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野第二天一早揣着提前准备的伴手礼——两盒包装精致的“溪香绣”香囊,就跟着刘婶往她娘家村赶。刘婶娘家在邻村李家庄,离东河村不算远,骑三轮车半个多小时就能到。路上刘婶还在念叨:“老裁缝姓赵,年轻时在县城国营服装厂当师傅,手特别巧,就是性子有点倔,当年服装厂改制她不愿跟人凑活,才回村开的裁缝铺。你见了面多客气点,别跟人家耍年轻人的急躁。”
程野点点头,手里攥着香囊的盒子又紧了紧。他知道这老裁缝对“溪香绣”有多重要——现在作坊用的布料都是在镇上布店挑的现成货,花色要么太艳要么太素,总跟刺绣图案不搭,要是能让赵师傅专门定制,香囊的质感肯定能再上一个台阶。
到李家庄的时候刚过八点,村里的大槐树下已经聚了不少唠嗑的老人。刘婶熟门熟路地领着程野往村西头走,指着一座红砖墙带小院的房子说:“就是这儿了,你听,里面还响着缝纫机声呢。”
程野刚走到院门口,就听见“哒哒哒”的缝纫机声,夹杂着剪刀剪布的“咔嚓”声。他轻轻敲了敲木门,里面的声音顿了顿,一个洪亮的女声传来:“谁啊?进来吧,门没锁。”
推开门一进去,程野就愣了——院里摆着好几排晒布架,上面挂着各种颜色的棉麻布,浅蓝的像溪水,米白的像云朵,还有带着细小花纹的,风一吹轻轻晃着,满院子都是布料的清香味。正屋门口坐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手里拿着软尺,鼻梁上架着副老花镜,正盯着案板上的布料看,旁边的老式缝纫机上还放着半截没做完的小孩罩衣。
“赵姐,俺来看你了!”刘婶赶紧上前,把程野手里的香囊递过去,“这是俺跟你说的东河村的程野,他开了个刺绣作坊,想请你帮忙做香囊布料。”
赵师傅放下软尺,拿起香囊盒打开,先是看了看盒子上的“溪香绣”logo,又捏了捏香囊的布料,眉头轻轻皱了皱:“这布是镇上布店卖的机制布吧?密度不够,针脚一密就容易起球,绣出来的图案也显不出立体感。”
程野心里一喜,这赵师傅果然是行家,一眼就看出了问题。他赶紧上前一步:“赵奶奶,您说得太对了!俺们现在就愁布料不行,听说您老手艺好,特意来请您帮忙,您要是愿意,俺们想跟您定专属布料,花色和密度都按您的要求来,价钱您尽管开。”
赵师傅放下香囊,又拿起软尺在案板上的布上量了量,没立马答应,反而问:“你们作坊一天能做多少个香囊?要的布料是薄的还是厚的?夏天用的得透气,冬天用的得保暖,不一样的季节布料也得换。”
“现在一天能做三十多个,以后厂房建起来了,一天能做上百个!”程野赶紧说,“夏天主要用薄点的棉麻,透气不闷汗,冬天想做厚点的绒布,里面能装驱寒的香料。俺们还想做刺绣发圈、耳环,也得要不同的布料。”
赵师傅这才抬头正眼打量程野,看他穿着朴素但眼神亮堂,不像那种三分钟热度的年轻人,又看了看刘婶:“你这侄媳妇眼光还行,这小伙子看着踏实。不过俺丑话说在前头,俺做布有规矩——不做偷工减料的活,定好的花色和密度,少一根线都不行;也不催活,好布料得慢慢织,急不来。”
“没问题!”程野赶紧点头,“俺们要的就是好品质,您慢慢做,俺们等着。价钱方面,您说多少就是多少,俺们绝不讨价还价。”
赵师傅听了这话,脸色缓和了些,起身从屋里拿出一本厚厚的布样册:“这是俺之前做的布样,有棉的、麻的、棉麻混纺的,你们看看喜欢哪种质地。香囊的布料不用太宽,一尺二的幅宽正好,省料。花色你们有想法没?要是没有,俺可以按你们刺绣的图案设计,比如薄荷就用浅绿底,艾草就用深绿底,再加点细线条的花纹,不抢刺绣的风头。”
程野和刘婶凑过去翻布样册,里面的布料摸起来都特别舒服,尤其是一块浅绿的棉麻布,像刚抽芽的薄荷叶,看着就清爽。程野指着这块布说:“赵奶奶,这个颜色太适合夏天的薄荷香囊了!要是能在边缘加一点点白色的细条纹,就像薄荷叶子上的纹路,肯定更好看。”
赵师傅眼睛亮了亮:“小伙子有点审美!俺也是这么想的,薄荷图案配白条纹,既显活又不花哨。艾草的就用深绿底,加一点点土黄色的细点,像艾草上的小绒毛,看着就接地气。”
两人越聊越投机,赵师傅当场就答应下来,说先做五十米薄荷布和五十米艾草布,三天后让程野来取,价钱按每米十五块算,比镇上布店的机制布贵五块,但质量好太多。程野当场付了五百块定金,临走时赵师傅还特意嘱咐:“你们刺绣的时候针脚别太密,这种棉麻布透气性好,针脚太密反而容易破,俺到时候给你们带个针脚样板,照着做就行。”
从李家庄回来的路上,刘婶笑得合不拢嘴:“我就说赵姐是个实在人,她肯帮忙,咱这‘溪香绣’的布料问题就解决了!以后咱的香囊从里到外都是好东西,不愁卖不上价。”
程野也高兴,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刚骑到村口,就看见晚星站在作坊门口朝他挥手,旁边还站着个穿西装的男人,手里拿着个摄像机。程野赶紧停下车:“晚星,这是?”
“这是文创平台的张编导,王总监派他来给咱拍宣传视频,说要做个专题片,在平台首页推。”晚星赶紧介绍,张编导笑着伸手:“程野老板,久仰大名!昨天看了你们拍的素材,觉得特别有生活气息,今天特意来拍点更详细的,比如香料地、刺绣过程,还有你们跟村民的互动。”
程野赶紧握手:“欢迎欢迎!俺这就带你们去香料地,正好老周头在那儿浇水,拍出来肯定真实。”
一行人往香料地走,路上张编导就开始问:“程野老板,你当初为啥想做手工香囊啊?很多年轻人都去城里打工了,你咋想着回村创业呢?”
程野挠挠头,笑着说:“俺小时候就看俺奶奶绣香囊,那时候村里谁家有喜事,都找俺奶奶绣几个当伴手礼。后来奶奶走了,这手艺就快没人会了。俺回村的时候看见好多荒地,想着要是能把老手艺捡起来,既能让大家有事做,又能让村里的荒地种上香料,一举两得。”
到了香料地,老周头正背着水壶给薄荷浇水,晨曦洒在绿油油的叶子上,露珠晶莹剔透,张编导立马举起摄像机开拍,还让老周头说说怎么选薄荷:“周大爷,您采薄荷的时候咋选啊?是不是越嫩越好?”
老周头放下水壶,蹲下来摘了片叶子:“选薄荷得看颜色,深绿色的香味浓,浅绿的嫩是嫩,但香味淡。还得看叶子上的绒毛,绒毛多的说明新鲜,没绒毛的要么老了要么蔫了。俺采的时候都只采上面的三片叶子,剩下的让它接着长,这样能采好几茬。”
张编导一边拍一边点头,又跟着程野回作坊拍刺绣的场景。李婶和刘婶正坐在院子里绣香囊,阳光照在她们的手上,银针在布上穿梭,线穗子轻轻晃着,张编导拍得特别认真,还让晚星演示怎么设计图案:“林小姐,你设计图案的时候有没有什么讲究?比如薄荷和艾草的图案,是不是得跟香囊的功效结合起来?”
晚星拿起笔画了个简单的薄荷图案:“有的,薄荷是提神的,图案就设计得清爽点,线条要流畅,像风吹过叶子的样子;艾草是安神的,图案就设计得圆润点,比如把艾草叶子围成一个圈,看着让人心里踏实。而且图案不能太大,不然绣起来费时间,也显不出精致。”
王小梅和她的同桌也在旁边绣香囊,张编导看见她们,特意过来拍:“小姑娘,你们为啥想来学刺绣啊?不觉得枯燥吗?”
王小梅抬起头,手里还拿着针:“不枯燥!绣的时候心里特别静,而且绣好的香囊能卖钱,还能让更多人知道咱东河村的手艺,俺觉得特别骄傲。俺以后想考设计专业,把咱的刺绣手艺跟现代设计结合起来,让更多年轻人喜欢。”
张编导听了特别感动,说要把这段也剪进专题片里。拍了一上午,张编导说素材差不多够了,还跟程野约定,下周专题片上线的时候,要在平台上搞个直播,让程野和晚星跟网友互动,介绍“溪香绣”的制作过程,说不定能带动销量。
程野一听特别高兴,赶紧跟晚星商量直播的事:“咱到时候得准备点福利,比如抽奖送香囊,再跟网友说说咱的故事,让大家知道咱的香囊都是手工做的,用料实在。”
晚星点点头:“还要把赵师傅做的新布料展示给大家看,让大家知道咱的香囊从布料到刺绣都是用心做的。对了,孙磊不是会修东西吗?到时候让他也出镜,说说他之前受伤,大家帮忙的事,显得咱作坊特别有人情味。”
正说着,孙磊骑着三轮车回来了,车上装着刚从镇上买的新绣绷和丝线。他看见张编导,赶紧打招呼:“这是来拍宣传视频的吧?刚才俺在镇上听说了,咱‘溪香绣’要上平台首页了,真是太好了!”
张编导笑着说:“是啊,等专题片上线,再搞个直播,肯定能火。孙师傅,你到时候也得出镜,跟网友说说你在作坊的经历。”
孙磊赶紧点头:“没问题!俺到时候跟大家说说,俺之前受伤,程野和晚星帮俺垫医药费,还让俺在作坊干活,俺这辈子都忘不了这份情。咱作坊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做出来的香囊也带着心意,肯定能让大家喜欢。”
张编导拍了拍孙磊的肩膀,说要把这话也剪进专题片里。中午的时候,程野留张编导在作坊吃饭,李婶炖了鸡汤,还炒了几个青菜,都是自家种的,张编导吃得特别香,说比城里的大餐还好吃。
下午的时候,程野去镇上快递点寄了几个香囊样品,顺便跟快递老板谈长期合作。快递老板姓陈,听程野说以后每天可能要寄几十甚至上百个件,立马答应给更优惠的价格:“省内七块,省外十块,偏远地区十五块,比散户便宜一半还多。而且俺给你配个专门的快递袋,上面印上你的‘溪香绣’logo,免费的!”
程野特别高兴,当场就定了一百个印着logo的快递袋。陈老板还说:“要是以后销量好,俺可以每天上门取件,不用你跑一趟。对了,俺听说你要搞直播?到时候俺也去看,帮你刷点礼物!”
从快递点回来,程野路过杂货店,顺便进去看看香囊的销售情况。王老板看见他,立马拉着他看账本:“你看你看,昨天卖的50个香囊,今天一上午就补了30个,现在还剩20个,估计晚上就能卖完。好多顾客都说,这香囊香味持久,包装好看,还问能不能预定下个月的,说要送朋友。”
程野接过账本一看,上面记着顾客的名字和联系方式,还有预定的数量,心里特别踏实。王老板又说:“隔壁张姐也来问了,说想要20个刺绣发圈,要是做出来了,先给她留着。对了,县文旅局的刘科长刚才给俺打电话,说扶持资金下周就能到账,让你别忘了去签字。”
程野点点头,说下周一定去。刚走出杂货店,就看见老周头背着药篓过来了,手里拿着几株奇怪的草:“程野,俺刚才在后山发现了几株香茅,香味特别浓,跟薄荷混在一起,提神效果更好。俺想着,咱能不能做个香茅薄荷味的香囊,夏天用着肯定凉快。”
程野接过香茅闻了闻,果然香味特别清新,比单纯的薄荷味更有层次感。他赶紧说:“太好了!咱明天就试试做几个样品,要是效果好,就加到‘清新系列’里,多一个品种,顾客选择也多。”
老周头高兴地说:“俺这就去多采点香茅,晒干了给你送来。对了,俺还发现后山有片空地,适合种艾草,明年春天咱可以扩大种植面积,以后就不用去镇上买艾草了,自己种的更放心。”
程野一听,觉得这个主意好,赶紧跟老周头约定,明年春天就去开垦后山的空地,种上更多的香料。回到作坊的时候,晚星正在跟王小梅她们一起绣新设计的香茅薄荷图案,图案是把香茅叶子和薄荷叶子交织在一起,线条流畅,看着特别清爽。
“程野,你回来啦!俺们刚设计好香茅薄荷的图案,你看看咋样?”晚星拿起画纸递给程野,程野一看,立马点头:“太好看了!就按这个图案绣,肯定受欢迎。对了,赵师傅说三天后给咱送新布料,到时候咱用新布料做几个样品,直播的时候展示给网友看。”
晚星高兴地说:“好啊!到时候再让赵师傅也出镜,跟网友说说她做布料的手艺,让大家知道咱的香囊从里到外都是好东西。”
接下来的几天,作坊里特别忙。李婶和刘婶忙着赶王老板预定的100个香囊,晚星忙着设计新图案,孙磊忙着整理香料和快递单模板,王小梅和她的同桌则忙着学绣新图案。程野也没闲着,每天都去香料地看看,跟老周头一起采香茅,还去镇上买了新的包装纸,准备给高端系列的香囊换更好的包装。
第三天的时候,赵师傅果然如约送来了新布料。浅绿的薄荷布上带着白色的细条纹,深绿的艾草布上带着土黄色的细点,摸起来特别舒服,程野和晚星都特别满意。赵师傅还带来了针脚样板,教李婶她们怎么控制针脚:“这种棉麻布透气性好,针脚间距要控制在两毫米左右,太密了容易破,太疏了又显粗糙。”
李婶她们跟着样板学,很快就掌握了技巧。用新布料绣出来的香囊,果然比之前好看多了,图案更立体,颜色也更协调,程野赶紧装了几个样品盒,准备直播的时候用。
转眼就到了专题片上线的日子,张编导提前跟程野联系,说直播定在晚上七点,让他们提前准备好场地,最好在院子里直播,背景就是作坊的刺绣场景,显得真实。
晚上六点多,程野和晚星就开始准备了。院子里挂了两个大灯泡,把整个院子照得亮堂堂的,李婶和刘婶坐在旁边绣香囊,孙磊和老周头也在旁边等着,王小梅和她的同桌则负责帮忙递东西。张编导也来了,还带了个助理,帮着调试设备。
七点整,直播准时开始。刚开始的时候,直播间只有几十个人,都是平台推荐过来的,程野有点紧张,拿着香囊的手都有点抖。晚星赶紧给他递了杯薄荷茶,小声说:“别紧张,就跟平时聊天一样,跟大家说说咱的香囊是怎么做的。”
程野喝了口茶,定了定神,拿起一个薄荷香囊:“大家好,俺是东河村‘溪香绣’作坊的程野,这是俺们做的薄荷香囊,布料是咱邻村赵师傅手工织的棉麻布,刺绣是俺们村的婶子们手工绣的,里面装的薄荷是俺们自己种的,晒干后磨成粉,再混合少量的艾草粉,提神效果特别好,夏天用着特别凉快。”
说着,程野把香囊打开,展示里面的香料:“大家看,这里面的香料都是颗粒状的,不是那种廉价的粉末,这样香味能持久,一个香囊能香三到四个月。而且俺们的包装都是自己设计的,盒子上的图案是晚星画的东河村简笔画,里面铺着绒布,保护香囊不被刮坏。”
晚星也在旁边补充:“俺们设计图案的时候,会结合香囊的功效,比如薄荷香囊的图案是清爽的线条,艾草香囊的图案是圆润的圈,让大家一看就知道功效。而且俺们的刺绣都是纯手工的,每个香囊的针脚都不一样,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时候,直播间的人数慢慢多了起来,已经有两百多人了。有网友留言:“看起来好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