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天,脚步虽缓,却已悄然在枝头点染出新绿。清华园里的玉兰鼓起了毛茸茸的花苞,迎春花在墙角绽放出星星点点的鹅黄。新学期的节奏逐渐加快,课堂、讲座、社团活动,将学生们的时间填满。陈长生的生活也如同上了发条,在学业、公司与陪伴赵潇旋之间高效而从容地运转着。
这日午后,他刚结束一场与经济系教授的讨论,关于东亚产业转移的一个前沿课题。回到紫荆公寓,舍友们都不在,室内一片安静。他打开笔记本电脑,准备处理“长生资本”的邮件。加密通道提示有新邮件,发件人是林凡,标题异常简洁,只有两个字:“信件”。
陈长生心念微动,点开邮件。没有冗长的正文,只有一个pdF附件。他移动鼠标,点开。
一份扫描件在屏幕上清晰展开。是手写的信件,字迹清秀工整,带着女学生特有的认真劲儿,写在普通的横线信纸上。抬头上印着“北京师范大学”的字样。
“尊敬的匿名奖学金设立方:”
开头的称呼,恭敬而带着距离感。
陈长生的目光落在落款处——“文学院2008级 苏青禾”。他的呼吸不易察觉地放缓了,身体微微前倾,目光逐字逐句地阅读下去。
“您好!
请允许我以这封信,表达我最诚挚的感谢。感谢您设立‘晨曦奖学金’,并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我这份沉甸甸的肯定与支持。这笔奖学金,不仅极大地减轻了我的经济压力,让我能更专注于学业,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莫大的精神鼓舞,让我相信努力终会被看见。”
文字朴实,情感真挚。陈长生能想象出她写下这些字句时,那认真而略带紧张的神情。
接下来的内容,让他的眼神微微一凝。
“这个寒假,对我来说,是充满转折的一段时光。除了有幸获得奖学金之外,我的家庭也经历了一场意想不到的风波化解。家乡的亲人遇到了一些债务纠纷,对方颇为难缠,我们一家曾深感无助。然而,就在我们一筹莫展之际,事情却得到了迅速而公正的解决,那些困扰我们的人也不再出现。
雪中送炭已感激不尽,祸患消弭更如神助。
我们不知道这一切的背后,是否有无形的力量在帮助我们,但这份恩情,我们全家铭记于心。”
读到“雪中送炭已感激不尽,祸患消弭更如神助”这句时,陈长生的指尖在触摸板上停顿了片刻。她将奖学金的资助与家乡风波的平息,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并用如此凝练而充满感激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个女孩的敏锐与感恩之心,超出了他的预期。她或许无法将两件事与同一个人联系起来,但她感受到了某种“善意”的汇聚。
信件继续写道:
“虽然我不知道您是谁,也无法当面向您道谢。但请您相信,我会将这份来自陌生人的、珍贵的善意,化为砥砺前行的力量。我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读书,不负韶华,争取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并将这份温暖传递下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再次致以最深的谢意!
祝您身体健康,万事顺遂!
一名受您帮助的学生:苏青禾
2009年3月30日”
信不长,很快就读完了。陈长生却久久没有关闭页面。他靠在椅背上,目光落在窗外抽芽的柳枝上,眼神深邃难辨。
办公室里异常安静,只有笔记本电脑风扇轻微的嗡鸣。这封薄薄的信,却仿佛有千钧之重。
他精心布局的匿名资助,他远程操控化解的家庭危机,这一切在她看来,是“雪中送炭”,是“神助”,是“无形的力量”。她不知道恩人是谁,但她感受到了那份“善意”,并郑重地承诺,会将这份善意“化为力量”,“传递下去”。
这正是他所期望的——静水流深,润物无声。不打扰,不图报,只是在她人生的关键时刻,轻轻推了一把,为她扫清一些障碍,让她能沿着自己的轨迹,更顺利、更光明地前行。看到她因此而更加努力,心怀感恩,并对未来充满希望,这比任何商业上的成功,都更能触动他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感。仿佛在梦中,他不仅弥补了一份亏欠,更是在一个年轻的灵魂里,播下了一颗向善的、积极的种子。这颗种子,会随着她的成长而萌芽、生长,最终开出属于她自己的、绚烂的花朵。这远比单纯的金钱补偿,意义深远得多。
他移动鼠标,将这份pdF文件小心翼翼地保存到一个加密文件夹中,命名为“青禾来信-0903”。然后,他回复了林凡的邮件,只有简短的四个字:“收到,甚好。”
做完这一切,他合上笔记本电脑,起身走到窗边。夕阳的余晖将天空染成温暖的橘红色,校园里传来隐约的广播声和学生的笑语。春风吹拂在脸上,带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
他想起现实中的妻子苏青禾,那个与他相伴多年、眼角已爬上细纹的女人。他想起她偶尔提及早年清苦时,那一声淡淡的叹息。此刻,在梦中,通过这种方式,他似乎真的为“年轻的她”做了一些事,驱散了一些阴霾,注入了一些阳光。那份盘踞心底多年的、若有若无的亏欠感,在这一刻,仿佛被这封诚挚的感谢信悄然抚平了不少。
这颗善意的种子,已悄然萌芽。
不仅在她心中,也在他的心里。
这是一种双向的治愈。他给予她物质与精神的支持,而她反馈给他的,是这份纯粹感激所带来的心灵安宁与价值确认。这封意外的来信,为他在通远县所做的一切,画上了一个温暖而圆满的句号,完成了情感上的闭环。
当然,梦依旧是梦。当他醒来,现实中的妻子并不会知道这一切。但此刻,在这逼真的梦境里,这份圆满的感觉是如此真实,如此慰藉人心。它让这场漫长的、充满商业博弈与人情纠葛的“重生”之梦,有了一抹格外温情而明亮的底色。
手机的震动打断了他的思绪。是赵潇旋发来的信息:“长生,晚上话剧社排练,来看吗?(^▽^)”
陈长生看着屏幕上跳跃的颜文字,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他回复道:“好,几点?我去等你。”
将梦境中的感伤与慰藉小心收起,他重新将注意力拉回眼前鲜活的生活。对苏青禾的补偿暂告段落,如同在湖心投下一颗石子,涟漪终会散去,但湖水记住了那份波动。而他现在要面对的,是身边恋人明媚的笑脸,是校园里蓬勃的生机,是商业版图上新的挑战。
梦在继续,生活也在继续。但有了这份来自“过去”的温暖回响,他迈向“未来”的脚步,似乎更加踏实、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