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总!许总!好消息!银行来电话了,马来西亚的货款到了!是美元!”李二狗拿着电话听筒,声音激动得发抖,差点把听筒摔在地上。
办公室里瞬间炸开了锅,周晓芸连忙放下手里的报表,跑过去问:“多少?到了多少美元?”
“一万两千美元!银行说,这是咱县第一笔民营企业的外贸外汇汇款!”李二狗挂了电话,手舞足蹈地喊道。
一万两千美元,在那个外汇稀缺的年代,相当于近十万人民币,比磨盘山早期一年的净利润还多。许青山拿着银行发来的汇款通知单,指尖轻轻摩挲着上面的“USd”字样,眼里满是难以掩饰的喜悦——这不仅是一笔钱,更是磨盘山走向国际市场的第一张“通行证”。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遍了整个县城。县外贸局的领导第一时间赶来祝贺,连平时难得一见的银行行长,都亲自带着工作人员上门服务,手里捧着崭新的外汇账户开户许可证。
“许总,您真是为咱县争光了!”行长握着许青山的手,笑得合不拢嘴,“全县这么多企业,您是第一个拿到外贸外汇的民营企业,以后有任何外汇业务需求,我们银行全力支持!”
村民们也涌到了公司门口,围着许青山问东问西:“青山,美元长啥样啊?”“这钱能换多少人民币?” 当许青山把外汇汇款单复印件给大家看时,人群里爆发出阵阵惊叹,有人忍不住伸手摸了摸,仿佛那薄薄的一张纸,藏着无穷的魔力。
周晓芸拿着计算器,笑着给大家算账:“按照现在的汇率,一万两千美元能换九万八千多人民币,再加上国内的订单,咱们这个月的净利润就能突破二十万!”
“二十万!” 村民们惊呼起来,脸上满是自豪——谁能想到,当初靠手工漏粉糊口的磨盘沟,如今竟能赚上“外国钱”了。
许青山站在人群中央,看着大家喜气洋洋的样子,心里感慨万千。从磨盘沟的小粉条坊,到省城的销售网,再到如今的外贸订单和外汇账户,每一步都走得不易,但每一步都踏在了时代的鼓点上。这张外汇汇款单,是技术升级的成果,是观念转变的回报,更是磨盘山现代化转型的新里程碑。
“乡亲们,”许青山举起汇款单,声音洪亮,“这只是开始!以后,咱们还要把粉条卖到更多国家,赚更多的外汇,让磨盘山的名字,在全世界都响当当!”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欢呼,掌声、笑声交织在一起,回荡在磨盘沟的上空。行长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忍不住赞叹:“磨盘山的未来,不可限量啊!”
许青山知道,外汇账户的开通,意味着新的起点。他已经计划好了,要用这笔外汇引进更先进的生产设备,优化产品配方,让磨盘山的粉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而这一切,都只是磨盘山走向世界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