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商行在边境的势力,远比京城盘根错节。陈德在京城吃瘪后,将希望寄托在这些地方豪强和官府关系上。他秘密联络了几个与金鼎商行有长期勾结的边境县令,以及当地几股势力不小的匪帮,许以重利,要求他们不惜一切代价破坏杨氏的推广。
边境小镇,沙河县。杨氏的学子们刚在此地完成水车和磨坊的安装,正准备教导百姓如何维护。夜幕降临,一队人马突然冲入镇中,他们手持刀棍,蒙着面,直奔杨氏的示范点。
“砸了这些鬼东西!谁敢上前,格杀勿论!”为首的汉子吼道,声音粗哑。
百姓们惊慌失措,四散奔逃。杨氏的学子们也被突如其来的袭击震住,他们是文弱书生,面对这等阵仗,一时不知所措。
“保护水车和磨坊!”李沐风的声音在夜色中炸响。他带着麾下十几名精锐护卫,从暗处冲出。这些护卫是杨昭亲自训练,装备百炼精铁打造的兵器,身手矫健。
刀光剑影中,李沐风一马当先,一柄长刀舞得密不透风,将冲在最前的匪徒劈翻在地。他的护卫们紧随其后,配合默契,刀法凌厉。这些匪徒平时欺压百姓惯了,哪里见过如此精锐的队伍?不过片刻,便有数人倒地不起,其余人肝胆俱裂,开始萌生退意。
“撤!快撤!”为首的汉子见势不妙,大声喊道。他本以为杨氏的队伍不过是些文人墨客和普通护卫,没想到竟有如此强悍的武力。
匪徒们狼狈逃窜,消失在夜色中。李沐风没有追击,而是清点人数,确认无人伤亡后,立刻组织护卫检查水车和磨坊的损坏情况。幸好杨昭在设计时考虑到了坚固性,加上李沐风他们及时赶到,损坏并不严重,很快就能修复。
第二天一早,沙河县的百姓们得知夜里发生的事情,无不义愤填膺。他们亲眼目睹了杨氏护卫的勇猛,也看到了水车和磨坊被毁的惨状。这让他们对杨氏的感激更深,对金鼎商行和那些幕后黑手则怨恨滔天。
县令大人闻讯赶来,他本是金鼎商行安插的棋子,此刻面对群情激奋的百姓,以及杨氏队伍展现出的强悍实力,脸色煞白。他支吾着表示会严查此事,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他的敷衍。
苏墨在黄沙镇坐镇,他收到沙河县传来的消息后,没有丝毫慌乱。杨昭曾对他说过,边境的阻力会以更为直接和粗暴的方式呈现。他当即写了一封信,详细记录了沙河县的遭遇,并附上了几名被俘匪徒的供词,以及县令在处理此事的消极态度,加急送往京城。
杨府,杨昭收到苏墨的信件,嘴角没有一丝波澜。他早料到金鼎商行会狗急跳墙。这些匪徒的供词,以及地方官员的无作为,正是他等待的反击契机。
“陈德,你以为这些下三滥的手段就能阻止杨氏吗?”他自言自语,声音平静,却蕴含着深沉的谋划。
他立刻提笔,写了一道奏折,将边境匪患猖獗、地方官府与豪强勾结、鱼肉百姓的现状详细呈报上去。奏折中,他并未直接提及金鼎商行,但字里行间,却将矛头直指那些与金鼎商行有染的势力。同时,他还附上了杨氏在边境推广农具、水车,改善民生的详细报告,以及匪徒袭击杨氏示范点的证据。
这份奏折,直达天听。皇帝看到奏折时,脸色阴沉。边境的军费和民生问题,是他一直头疼的难题。杨昭的奏折不仅揭露了边境的黑暗,更提出了解决之道,还附上杨氏的实绩。
“好一个金鼎商行!”皇帝将奏折重重拍在桌上,虽然奏折没有明说,但他已经明白,这一切的幕后,金鼎商行扮演了什么角色。
杨昭则在杨府内,召集苏墨和李沐风,开始部署下一步的行动。他要让金鼎商行明白,在民心面前,任何武力威慑和官府庇护,都不过是纸老虎。金鼎商行在边境的溃败,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