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辰翊停下手里的活计,抬头看她,目光沉静,带着疑问。
“谢谢你,把这个家守得这么好,”陆云瑶的声音有些哽咽,“把孩子们教得这么好。没有你,我走不了这么远,也……回不了这个家。”
顾辰翊沉默了片刻,放下工具,走到她身边坐下。他没有看陆云瑶,目光落在远处玩耍的孩子身上,低沉地说:“家是两个人的。你在前方‘攻城略地’,我在后方‘稳固防线’,分工不同而已。”
这句充满他个人风格的话,让陆云瑶的眼泪终于落了下来。
这不是委屈的泪,而是被深刻理解和全力托举后,喜悦与感动的泪水。她伸出手,轻轻握住了他因劳作而略显粗糙的大手。
秋日的阳光,将两人并肩而坐的身影,和孩子们欢快跑动的身影,重叠在一起,投射在铺满落叶的地上,温暖而绵长。
这一次的团聚,不再是短暂的停靠,而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归航。它不仅仅是空间的回归,更是精神的重新融合与确认。
他们都在各自的轨道上经历了成长与蜕变,如今汇聚一处,带着更丰富的阅历、更成熟的心智和更坚定的情感,共同面对未来的生活。
这个秋天,因这迟来而愈加珍贵的团圆,变得格外饱满、丰盈,充满了继续前行的力量。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深秋的寒意日渐浓重,早晚时分,呼出的气息已能凝成淡淡的白雾。
乌桕树的叶子落了大半,只剩下枝梢几片最顽强的,在冷风中坚守着一抹暗红。天空常常是灰蒙蒙的,带着一种冬日将至的沉郁。
院子里的菜地,此刻被整齐地种上了过冬的菠菜和蒜苗,绿意虽不似春夏浓烈,却在萧瑟中透着一股倔强的生机。
小院里的生活,在经历了归家初期的激动与黏腻后,如同溪流汇入深潭,变得沉静而深邃。
团聚的狂喜渐渐沉淀为日常的、浸润在柴米油盐中的温情。
陆云瑶的存在,不再仅仅是一个归来的符号,而是重新成为了这个家庭肌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且,是以一种更新、更丰富的姿态。
她很快重新熟悉了家中的一切,但不再是简单地接手,而是带来了新的气息。
她会用更科学的方法规划饮食,注意营养搭配;会在辅导孩子功课时,引入更生动的实验和比喻,将顾辰翊打下的扎实基础与更广阔的知识视野连接起来。
予安对妈妈带来的物理小实验着了迷,天天琢磨着杠杆和浮力;予乐则对妈妈讲述的植物分类和色彩原理兴趣盎然,画出的画作开始有了更合理的结构和更微妙的色彩变化。
顾辰翊敏锐地观察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欣慰。
他乐于看到妻子将所学融入生活,也乐于将家庭管理的部分权责交还,自己则更多地退居到支持与配合的位置。
他发现,这种“各司其职”又“相互交融”的模式,让家庭运转得更加高效而富有活力。
他依然负责重活、外联和“军事教育”,但在孩子的学业、家庭的审美和精神生活上,他更尊重陆云瑶的主导权。
一天晚饭后,陆云瑶在灯下批改予乐的画册日记,顾辰翊则在旁边阅读团部的文件。
予乐指着自己画的一幅《爸爸种菜》图,问妈妈:“妈妈,为什么爸爸种的菜,和书上的不太一样?”
陆云瑶放下笔,耐心解释:“因为书上是标准图,爸爸是根据我们这里的土质和天气,摸索出的最适合的方法。这叫实践出真知。”
坐在一旁的顾辰翊闻言,抬起头,正好对上陆云瑶望过来的、带着笑意的目光。
那目光里有认同,有欣赏,还有一种并肩同行的默契。他微微颔首,没有言语,却仿佛完成了一次无声的交流。
十一月中旬,一个重要的家庭决策被提上日程——孩子们的入学问题。予安和予乐已经到了上小学的年龄。
是留在营区附近的子弟小学,还是想办法去县里条件更好的学校?晚饭后,炉火正旺,夫妻俩就此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商讨。
陆云瑶倾向于县里的小学,认为师资和视野更开阔,有利于孩子们的长期发展。但她也有顾虑,路途远,接送不便,会增加顾辰翊的负担。
顾辰翊沉默地听着,手指轻轻敲着桌面。他思考的不仅仅是接送问题,还有孩子们的教育连贯性,以及家庭生活的平衡。
“去县里。”最终,他沉声开口,语气果断,“视野更重要。接送问题我来解决,可以协调营里的通勤车,或者我调整时间。”
他看向陆云瑶,眼神坚定:“你负责把方向,我负责解决具体问题。孩子们的教育,是头等大事。”
这个决定,以及决定背后所体现的信任、分工与共同担当,让陆云瑶心中暖流涌动。她知道,这不仅仅是关于孩子上学的问题,更是顾辰翊对她判断力的尊重,以及对这个小家未来规划的全力支持。
十一月的夜里,已颇有寒意。但小屋里却总是暖意融融。
有时是陆云瑶在灯下备课(她开始为孩子们系统性地规划一些超前的小知识),顾辰翊在一旁安静地阅读;有时是一家四口围坐着,听收音机,讨论新闻,或者玩简单的棋类游戏。
予安和予乐在父母共同营造的这种稳定、开放又充满求知欲的氛围中,如鱼得水。
月末,一场悄无声息的细雨带来了更强的冷空气。雨停后,气温骤降,预示着初冬的来临。
顾辰翊检查了房屋的保暖,加固了门窗。陆云瑶则翻找出孩子们的冬衣,仔细检查是否需要添补。
夜晚,孩子们睡熟后。陆云瑶靠在床头,就着台灯看书。顾辰翊走进来,递给她一个热水袋。
“快入冬了,注意保暖。”他语气平淡。
陆云瑶接过温热的水袋,抱在怀里,抬头看着他。
灯光下,他眉宇间的轮廓依旧刚毅,但眼神里却多了几分以往不曾有过的、属于家庭的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