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想要再劝一劝李世英,她觉得李世英和那个郭保生都是好人,肯定愿意帮她这么一个小忙的。
见李世英去菜园那里摘菜,她也跟着去帮忙,没有继续开口请求,而是聊起了李世英的大哥。
苏青帮忙洗菜,李世英便去擀面,中午还是捞面条,他和大哥都是吃面食的肠胃,至于照顾苏青的口味?家里倒是有一袋碎大米,但那是李世英用口粮换来喂鸡用的,做米饭也不合适。
看到李世英在那里忙碌着,苏青觉得自己总得找点儿事做,便自告奋勇:“我来烧火。”
然而显然她也没怎么干过厨房的活儿,灶膛里塞的木柴太多,小小的厨房里顿时浓烟滚滚,李世英连忙说:“你坐屋里看书去吧,等着吃饭得了。”
这让苏青很是不好意思,平日里她跟叶娟俩人,都是叶娟负责做饭的,她只需要掏伙食费就可以了,这也是为什么她离开前一定要找个人帮忙照顾或者时常去看一看叶娟的原因,毕竟蹭了叶娟好几年的饭吃呢。
于是苏青便坐在东屋门口翻着一本杂志,看着李世英在厨房切菜、添柴烧火,忙而不乱,用完的厨具顺手就收拾干净放在一旁,她觉得李世英大约是有强迫症。
两个人便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正说话间,有人大步走了进来,李世德做木工回来了,手里提着一大串葡萄:“阿扎提家的葡萄熟了,非得让我拿回来一串。”
苏青忙站起身来,李世德一进屋,就看到个挺漂亮的姑娘站在那里,不由得愣了一下,李世英简单地介绍了一番,李世德笑着说:“你好,正好有葡萄,我先去洗一下。”
等到李世德端了个盆出门洗葡萄,苏青笑了起来:“你跟你大哥果然长得很像!”说起来李世德反而更符合她对人生另一半的要求,个子高高的,若是再胖一些、再白一些、口音没那么土,就更对得上了。
“是吧?我俩一出门,碰到的生人都说一看就是亲兄弟俩!”从老家到边疆,这样的话李世英听了很多次了,两兄弟的身高随父亲,五官随母亲,总之这是一件让李世英很自豪的事情。
李世德端着葡萄回来,便坐在灶台前烧火,顺便跟苏青聊天,他作为木匠,口才不错,也喜欢跟不同的人聊天,就这么几天在阿扎提家里做木工,他就已经学会好几句维语了。
“开饭了,开饭了,你自己来还是我给你盛?”
李世英对着苏青说,苏青放下杂志:“我自己来吧。”她注意到李世英特意倒了一盆热水,把碗筷都烫了一遍,只觉得遇到的男同志里面,少有像李世英这么细心的。
然而李世英并不是因为苏青到来而特意如此的,他大哥李世德有些洁癖和强迫症,连带着他也学到了,毕竟木匠要做的都是细致活儿,心思不能不细致一些。
拿起碗来时,苏青特意避开两兄弟的视线,凑在鼻子下闻了闻,没有乡间农户家里饭碗常有的那股异味儿,她顿时更满意了。
午饭是捞面条,臊子是豆角炒腊肉,李世英还捣了蒜汁,两兄弟等苏青先盛了第一碗,李世英特意给她盖了厚厚一层的菜,李世德笑呵呵地说:“这捞面条就得配十香、荆芥,等我回老家,带些菜种子,明年就能吃到啦!”
什么是十香、荆芥,苏青一点儿都不懂,她坐在桌子旁小口地尝了一下,发现味道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吃,只是她惊讶地发现,李世英两兄弟居然没有坐在桌子旁,而是端着碗就蹲在了屋门口。
额,难道这也是河南农村的风俗?男女不同桌?
李世英打开了家里的矿石收音机,又给苏青倒了一杯茶,三个人就这么沉默地吃了午饭,安静得让苏青有些害怕。
这就是李世英他父亲的教导了,父亲也没什么文化,但一直教导子女“食不言寝不语”,所以家里若没有客人时,吃饭总是很安静。
苏青毕竟是位女同志,两兄弟吃饭的时候也不好陪着多说什么,那就干脆用收音机制造点儿响声,也算是热烈一下氛围了。
吃过午饭,李世德端着茶缸子跑去找老谢聊天去了,他以为这是弟弟相中了谁家的姑娘,俩人在谈对象呢,所以还是不要硬挤在俩人跟前晃荡了。
李世英默默地喝着茶,心里盘算着得赶快把东屋外面的洗澡间搭出来,如今天气虽然仍旧炎热,但不过是秋天到来之前的余热,说不定九月份天山就开始下雪,他得赶在短暂的秋天和漫长的冬季到来之前,把房子盖出来。
苏青觉得气氛顿时变得很尴尬,她忍不住带了几分哀求的语气:“帮我这个小忙可以吗?我可以…”
她本想说我可以给钱的,但又觉得说出来太俗了,况且她也没多少钱的,只能祈求地看着李世英。
“这样吧,我有空就过河去看看叶娟同志,要是有人再骚扰想耍流氓,就让她隔着河喊话,我带人给她撑腰去!”
李世英心里叹了口气,他大概猜到了苏青的顾忌,不就是担心一个独自在边疆的外地小姑娘,在她走后会被人欺负么?
他不喜欢赵安文那种人,因为李世英始终有一个朴素的道德观念,那就是他最无法接受仗势欺人,因为在老家的时候,他遭受过太多了,上小学的时候他的同桌知道他是地主子女,死活不同意跟他坐同桌,放学后还故意找茬跟他打了好几回架。
每次鼻青脸肿地回家,父亲也不能多说什么,大哥也没法插手,所以小学三年级上完之后,他就再也不去读书了。
那时候他至少还能用辍学为逃避,但有些人面对的有些事,又该怎么逃避呢?
“那可实在太感激你了!”苏青大喜过望,李世英摆了摆手:“天热,你先休息一下,等凉快了再走。”
他站起身来,继续去院子里收拾鸡圈,先前的鸡圈太简陋,李世英觉得,反正以后要养更多的鸡,不如在东边院墙那里搭个大的鸡圈和鸡窝出来。
苏青站在窗前,看着院子里李世英忙碌的身影,在那里站了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