厅地板上,就着台灯的光线继续拆箱。这个过程常常伴随着意想不到的惊喜:一盒以为早已遗失的旅行纪念品,一本写着对方名字的旧日记,甚至是在某个角落悄悄生长的多肉植物。这些发现让拆箱变成了一场寻宝游戏,每个夜晚都充满期待。
看这个!一天晚上,黄亦玫从一个纸箱底部翻出一个海螺,这是在青岛捡的,你当时说要把大海的声音带回家。
张陆桉接过海螺,放在耳边:现在它要把旧家的声音带到新家来了。
经过十七个日夜的辛勤劳作,新家终于呈现出理想中的模样。书房里,书籍整齐排列,那张从旧居带来的书桌被安置在采光最好的位置,上面放着黄亦玫最喜欢的黄铜台灯。卧室的窗帘是他们共同挑选的亚麻材质,清晨时阳光会温柔地滤进来,在木地板上画出斑驳的光影。厨房的调味架被擦得锃亮,灶台上炖着第一次在新家烹饪的汤,香气弥漫在整个空间。
最后一个周末的黄昏,当他们将最后一盆绿萝摆上书架顶端,这个家终于完整了。夕阳的余晖穿过落地窗,为整个空间镀上一层金色。黄亦玫站在客厅中央缓缓转身,目光掠过每一处精心布置的角落:沙发上随意搭着的羊毛毯,茶几上插着新鲜百合的花瓶,书架间点缀的绿植,还有窗外花园里那些正在努力生长的花苗。
张陆桉从身后轻轻环住她,下巴抵在她的发顶。他们一起望着窗外的景色,远山如黛,近处的石榴树在晚风中轻轻摇曳,新栽的花苗在暮色中显得格外柔美。
这就是我们的家了。黄亦玫轻声说,声音里带着完成一件艺术品的满足。
张陆桉收紧手臂,在她耳边低语:不只是家,是我们共同创作的作品。
此时,暮色渐浓,新家的灯光次第亮起,温暖的光芒透过窗户,与天边的最后一抹霞光交相辉映。在这个完全属于他们的空间里,旧时光被温柔安放,新生活正悄然开启。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对未来的期许,每一个角落都诉说着他们的故事。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搬迁,而是一场关于爱与成长的仪式,标记着他们人生新篇章的开始。在这个带花园的别墅里,他们将续写属于张陆桉和黄亦玫的崭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