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冰冷的砝码
预处理中心引发的风波,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远超预期。“山海轩”使用“预制菜”的传闻在美食圈不胫而走,尽管林晓和夏沫第一时间通过官方渠道澄清,强调那仅仅是基础食材的标准化预处理,绝非成品菜肴,但质疑的声音如同附骨之疽,难以彻底清除。餐厅的预订量出现了小幅但清晰的下滑,一些原本趋之若鹜的美食博主,也开始持观望态度。
周世仁这一手舆论狙击,精准地打在了“山海轩”最珍视的“匠心”招牌上。与此同时,他在供应链层面的挤压也骤然升级。几天之内,连续三家长期合作、供应特定野生菌类和顶级火腿的供应商,以“产能不足”或“合约到期”为由,婉拒了续约请求。谁都明白,这背后是“味王集团”更优厚的报价和更强大的渠道威慑力。
内忧外患,如同不断收紧的绞索。
就在团队气氛压抑到极点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橄榄枝,递到了夏沫面前。
邀约来自“美杜莎基金”,一家在国际上以眼光毒辣、作风强悍着称的风险投资机构。他们的亚太区负责人,一位名叫亚历山大·陈的美籍华裔,直接飞抵本市,要求与团队核心面谈。
会谈安排在市中心一家顶级酒店的行政酒廊,环境私密而奢华,与“山海轩”后厨的烟火气形成了两个世界。亚历山大·陈年约四十,西装革履,举止优雅,但镜片后的眼神却锐利如鹰。
“夏女士,林先生,久仰。”亚历山大·陈的开场白直接而有力,“‘山海轩’的现象级表现,我们密切关注。你们证明了在高端餐饮领域,极致的厨艺和独特的品牌故事,拥有巨大的市场价值。”
他话锋一转,直指核心:“但恕我直言,以你们目前的运营模式和资本结构,很难将这种价值最大化,甚至难以抵御‘味王集团’这种体量的对手的持续攻击。”
他推过一份装帧精美的意向书:“‘美杜莎’可以解决你们的所有问题。资金,我们可以提供足以让你们在三年内开设十家高端分店的投入;供应链,我们可以动用全球资源,为你们建立一条‘味王集团’也无法撼动的独家供应体系;舆论,我们拥有顶级的公关团队,可以轻易帮你们扭转局面,甚至将这次‘预制菜’风波转化为一次成功的品牌叙事。”
条件优厚得令人难以置信。李小明听得眼睛发亮,仿佛看到了摆脱目前所有困境的金光大道。
然而,夏沫的表情却愈发凝重。她快速浏览着意向书的细节部分,当看到“对赌协议”和“股权结构”条款时,她的指尖微微发凉。
“陈总,感谢厚爱。”夏沫抬起头,语气平静无波,“不过,这份对赌协议要求我们在三年内实现净利润翻二十倍,并完成五家直营店的扩张。如果无法完成,‘美杜莎’将有权以极低价格收购团队核心成员持有的全部股权。这等于将公司的命运和我们的所有心血,完全捆绑在了一场豪赌上。”
亚历山大·陈微微一笑,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个问题:“高风险,高回报。夏女士,资本市场从来不相信眼泪,只相信增长。我们有信心帮助你们达成目标,但这需要你们绝对的配合,以及……在运营决策上,接受我们专业团队的‘优化建议’。”
他所谓的“优化建议”,潜台词不言而喻——更彻底的标准化,更激进的扩张,甚至可能……改变“山海轩”现有的厨艺理念和菜品结构,以迎合更广泛的资本市场口味。
冰冷的砝码,被赤裸裸地摆上了谈判桌。资本提供了解困的钥匙,但代价,可能是交出团队的灵魂和自主权。
会谈结束后,团队核心四人回到了“山海轩”那间小小的办公室,气氛异常沉闷。
“我觉得……可以考虑。”李小明率先打破了沉默,他脸上还带着刚才听到巨额投资时的兴奋余韵,“有了钱和资源,我们就不用怕周世仁了!那些供应商还敢卡我们脖子?我们自己建供应链!那些谣言,‘美杜莎’肯定有办法摆平!”
夏沫摇了摇头,将意向书副本放在桌上,指着那些苛刻的条款:“小明,你看清楚。这不是救命稻草,这是卖身契。签了它,‘山海轩’可能就不再是‘山海轩’了。他们会为了利润,逼我们做更多妥协,甚至可能……干涉后厨的创作。”
她看向林晓:“资本的逻辑是冰冷的,它只看数字。而厨艺,尤其是我们追求的厨艺,有很多无法量化的价值。这条路,风险太大。”
林晓沉默着。系统的界面在他脑海中浮现,没有发布新任务,但那个【建立餐饮帝国的基石】的任务依旧高悬,仿佛在无声地催促他做出抉择。他能感觉到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摆在面前:一条是借助资本的力量快速扩张,但可能迷失自我;另一条是坚守本心,但在现实的重压下步履维艰。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苏杭,忽然冷笑了一声。
“你们讨论吧。”他站起身,眼神扫过那份精美的意向书,如同在看一堆垃圾,“我的点心,不会为任何对赌协议做。谁爱签谁签。”
说完,他径直推门离开,回到了他的点心区,那“最后的堡垒”之中。他的态度,已然鲜明。
李小明的脸垮了下来,求助似的看向林晓:“晓哥,那……那我们怎么办?周世仁那边还在断我们的货,新找的几家供应商,要么价格高得离谱,要么品质不稳定……”
就在林晓陷入两难,团队意见出现明显分歧时,夏沫的手机收到了一条来自陌生号码的信息。信息内容极其简短:
“城西‘老滋味’干货批发市场,丙区17号,‘郑记’。有你们要的‘山魄’余韵,价格公道,但只做熟客。提我名:老金。”
“山魄”?!
这个只在沃尔夫教授口中和那封三十年前的信里出现过的名字,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林晓脑中的迷雾!
是那个神秘的美食传承保护基金会?还是……其他知晓内情的人?
这条信息来得太过蹊跷,仿佛有一双无形的眼睛,在暗中注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并在最关键的时刻,递上了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
这会是新的希望,还是另一个更深的陷阱?
林晓猛地站起身,对夏沫和李小明说道:“准备车,我们去会会这个‘郑记’。”
他必须去。无论是希望还是陷阱,他都必须亲自去确认。这突如其来的线索,或许就是打破眼前僵局,在冰冷的资本砝码与沉重的现实压力之间,找到的第三条路!
而办公室外,苏杭正将新一批点心送入蒸笼,袅袅升起的水汽,模糊了他沉静而坚定的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