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观察自己的生涯,决定进退。
含义: 将观察的目光转向自身,审视自己的处境、能力和志向(观我生)。根据观察结果,谨慎决定是进取还是退守(进退)。
六三故事:
秋风萧瑟,明德在离开柳家庄后,暂居于一座荒废的山神庙中。
庙宇破败,蛛网密布,唯有偏殿一角尚可遮风避雨。他在这里已经住了半月,每日对着篝火整理笔记,咀嚼着这些年的见闻。
观察者太少,妄断者太多。老者的告诫言犹在耳。
看见不是目的,改变才是。他对柳文谦的嘱咐也回荡心间。
可如何改变?凭这一箱竹简,还是满腹牢骚?
这夜,风雨交加。狂风从破窗灌入,吹得篝火明灭不定。明德裹紧单薄的衣衫,就着摇曳的火光重读笔记。
从清河镇的,到柳家庄的,三年来他记录了无数民生疾苦,却始终像个局外人,隔岸观火。
我真的了解民生吗?他第一次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那些记录在竹简上的苦难,对他而言不过是文字。而对李二狗、对卖身的农人、对饿死的百姓,却是切肤之痛。
庙门外传来脚步声,一个蓑衣老者推门而入。
好大的风雨!借个地方避避可好?
明德抬头,愣住了——正是三年前在清河镇点拨他的那位老者。
先生!他急忙起身行礼。
老者抖落蓑衣上的雨水,笑道:小友别来无恙?观你眉宇,似有困惑。
明德赧然:学生惭愧,游学三载,却越发迷茫。
且说说看。
明德将自己的困惑一一道来。从市集的肤浅,到庄园的局限,再到如今的无所适从。
老者静静听着,不时拨动篝火。
待明德说完,他才缓缓开口:小友可知,观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请先生指点。
是观己。老者目光深邃,观人易,观己难。你能观察民生,可曾观察过自己的内心?
这话如醍醐灌顶。
当晚,明德彻夜未眠。
他开始认真地观我生。
他审视自己的学识——读过圣贤书,却未通经世致用之学;记录民生疾苦,却提不出切实的解决之道。
他反思自己的经历——见过市井繁华,却不知商业运转的规律;目睹农事艰辛,却不懂稼穑耕种的要领。
他拷问自己的志向——是要做个记录者,还是改变者?是要独善其身,还是兼济天下?
清晨,雨住风歇。明德在破庙中踱步,心中进行着激烈的之争。
,意味着放弃安稳,踏上更艰苦的游学之路。他听说西方有贤士讲学,北方有隐士着书,京城更有太学藏书万卷。但前路艰险,未必能有所成。
,则可以找个如柳家庄般的安身之所,教书度日。虽不能改变天下,至少可以明哲保身。
这个抉择,比他想象中更难。
三日后,他决定外出走走,在现实中寻找答案。
他来到三十里外的黑山镇,这里刚经历了一场洪灾。
洪水退去的田野上,淤泥深积,禾苗倒伏。灾民们正在官府的组织下疏浚河道,重修堤坝。
明德没有像往常一样记录灾情,而是加入了劳作的队伍。
他与老农一起挖渠,听他们讲述防洪的经验;他与工匠一起夯土,学习堤坝的构造;他甚至跟着里正统计损失,了解赈灾的流程。
十天后,当一段新堤坝建成时,明德的手上磨出了水泡,脸上晒得黝黑,心中却豁然开朗。
我明白了。他对一直默默关注他的老者说,观察不能止于看,还要动手做。学问不能只在书中,还要在实践里。
老者欣慰点头:那么,你的可有答案了?
明德目光坚定,学生要系统地学习经世致用之学。去太学读典章制度,去边关看军政防务,去工坊学技艺制造。
不怕前路艰险?
怕,但更怕辜负了这个时代。明德望向远方,如今天下承平,君王求贤若渴。这正是我辈读书人学以致用的时候。
老者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这是给太学祭酒的荐书。你若有心,可去京城一试。
明德郑重接过:学生定不负先生厚望。
临行前,他做了一件特别的事——将三年来记录民生疾苦的笔记,整理成《民生十议》,托人送往州府。
虽人微言轻,但该说的话还是要说。
赴京的路上,他不再像个旁观者,而是主动参与沿途见闻。
在驿站,他与往来的官员交谈,了解朝政得失。
在渡口,他与南来北往的商贾同行,学习货殖之道。
在村落,他帮农夫测算田亩,设计水车,实践在黑山镇学到的知识。
三个月的行程,让他对观我生有了更深的理解。
观察自己,不仅要看清能力志向,还要找到与实践结合的道路。
进退之择,不仅要权衡利害得失,还要顺应时代的需求。
抵达京城那天,正值大雪初霁。
巍峨的城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太学的钟声悠远绵长。
明德站在城门外,最后一次审视自己。
他还是那个青衫书生,但眼中多了风霜,心中多了担当。
书箱里的笔记换了一批,记录的不再是旁观者的感慨,而是参与者的思考。
观我生,不是退缩,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他整了整衣冠,迈步走进城门。
这一次,他不是来看热闹的过客,而是来求学的士子。
不是来记录的旁观者,而是来改变的实践者。
观卦六三的智慧,他用三个月的跋涉来领悟:
真正的观察,最终要回归自身;明智的进退,永远立足于现实。
前方,太学的朱红大门徐徐开启。
明德在破庙中深刻反思,经历观我生的过程。他审视自己的学识、经历和志向,在与之间艰难抉择。通过参与救灾实践,他认识到观察必须与实践结合,最终决定赴京求学,系统学习经世致用之学。这正应了观卦六三爻辞观我生,进退的智慧——通过观察自身处境和能力,做出明智的进取或退守选择。整章展现了从外在观察到内在反省的升华,突出了知行合一的求学态度,为明德人生道路的选择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