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的春风吹遍清溪村时,段家院门口的老槐树下,第一次挂起了块烫金的木牌——“段氏草药集团筹备处”。木牌是明杰的木工坊特制的,边缘雕着浅淡的草药纹路,阳光一照,金漆晃得路过的村民忍不住驻足,张婶攥着刚采的草药,凑到李秀莲身边笑:“建军家的,这是要把草药铺开到天上去哟?”
李秀莲笑着递过一杯灵泉水泡的金银花茶,眼底是掩不住的亮:“可不是咱自家折腾,县工商局的同志来了三回,说现在改革开放,支持乡镇企业搞规模化,还帮着跑审批呢。”这话没掺半分假,自从去年段家的草药种植基地带动周边三个村种草药,每户年均增收近百元,县领导亲自来考察时,握着段建军的手说:“要把小草药做成大产业,让更多人受益。”
筹备集团的事,段家开了三次家庭会。第一次是在除夕夜,全家围坐吃饺子,爷爷段守业先开的口:“以前咱卖草药是救急,现在能成气候了,就得按规矩来。我跟老中医协会的老友打听了,做中成药得有Gmp厂房,无菌、标准,不然药再好也上不了台面。”他说着,把一本泛黄的《本草纲目》推到桌中央,扉页上是他年轻时记的草药配方,“这些方子,得用科学法子熬成药,才能救更多人。”
筱棠当时正给陆衍夹了个灵泉水和面做的饺子,闻言抬头:“爷爷说得对,空间里的草药药效比普通草药强三成,要是做成中成药,既能藏住空间的秘密,又能让更多人用到好药。我已经让陆衍帮着联系省城的制药设备厂了,他说陆叔叔能帮忙定制符合标准的提取罐。”
陆衍放下筷子,补充道:“我跟农科院的药学专家聊过,他们愿意来做技术指导,只要厂房符合Gmp标准,就能帮咱们做临床试验。第一步可以先做三种药:针对感冒咳嗽的‘清润止咳糖浆’,用空间甘草和桔梗做原料;治风湿骨痛的‘活络贴’,加了空间还魂草;还有给小孩吃的‘健脾消食丸’,用空间山药和莲子,温和不刺激。”
这话让段建军眼睛一亮,他在村卫生院待了十几年,最知道村民缺啥药:“冬天感冒的人多,村里老人总喊腿疼,小孩积食也常见,这三种药要是能做出来,比卖 raw 草药管用多了!”
接下来的三个月,段家几乎全员扑在厂房建设上。选址定在县城郊外的荒坡上,离草药基地近,又不会打扰村民。明杰的木工坊负责厂房的木构部分,他特意让徒弟们用空间硬木做了承重梁,说“要让厂房用五十年都不坏”;明辉从省城回来,带着机械厂的图纸,帮着规划生产线布局,哪里放原料库,哪里是提取车间,哪里做成品检验,标注得清清楚楚;就连已经上了大学的念棠,周末都会来帮着整理草药配方,用电脑(陆衍托人买的二手电脑)做原料清单。
最麻烦的是Gmp认证的细节。墙面要刷防水防霉的涂料,地面得铺防滑地砖,通风系统要做到无菌,就连工人的工作服都得是防静电的。县卫生局的同志来检查时,指着墙角的缝隙说:“这里得用密封胶封死,不能有一点灰尘。”筱棠当天就从空间里取了些具有抑菌效果的灵泉湖水,混在密封胶里,既符合标准,又多了层保障。
厂房封顶那天,全村人都来帮忙热闹。张婶带着几个妇女做了大锅菜,孩子们围着刚运到的提取罐转,段守业站在厂房门口,摸着墙上的“段氏草药集团”新牌子,眼眶有点红:“想当年在清溪村采药,就盼着有一天能让乡亲们不缺药,现在总算快实现了。”
临床试验比预想的顺利。县医院选了五十个感冒患者试喝“清润止咳糖浆”,三天后有四十二人说咳嗽减轻;村里十位风湿老人贴了“活络贴”,一周后都能下地干活了;就连县城小学的老师,都来要“健脾消食丸”,说班里好几个孩子吃了后吃饭香了不少。
拿到临床试验报告那天,段氏草药集团正式挂牌。剪彩时,筱棠看着穿着统一工作服的工人把空间草药搬进提取车间,看着爷爷和药学专家一起调试设备,突然想起1962年那个雪夜——当时她刚重生,手里只有半块空间土豆,如今却能带着全家建起这样的厂房,心里满是踏实。
陆衍走到她身边,递过一瓶刚封装好的“清润止咳糖浆”,瓶身上印着浅绿的草药图案,是念棠设计的。“第一批货明天就能送进县城的供销社,后续还能卖到省城的药店。”他轻声说,“你当年说要守护家人,现在,你们还在守护更多人。”
筱棠看着远处的草药基地,地里的草药在灵泉水的滋养下绿油油的,风吹过,带着淡淡的药香。她笑着拧开糖浆瓶,尝了一口,清甜中带着甘草的温润——这是属于1982年的甜,是重生后全家一起拼出来的甜,也是未来更多人能尝到的甜。
当天晚上,段家的家庭会上,段守业把一枚刻着草药图案的铜章放在桌上:“这是咱集团的印章,以后不管做多大,都得记得:药是救人的,不能掺半点假。空间给咱的便利,是用来积德的,不是用来谋利的。”
全家人都点头,筱棠看着铜章上的纹路,心里默默想:这只是开始,以后段氏草药要走的路,还长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