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苏青同志真的是那种人吗?”
告别了叶娟,两个人继续骑马向东而去,郭保生有些迟疑地问,李世英摇着头,他也不敢肯定,但以着后世的乱象,他又觉得存在这种可能性。
“人虽然不在本地了,但是咱们就没有必要追究,这不是顺了那个女知青的意,把谣言传出去了么?”
郭保生点点头,他的人生经历到目前还是太简单了些,许多事情没有经历、没有遇到、没有听说,那么便无法获得足够的社会阅历。
再一次到了养猪场,找到了杜新华,说明了来意,杜新华很高兴,因为李世英这一次来,代表了一大队的不少社员,一共要买十多头猪崽的。
晚上仍旧在杜新华家里借住,不过与去年相比,杜新华家里干净了许多,看到李世英有些诧异,杜新华笑嘻嘻地说:“六大队那里有个老乡,给我说了一门亲事,那姑娘是从咱河南老家才来的,我打算下个月结婚了。”
“你们为啥都这么着急结婚啊?”郭保生有些不解,但还是跟李世英一起提前恭贺了一番。
这个时代的婚事,边疆地区比内地还要简单,往往是老乡或者朋友充当媒人,居中介绍,甚至只是往老家寄一张照片,家里人看了满意、女方看了也不错,就凑钱把姑娘送来,然后去领结婚证,婚礼就算完成了。
杜新华就是把自己的照片托老乡寄回老家,他那位未婚妻一家看了挺满意的,于是杜新华出了路费,就把未婚妻送到边疆,暂时住在那位老乡家里的。
没有房子也无所谓,也不要求三转一向若干条腿,前世李世英还住在一大队院子的时候,就有两对新婚夫妇,是在仓库住了小半年,然后大队组织社员们帮忙,给他们盖了新房搬去住的。
这一次李世英提前带着同伴们安顿好了,找了些赚钱的门路,落户后就先盖房子,算是把小家先立了起来,虽然不是边疆婚姻的必须条件,但总归是条件也不算差了。
杜新华这种,属于是有正式工作,还是国营养猪场的职工,又有自己的房子和院子,条件其实是很不错的,所以他想要结婚,总归是容易了许多。
李世英从一大队出发时,专门去了哈萨克社员家里买了些马肠子,给叶娟那里留了些,其余的都送给了杜新华,他又拉着郭保生,跑去买了酒,晚上便陪着杜新华喝了一顿。
“哥两个也早点儿打算,把老婆一娶,这人生也就圆满了不是?”
杜新华喝得有些兴奋,他也算是大龄青年了,平日里在养猪场跟同事们说些荤话,觉得自己钱也存得差不多了,是该把人生大事解决了,如今便想要传授些经验给两个朋友。
郭保生不以为然,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人生该怎么走。至于李世英,他觉得自己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没有把父母安顿好之前,谈论婚姻还有些早了。
三个人闲聊到了深夜,这才各自睡去。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李世英俩人与杜新华一起上班,在养猪场的路口告别,便朝着一大队返回。
李世英与杜新华约好了,仍旧由杜新华负责将需要的小猪崽送到一大队,送到后再把买猪钱一次结清。
两个人也没有在酒厂那里停留,李世英那里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他得把菜窖挖出来,得跟同伴们帮忙把大哥的房子盖起来,还要学着四川人的做法,自家也腌些咸菜,总之过冬的物资,这个时候就要开始着手准备了。
李世英还打算找哈萨克社员买一头小羊,这样等父母被大哥接来的时候,家里就有羊奶可以喝,对老人身体总归是有好处的。
他要忙碌的事情还有许多,不过李世英有个好习惯,他总是要将每一件事都做好计划,比如挖菜窖需要几天,需要多少人工,他都提前算得清清楚楚。
回到一大队后,李世英先去桑木江家里移植了几株葡萄藤,这样明年夏天的时候,他这个小院子也有葡萄可以吃了。
然后他便和同伴们一起,开始给大哥和父母盖房子,夯土墙的房屋盖起来并不难,主要是夯土需要大量的人力,他也没有找其他人,就跟村东头的七个同伴们商量了一下,大家都愿意帮忙。
李世英表示劳动期间的一日三餐他来负责,同伴们也不需要工钱,因为各家都要挖菜窖,还有一些其他的体力劳动,互相帮助一下,也就无所谓吃苦与否了。
盖房子并不是一鼓作气地忙活,李世英手头上还有些木工活儿,其他同伴也有日常的集体劳动要参加,而且李世英这个一大队的木匠也要负责收割猪草,不管怎么说,村西头的那个养猪场也算是集体所有嘛。
于是几个人逢着休息时,就夯上一阵子土墙,又分了人手去挖菜窖,这样挖掘出来的泥土,就可以用来夯土墙了。
依旧是先紧着李世英家里的菜窖开挖,这一回挖菜窖,大家都觉得当初听李世英的,将新家选在村东头真没错。
村西头那些同伴们也有挖菜窖的,结果往下挖到半米或者七八十公分的深度后,地下的土里就出现了大量的鹅卵石,而李世英家里这个菜窖,挖到一米深时才见着石块。
很显然,现如今的一大队村落,在许多年前也曾经是巩乃斯河的河道或者河漫滩,北天山的积雪融化,也不断冲刷带来了大量的泥土,可以想见的是,巩乃斯河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能数次改道,这让几个干活的年轻人们颇有些沧海桑田之感。
“我搁老家那会儿,村里有个初中生,有一年大队要分红薯,各家各户都要挖地窖,这个初中生就按照他家里分到手的几千斤红薯在那里算,到最后挖的地窖不大不小,刚好把所有的红薯都装下。”
“那个伙计也有意思,跟俺们这些同村人吹嘘,说他算的多准。他邻居就发话了,我就不用算,把地窖挖大一些,多少红薯都能装下来,费那事儿弄啥。你们说这是不是上学读书读死板了?”
刚刚挖了好一会儿被李世英替换了的老谢讲起了老家的趣事,大家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李世英在菜窖里用铁镐使劲儿地凿着,他发现了一颗甘草,根系相当发达,便小心翼翼地挖了出来,使劲儿丢出了洞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