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国际凝聚态物理前沿研讨会的邀请,如同一道强光,骤然照亮了乔琳前行的道路,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她知道,这不仅是一次展示研究成果的机会,更是一场关乎她未来学术声誉的严峻考验。尤其是在沈皓明可能暗中窥伺的背景下,她不容许自己的报告出现任何瑕疵。
接下来的日子,乔琳进入了近乎闭关的状态。她将主要精力完全投入到了研讨会报告的准备工作上。重新梳理理论模型的核心思路,筛选最具代表性的数据和推导过程,构思如何用最清晰、最严谨的语言,在有限的报告时间内,向那些可能持怀疑或批判态度的国际顶尖学者,阐述她这个尚显“非主流”的理论构想。
这其中的难度,远超寻常论文写作。她需要平衡创新性与严谨性,突出亮点的同时,又不能回避尚未解决的难点和存在的假设条件。每一个用词,每一张图表,甚至每一个停顿,都可能影响台下专家的判断。
心力的消耗达到了一个新的峰值。乔琳几乎每天都工作到深夜,大脑高速运转带来的疲惫感如潮水般阵阵袭来。这时,《青木养身功》与青莲本源的支撑作用便凸显无疑。
每日雷打不动的修炼,如同为她的身心进行深度的维护和重启,驱散积累的疲惫,理顺有些纷乱的思绪。而持续摄入的大量食物,则提供了最基础的能量保障。她能清晰地感觉到,青莲本源如同一个高效而精密的熔炉,将那些看似普通的米面肉菜,转化为更加精纯、更易于吸收的滋养能量,不仅维持着她身体的最佳状态——让她在极度劳累下,眼底依旧清澈,肌肤不见晦暗,反而因气血的持续充盈透出一种健康的红润——更仿佛有一丝极细微的清凉气息,随着她的深度思考,萦绕在识海,帮助她保持极致的专注与冷静。
这种状态下,她甚至能捕捉到一些平时可能忽略的细节和灵感,对报告的逻辑结构和表述方式进行了多次优化。
偶尔,周薇会发来一些关于沈皓明的最新消息。情况似乎正在向着更糟糕的方向滑去:方家已基本明确暂停了联姻洽谈,皓明资本那个关键项目的停滞引发了连锁反应,早期投资人施压,公司内部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沈皓明如同困兽,据说脾气变得极为暴躁。
“他最近像疯狗一样,四处迁怒。”周薇在电话里提醒,“虽然暂时没查到他有针对你的具体新动作,但这种状态下的人,什么都做得出来。你那边千万小心。”
“我知道。”乔琳平静回应,目光扫过桌上写满复杂公式的草稿纸,“他自顾不暇,是最好。若真敢伸手,我也准备好了相应的‘回礼’。”她的声音里听不出喜怒,只有一种基于实力评估后的冷静。
她所说的“回礼”,并非指超自然力量,而是她通过周薇持续收集的、关于沈皓明商业上一些可能存在的违规操作、以及那个隐藏“孩子”的确切证据链(虽然尚未完全闭合)。这些信息,被她谨慎地加密保存着,如同隐藏在鞘中的利剑,未到必要时,绝不轻出。
时间在紧张的筹备中飞快流逝。报告内容日渐完善,乔琳将其演练了无数遍,确保时间把控精确到秒,对可能提出的问题也做了充分的预演和准备。
出发前往瑞士的前一晚,乔琳最后一次检查了报告用的ppt和所有相关资料,确认无误后,她站在出租屋那面简单的穿衣镜前。
镜中的女子,身姿挺拔,面容沉静。连续的高强度工作并未在她脸上留下憔悴的痕迹,反而因全神贯注于热爱的事业,眉宇间凝聚着一股自信而坚定的神采。青莲本源长期的滋养,让她的气质愈发纯净出尘,肌肤在灯光下泛着细腻柔和的光泽,五官清晰精致,组合成一种极具辨识度的、融合了智慧与沉静的美。
她深吸一口气,体内那株三品青莲的虚影在丹田深处微微摇曳,温润的滋养之力流转全身,将最后一丝因即将面对大场面而产生的细微紧张也抚平下去。
她知道,踏上国际学术舞台,意味着她将进入一个更广阔、也更具挑战性的领域。那里有更高的山峰需要攀登,也有更苛刻的目光需要面对。
但此刻,她内心一片澄澈,毫无畏惧。
玉阶已现于眼前,她只需拾级而上。
收拾好简单的行装,将准备好的报告资料仔细放入随身背包,乔琳关上台灯,屋内陷入一片静谧的黑暗。只有窗外远处的城市灯火,如同繁星,点缀着夜色。
她需要好好休息,以最饱满的状态,迎接明天的远行和即将到来的挑战。体内的青莲本源,也在寂静中,伴随着她平稳的呼吸,进行着最后出发前的温养与调整。
风暴或许在远方酝酿,但此刻,她心如止水,只待黎明破晓,奔赴属于她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