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院内,烛火通明。陆云晚端坐案前,面前铺开的并非账册,而是一张素白宣纸,上面用清秀却有力的字迹,罗列着几条看似零散、互不关联的信息。窗外夜色浓重,寒风呼啸,更衬得室内一片凝肃。内宅的局势,在她连日来的铁腕与怀柔并施下,已暂时稳住。程夫人安心养病,仆役各司其职,柳姨娘也因前番震慑暂时偃旗息鼓。但陆云晚深知,这内宅的平静,如同冰封的湖面,其稳固完全依赖于前院风浪的平息。若秦啸倒台,覆巢之下无完卵。
她的目光落在宣纸的信息上,脑中飞速运转。这些信息,来自不同渠道,如同散落的珍珠,需要一根线将其串联起来。
第一条,来自钱嫂子无意间的抱怨:“夫人,真是奇了,往年给咱府上供应药材的‘济世堂’,这几日连寻常的黄芪、当归都说缺货,要等。可奴婢听说,他们铺子里明明新进了一批上等货,却说是别家早就定下的……” 药材供应突然紧张,且针对侯府?是巧合,还是有人施压,想从后勤上制造麻烦,甚至……影响秦啸或其部下的伤药补给?
第二条,来自刘嫂子提及器皿定制被拖延时,顺带的一句:“‘巧工坊’的掌柜偷偷跟奴婢吐苦水,说不是不想接侯府的生意,是上面有人打了招呼,让他们‘暂缓’……” 上面有人?哪个“上面”?是工部?还是其他有权势的衙门?
第三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来自秋月通过娘家杂货铺这条最隐秘的渠道辗转听来的市井流言:“……听几个在漕运码头上混的力夫喝多了吹嘘,说近日有批从南边来的‘特殊’军需,在通州码头被卡了好几天,查验得特别严,说是手续不全……还隐约听到他们提到一个姓‘孙’的御史,说孙御史这次是铁了心要办个大案……”
军需被卡!孙御史!这两个关键词,如同闪电般划过陆云晚的脑海!与弹劾秦啸“军需采购账目不清”的罪名瞬间对上了号!问题很可能就出在这批被卡住的军需上!而那位姓孙的御史,极有可能就是此次弹劾的急先锋!
信息依然碎片化,但指向性已经非常明确。对手在利用军需运输和核查流程做文章,企图坐实秦啸的罪名。秦啸此刻被停职困在府中,与外界的联系必然受到限制,信息不畅,极为被动。
必须将这条线索送出去!但如何送?侯府被暗中监视,直接派人去见秦啸或赵铁鹰,目标太大,极易被拦截甚至构陷成“串供”。必须有一条绝对安全、不引人注目的通道。
陆云晚的目光,再次落在了那几条信息上,最终定格在“济世堂”药材短缺和秋月娘家杂货铺上。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她心中成形。
“秋月,”她轻声唤道,“你明日一早,借口我要配制一些安神香囊,需要几味特定的药材,让钱嫂子去济世堂问问,若没有,就去……就去秋月娘家铺子斜对面那家新开的‘保和堂’看看。记住,只要这三味药:远志、合欢皮、夜交藤。”她报出的,都是宁神安眠的常见药材,合乎情理。
秋月有些疑惑,但还是点头记下。
陆云晚继续道:“让你娘(秋月娘家母亲)亲自去保和堂抓药,抓药时,若掌柜问起,就说是女儿在侯府当差,主子近日心烦失眠所用。然后……”她压低了声音,说出一段看似寻常家长里短,实则暗藏信息的话,“让你娘‘无意中’对掌柜感叹两句,就说‘唉,如今这世道,送趟货也难,听说通州码头那边查得严,连侯府常用的南边药材都耽搁了,真是急人’。”
秋月眼睛一亮,瞬间明白了小姐的用意!这是要利用市井药铺人流复杂、消息灵通的特点,将“通州码头”、“军需被卡”的信息,以一种看似抱怨、实则指向明确的方式散播出去!保和堂新开,背景干净,不易被重点监控。而这话由秋月娘这个“关心女儿”的妇人口中说出,合情合理,绝不会引人怀疑到侯府头上!
“奴婢明白了!”秋月重重点头。
“还有,”陆云晚沉吟片刻,又道:“让你哥哥(秋月兄长)这两天,多去码头那边转转,听听那些力夫、船工的闲谈,特别是关于那批被卡军需和孙御史的,但切记,只听不说,绝不可打听,更不可与人争执。”
“是,小姐!”
次日,计划悄然进行。钱嫂子依言去济世堂碰壁,又去了保和堂。秋月娘“恰好”去保和堂为自家铺子添置些日常用药,顺理成章地完成了“抱怨”的任务。而秋月兄长也混迹于码头茶馆,听到了更多细节:那批军需是一批优质的南疆金疮药和绷带,被卡的原因是“采购文书疑似有涂改痕迹”,而孙御史的门生近日确实在通州码头异常活跃。
零碎的信息汇聚到陆云晚这里,拼图愈发完整。她将所有这些信息,包括药材短缺、工坊被打招呼、军需被卡、孙御史活动等,用只有她和秋月才懂的密语(夹杂在看似普通的采买单子中),仔细写好,封入一个普通的点心食盒底层。
然后,她让秋月以给前院书房值守的亲兵送些夜宵点心为由,将这个特殊的食盒送了过去。接手的亲兵是赵铁鹰的心腹,早已得到暗示,顺利取走了夹层的信息。
当夜,前院书房内。
秦啸看着赵铁鹰呈上的密信,上面没有落款,字迹也刻意改变了风格,但内容却让他深邃的眼眸中爆发出锐利的光芒!信上不仅点明了“通州码头军需被卡”和“孙御史”这两个关键点,还提供了“济世堂”、“巧工坊”被施压的旁证,甚至暗示了可以尝试从漕运底层人员口中打开突破口!
这些信息,如同黑夜中的灯塔,为他指明了调查的方向!他之前虽也怀疑军需有问题,但被困府中,信息不畅,如同盲人摸象。而这封信,却将敌人的攻击路径和可能的证据线索清晰地摆在了他面前!
“这消息……从何而来?”秦啸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他深知府内情况,程夫人病倒,柳姨娘捣乱,能有如此敏锐洞察力和隐秘传递渠道的,只有一人。
赵铁鹰低声道:“是……锦瑟院那边,通过秋月娘家铺子的渠道散出风声,再由秋月借送点心之机传递进来的。过程极为小心,应未被察觉。”
秦啸沉默良久,指尖在信纸上轻轻敲击着。他脑海中浮现出那个总是沉静如水、眼神却异常清亮的女子。中秋宴的周全,贵妃香膏的巧妙,内宅危机的沉稳应对,如今又是这雪中送炭的关键信息……她一次又一次地出乎他的意料。
“知道了。”秦啸最终只说了三个字,但语气中的意味已然不同。他迅速召集幕僚,根据这些线索重新部署。派人暗中接触通州码头可靠的吏员和船工,调查军需文书涂改的真相;派人盯紧孙御史及其门生的动向;同时,开始反向调查是谁在向济世堂、巧工坊施压。
有了明确方向,调查效率大增。几天后,捷报传来:所谓文书涂改,是经办小吏被收买后刻意制造的破绽;孙御史与秦啸的一位政敌过往甚密;而向商户施压的,正是那位政敌的门人。一条完整的构陷链条浮出水面。
陆云晚在锦瑟院中,通过秋月兄长打听到码头风声不再紧张、以及赵铁鹰派人悄悄取走了一些旧文书的消息,便知秦啸已经收到了信息并展开了行动。她心中稍安,却并未放松警惕,依旧每日沉稳地打理内宅,仿佛一切如常。
她如同一个最高明的棋手,在众人看不见的角落,落下了一枚看似微不足道、却足以扭转全局的棋子。暗度陈仓,智援外局。她用自己的方式,在这场风暴中,为那个男人,撑起了一方安稳的后方,并递出了一把破局的钥匙。风暴,或许即将迎来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