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消息如同投入朝堂的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周延儒一派对招抚郑芝龙表现得异常积极,不断在崇祯面前鼓吹“以海制陆”、“联郑平虏”的方略,描绘着一幅利用郑家强大水师袭扰后金侧翼、甚至直捣黄龙的美妙图景。
缺乏海权意识的崇祯皇帝,被这番说辞打动,尤其是在辽东战局长期僵持的情况下,任何可能打破平衡的提议都极具诱惑力。
朝会之上,周延儒亲自出马,侃侃而谈:“陛下,郑芝龙虽曾为海寇,然其麾下战舰千艘,水师数万,雄踞东南,连红毛夷(荷兰人)亦惧其三分!若能招抚,授以官职,令其率水师北上,袭扰辽东沿海,断虏寇粮道,则皇太极必首尾难顾,辽事可定矣!此乃事半功倍之良策!”
不少官员纷纷附和,尤其是与东南海贸利益相关的官员,更是极力赞成。
林宸冷眼旁观,知道不能再沉默。他出列奏道:“陛下,周阁老所言,看似有理,实则隐患重重!”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周延儒眼中闪过一丝不悦,淡淡道:“哦?林佥都有何高见?”
林宸不看他,直接对崇祯道:“陛下,郑芝龙盘踞海上二十余载,其势已成,绝非寻常招抚可制!其人重利轻义,今日受抚,明日若朝廷无法满足其贪欲,或局势有变,其必复叛!届时,我大明非但不能得其力,反受其害,东南半壁恐非朝廷所有!”
他顿了顿,继续道:“再者,郑氏水师虽众,然其船炮战术,主要用于沿海劫掠、商路争霸,能否适应北上苦寒之地作战?其部众多为闽人,能否耐辽东之寒?劳师远征,粮饷何继?若其借口推诿,或作战不利,朝廷又将如何处置?此乃未知之险!”
周延儒反驳道:“林佥都未免太过危言耸听!招抚乃朝廷恩典,郑芝龙岂敢反复?至于北上作战,只需令其袭扰牵制,又非让其与虏寇主力决战,有何难处?莫非林佥都宁愿坐视辽东困局,也不愿尝试破局之策?”
林宸寸步不让:“非是下官不愿破局,而是此策风险太大!将国运寄托于一反复无常之海寇身上,实非明智之举!陛下,臣以为,与其寄望于郑芝龙,不若另辟蹊径!”
崇祯被两人争论得有些头疼,揉着额角问道:“林卿又有何策?”
“陛下,”林宸深吸一口气,抛出了他深思熟虑的计划,“臣有三策,可应对东南海事及长远之需!”
“第一,招抚可试,但必须加以制衡!朝廷可授郑芝龙官职,允其在一定范围内自治,但必须接受朝廷派遣的监军、官员,其水师需听从朝廷调遣(至少在名义上),其税收需上缴部分。同时,暗中扶持其他沿海势力,如广东的诸彩老等,使其互相牵制,令郑芝龙不敢生出异心!”
“第二,筹建朝廷自己的水师!可于天津、登莱等地设立船厂,招募工匠,仿制乃至购买西式战舰,聘请西洋技师,训练忠于朝廷的水师官兵!唯有自身强大,方能真正掌控海权,而非受制于人!”
“第三,开海通商!于广州、泉州、宁波等地设立市舶司,规范海上贸易,征收关税。此举既可增加国库收入,又可借此了解海外情势,引进西洋技术,尤其是火炮、造船之术!以海贸之利,养水师之强,方是长久之道!”
这一番话,条理清晰,既有对现实的妥协(有限招抚),又有长远布局(自建水师、开海通商),听得崇祯眼中异彩连连。就连一些中间派官员也暗暗点头,觉得林宸的考虑更为周全稳妥。
周延儒脸色阴沉,他没想到林宸不仅反对,还拿出了更具操作性的替代方案。他强笑道:“林佥都所虑虽周,然自建水师、开海通商,皆非一日之功,远水难解近渴啊!”
林宸立刻回道:“周阁老,治国如烹小鲜,岂能只顾眼前?招抚郑芝龙或可缓解一时,然隐患无穷!唯有立足自身,徐图发展,方能根基稳固!何况,筹建水师、开海通商,与招抚郑氏并行不悖,正是多管齐下!”
崇祯听着,心中的天平已逐渐倾向林宸。他虽急于解决辽东问题,但更怕养虎为患。林宸的策略,显然更符合他稳扎稳打、巩固皇权的性格。
“二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崇祯最终拍板,“这样吧,招抚郑芝龙之事,可交由周先生负责接洽,但需依林卿所言,定下章程,加以制衡。同时,筹建水师、开海通商之事,由林卿牵头,户部、工部协同办理,尽快拿出具体方略!”
“臣,领旨!”林宸与周延儒齐声应道,目光在空中一碰,火花四溅。
退朝后,林宸回到都察院衙署,立刻召集心腹议事。
苏明远兴奋道:“大人,陛下采纳了您的方略!若能建成朝廷水师,开辟海贸,实乃利在千秋之举!”
张典史却有些担忧:“大人,周阁老负责招抚郑芝龙,恐怕会借此做大,对我们不利啊。”
林宸冷笑道:“无妨。招抚之事,看似风光,实则是个烫手山芋。郑芝龙岂是易与之辈?周延儒想借此揽权,只怕是引火烧身。而我们这边,筹建水师、开海通商,虽是长远之计,却是实实在在增强国力的根本!只要我们做出成绩,陛下自然会看得清楚。”
他铺开一张海图,目光灼灼:“当务之急,是立刻着手筹建水师。苏先生,你亲自去一趟登州和天津,考察选址,看看哪里适合建立船厂和水师基地。张典史,你从神机新军中挑选一批机灵、识水性的弟兄,准备作为水师骨干。另外,让骆同知想办法,看看能否从澳门或通过商人,招募一些有经验的西洋船长和炮手。”
“是!”两人领命,干劲十足。
安排完公务,林宸回到府中时,已是夜幕低垂。小林萧已经睡了,夫人还在灯下做着针线。
“夫君,事情还顺利吗?”夫人放下针线,关切地问道。
林宸将朝堂上的争论和结果简单说了一遍,叹道:“又是一场硬仗。周延儒不会善罢甘休,郑芝龙那边也是变数重重。”
夫人柔声道:“夫君做的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妾身相信,邪不胜正。”
林宸握住夫人的手,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走到摇篮边,看着儿子恬静的睡颜,低声道:“是啊,邪不胜正。为了萧儿,为了这天下,再难的路,我也得走下去。”
他轻轻为儿子掖好被角,目光坚定。陆上的烽火未熄,海上的波澜又起。但他相信,只要方向正确,一步一个脚印,总能在这内忧外患的困局中,走出一条生路。
---
(下一章,双管齐下,风波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