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与荷兰使团虚与委蛇、巩固南洋利益的同时,帝国北疆的局势骤然紧张。沙俄哥萨克在黑龙江流域的扩张步伐加快,与大明边军及归附部族的摩擦日益升级,零星的冲突终于酿成了大规模的边境危机。一场检验新军制、新装备、新后勤体系的实战,在冰天雪地的北国荒原上拉开了序幕。
一、 雅克萨围城,初战受挫
黑龙江将军府八百里加急:沙俄哥萨克在雅克萨(阿尔巴津)城堡增兵至近五百人,配备大量火绳枪和数门轻型火炮,并不断派出小队四处劫掠,气焰嚣张。一支前往拦截的大明边军骑兵中队,在城堡外围遭遇哥萨克伏击,因不熟悉对方散兵线结合堡垒防御的新式战法,加之火器射程与射速不及,伤亡百余人后被迫撤退!
消息传回京城,朝野震动!北伐胜利后积累的骄矜之气,被这北疆的失利狠狠挫伤。
“罗刹火器竟如此犀利?”
“我边军为何如此不堪一击?”
质疑与恐慌的情绪开始蔓延。
二、 朝堂定策,科技远征
朝堂之上,主战之声再次高涨,但多了几分审慎。
“陛下!罗刹蛮夷,竟敢伤我王师,此仇必报!然其凭坚城利炮,不可轻敌。当派遣精兵,携带重炮,一举荡平雅克萨!”有将领建言。
也有人担忧:“北疆苦寒,路途遥远,大军远征,补给艰难。若顿兵坚城之下,恐重蹈昔日辽东覆辙。”
林宸出列,他的声音冷静而充满力量,瞬间压下了朝堂的喧嚣:“陛下,诸公。雅克萨之败,非战之罪,乃装备与战法不及之故。罗刹人火器确有其长,然我大明,早已非昔日之大明!”
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作战构想:
“此次征伐,不以人数取胜,而以技术碾压!”
“臣议,组建一支‘北疆特遣混成旅’,兵员求精不求多。以三千新军步兵为核心,全部装备最新制式燧发枪(射速、可靠性远超火绳枪)及迅雷铳;配属一支五百人的炮兵营,携带二十门新式轻型野战榴弹炮(射程、精度、威力均优于对方)及充足开花弹;另配属工兵、医疗、侦察等辅助部队。”
“更重要的是,后勤保障!”林宸目光锐利,“命格物院与铁路总局,全力保障通往辽东的铁路沿线畅通,并组建一支由改良四轮马车和部分试验型蒸汽牵引车组成的特种运输队,确保弹药、粮秣、被服能源源不断送抵前线!”
“此战,不仅要胜,更要胜得漂亮!要以最小的代价,最凌厉的攻势,向罗刹人,也向天下昭示:大明疆域,神圣不可侵犯;大明兵锋,科技铸就,无可阻挡!”
这一番话,描绘出了一幅完全不同于传统战争的画面——一支小型、精锐、高度专业化、依赖技术和后勤的现代化军队,去执行一场外科手术式的打击。这超出了许多官员的想象,却也让他们看到了胜利的新希望。
崇祯皇帝被这充满自信与技术美感的方案所打动,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借此战进一步检验和掌控新式军队的机会。“准!便依林爱卿所奏!着兵部、格物院、铁路总局即刻筹备!命曹变蛟为北疆征讨将军,统率特遣旅,克期北征!”
三、 林府调度,万源汇流
林宸府邸,再次成为战争机器的调度中枢。
林萧负责与兵部、户部对接,协调兵员抽调、装备配发、粮秣集结,他制定的后勤调度方案精细到了每一天、每一个中转站,确保这支精兵能在最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并投送至前线。
苏明远则动用在北疆的情报网络,全力搜集雅克萨城堡的详细布防图、哥萨克的活动规律以及周边地形水文信息。
而真正的技术核心,则在格物院。
小林玥放下了手头所有的长期项目,全身心投入到对北征装备的最后优化中。
她改进了燧发枪的击发机构,使其在严寒下的可靠性大幅提升。
她亲自监督了那二十门轻型野战榴弹炮的最终调试,确保其仰角调节机构和炮弹引信万无一失。
最让她费心的,是那几台准备用于后勤牵引的试验型蒸汽履带车。北疆的冰雪和泥泞是对它们最大的考验。“履带抓地力必须加强!锅炉防冻措施必须到位!传动机构要能承受更大的扭矩!”她几乎住在了工坊,与工匠们一起解决一个个难题。当第一台蒸汽履带车成功在模拟的冰雪路面上拖拽着沉重的物资前行时,所有人都知道,北疆的后勤保障,多了一份前所未有的底气。
四、 兵临城下,科技碾压
初春,黑龙江依旧冰封。曹变蛟率领着这支武装到牙齿的“特遣旅”,历经艰苦行军,终于抵达雅克萨城下。
哥萨克人最初对这支人数不多、还带着奇怪“铁车”的明军颇为轻视。然而,他们的傲慢很快被粉碎。
明军没有像传统攻城战那样蚁附而上,而是在城外构筑了坚固的炮兵阵地。
当二十门轻型榴弹炮发出怒吼,开花弹如同长了眼睛般精准地落在雅克萨的木制城墙和塔楼上,引发连绵不断的爆炸和熊熊大火时,哥萨克人惊呆了!这种射程和精度,这种会爆炸的炮弹,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明军步兵则在外围构筑散兵线,用射程和射速都占优的燧发枪和迅雷铳,牢牢压制住了企图出城反击的哥萨克骑兵和步兵。哥萨克人擅长的近距离悍勇搏杀,根本无从施展。
城堡在炮火中颤抖,守军士气崩溃。试图夜间突围的哥萨克小队,被明军装备的早期野战望远镜(格物院产品)和训练有素的夜哨发现,遭遇迎头痛击。
与此同时,明军的蒸汽履带车和改良马车队,顶着风雪,将源源不断的弹药和补给从后方运来,保证了前线持续的火力压制。
五、 穷途末路,献城投降
围城仅十日,雅克萨城堡已千疮百孔,守军伤亡过半,弹药将尽,外部援军毫无踪影。在明军绝对的技术优势和无懈可击的围困下,沙俄守军指挥官终于撑不下去了,挂出了白旗。
曹变蛟接受了他们的投降,但提出了严苛的条件:所有哥萨克人解除武装,交出城堡,可保留个人财物,由明军押送至边境释放,以示大明“仁德”。同时,彻底焚毁雅克萨城堡,以绝后患。
一场原本可能旷日持久、伤亡惨重的边境冲突,在大明展示出的科技与体系优势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干净利落地解决了。
六、 捷报传世,威震寰宇
雅克萨大捷的消息,伴随着被焚毁城堡的浓烟,迅速传遍四方。它不仅彻底肃清了黑龙江中游的沙俄势力,更向蠢蠢欲动的漠北蒙古诸部、乃至隔海观望的西方列强,发出了最强烈的信号:大明已全面掌握近代战争的精髓,其陆上武力,同样不可轻侮。
朝野欢腾,崇祯皇帝对曹变蛟及参战将士大加封赏,但心中对林宸及其掌控的科技-军事体系,忌惮更深。
而林宸,则看着格物院提交的战后技术总结报告,以及小林玥又开始构思的、关于“后装线膛炮”和“定装金属弹药”的新草图,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北疆的狼烟,用鲜血与火焰证明了科技的力量,也为他心中那个更宏大、更强大的工业-军事帝国蓝图,提供了最有力的注脚。科技破局,不仅破的是北疆之局,更是破开了旧时代军事思想的窠臼,为帝国铺就了一条通往更强未来的铁血之路。
---
(第一百四十六章 帝国双翼,陆海争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