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将计就计
蓝军指挥部,设在一处地势略高、背靠一片小树林的农家院落里。天线从院内伸出,通讯兵进出频繁,电话铃声和电台的滴答声交织,显露出这里作为神经中枢的忙碌。张启明站在院中临时支起的桌子前,桌上摊着大幅的作战地图,上面代表蓝军的蓝色箭头已经深深嵌入代表红军的红色区域,几乎将“落马坡”完全包围。
他刚听完前线最新的战况汇报,嘴角噙着一丝稳操胜券的笑意。
“报告连长!”一名参谋军官快步走来,“红军在‘落马坡’一线的抵抗依旧顽强,但火力明显减弱,其前沿第二道阵地已被我三排突破,残部正向核心阵地收缩。观察哨发现,敌军似乎在焚烧文件,并有少量非战斗人员向后转移的迹象。”
另一名负责侧翼警戒的排长也前来报告:“我左翼‘乱石岗’、右翼‘断肠崖’方向均未发现敌军异常活动,只有零星侦察兵出没,已被驱离。”
一切迹象,似乎都在印证着张启明的判断。
“看来,我们的邓枫学弟,是真的撑不住了。”张启明用红铅笔在地图上“落马坡”的位置画了一个圈,语气带着学长式的从容与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到底是年轻,经历的战阵少了些。初时还敢用小股部队袭扰,试图寻找破绽,如今见我军阵型严谨,无隙可乘,便只能龟缩一团,做困兽之斗了。”
他身边的副连长附和道:“连长英明。我军稳步推进,步步为营,任他邓枫有千般诡计,在绝对实力面前也无可奈何。他现在怕是只能在‘落马坡’那块硬骨头里,等着被我们一口口吃掉了。”
张启明点了点头,在他看来,战局已定。红军主力被牢牢吸引并压制在“落马坡”,败局只是时间问题。他现在考虑的,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最快速度解决战斗,给这位近来风头正劲的学弟好好上一课,也让教育们看看,什么才是扎实稳健的指挥艺术。
“传令!”张启明直起身,声音恢复了指挥官特有的果断,“第一排、第二排,继续加强正面攻势,不要给红军任何喘息之机!迫击炮班,向前移动阵地,加大对‘落马坡’核心阵地的火力覆盖!”
他略微沉吟,觉得胜利在望,侧后方向一直平静无事,似乎不必再保持过高的警戒等级,便补充道:“侦察排撤回休整,补充体力。侧翼警戒哨位,减半配置。告诉弟兄们,再加把劲,天黑之前,结束战斗,我给大家请功!”
这道命令,意味着蓝军将绝大部分注意力和高强度警戒都集中在了正面战场,对自身指挥部及后勤区域的防护,在潜意识里已然放松。张启明并非庸才,他并非完全忽略侧后,但在红军“明显”溃败的迹象面前,在他固有的“正面决胜”思维主导下,侧后方的风险被他主观地降到了最低。
他甚至心情颇好地拿起水壶喝了一口水,对身旁的几位军官调侃道:“邓枫学弟毕竟还是学生气重了些,以为打仗是沙盘推演,总想着出奇制胜。却不知,真正的战场上,奇兵固然重要,但堂堂正正之师,凭借实力碾压,才是王道。他这回,该长长记性了。”
众军官闻言,也都笑了起来,指挥部里洋溢着一种胜利在望的轻松气氛。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就在他们谈论着如何“教育”学弟的时候,几双锐利的眼睛,已经透过“断肠崖”下的密林,死死盯住了他们这个看似安全的后方巢穴。
邓枫的“败退”,邓枫的“困兽之斗”,乃至那些“焚烧文件”、“人员转移”的迹象,都如同一张精心编织的网,成功地将张启明的目光和重兵牢牢吸引在了“落马坡”方向。蓝军这把厚重的战斧,已经全力挥出,而它的柄,却近乎毫无防备地暴露了出来。
将计就计,邓枫的冒险,已然成功了一半。现在,只等那决定胜负的雷霆一击,从这最意想不到的方向,骤然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