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屋的餐厅桌子上已经摆好菜。
逸王和温暖一起落座。
雕花窗棂外,阳光斜斜淌进膳厅,落在描金漆盘里,将那道清蒸鲈鱼衬得愈发莹润。
温暖刚坐下,逸王便执起公筷,先替她夹了块靠近鱼腹的肉,挑出避开鱼刺,轻轻放在她碗中:“这鱼是今早才送来的,蒸得嫩,你尝尝,我记得你也很是喜欢。”
她望着碗里雪白的鱼肉,沾了点姜醋,入口果然鲜得很,连带着春日的暖意都漫进了心口。
桌案上还摆着两道鱼:一道是糖醋酥鱼,裹着琥珀色的酱汁,咬开外酥里嫩;另一道是鲫鱼豆腐汤,奶白的汤面上飘着翠绿葱花,热气裹着鱼鲜,绕着鼻尖打转。
“以前总是听就娘亲身边的李嬷嬷说‘无鱼不成席’,”温暖舀了勺鱼汤,轻声道,“尤其是新嫁的姑娘,吃了鱼,往后日子能顺顺当当。”
逸王听着,又替她夹了块酥鱼,眼底含着笑:“如今咱们家,往后每顿膳,若你爱吃,便都添道鱼。”
说话间,他瞥见她嘴角沾了点酱汁,抬手用干净的帕子轻轻拭去,动作温柔得像怕碰碎了春日的花。
窗外的风拂过,膳厅里鱼香袅袅,两人隔着一方桌案相视而笑,连寻常的午膳,都因这满席鱼与身边人,添了几分绵长。
温暖脸颊微红,低头搅了搅碗中米饭,忽然想起什么,夹起一筷鱼肉递向逸王:“还听李嬷嬷说过,夫妻一起吃鱼,要先动这鱼尾,说是‘有头有尾’,日子才能长久。”
逸王笑着张口接住,顺势将自己碗里的鱼眼夹给她:“我倒是听皇嫂说过,鱼眼要给心上人防‘眼疾’,往后你看遍园里的花、窗外的月,都能清清楚楚。”
两人说着,又一同尝了那道鲫鱼豆腐汤,豆腐吸满了鱼鲜,入口即化。
窗外的风拂过柳枝,膳厅里鱼鲜袅袅,碗箸相碰的轻响里,满是“年年有余”的祈愿,连寻常的午膳,都因这满席鱼馔与身边人,添了几分绵长的暖意。
日子就这样在逸王的陪伴中愉快又幸福的过着。
开了年,逸王也不用去尚书房了,但是又暂时还没有去早就定好的户部上任,陛下的意思是,让他在家里陪暖暖半个月再说。
一晃三天过去,今天是温暖回门的日子。
晨光刚漫过窗棂,温暖起来了,梳洗好了以后,便对着妆奁里的锦盒笑——里面躺着给四个侄子准备的小玩意儿:竹制的小木马、彩绘的泥偶、缀着铃铛的布老虎,还有串着红绳的银锁片,每样都按着侄子们的年纪挑,最小的那个才四周岁,特意选了软乎乎的布老虎,不怕磕着。
又去院子里看了给父母准备的回门礼。
霞红的如意纹锦缎的给娘亲做新衫,那匹月蓝的让爹爹裁件外袍,颜色都是按着他们的喜好挑的。
缎是回门礼的“门面”,既显诚意,也盼爹爹娘亲喜欢。
接着是鹿茸和两枝百年人参和一朵百年的灵芝,娘亲说这几样滋补。
这几件送给祖母年纪越来越大了,补身体正好合适,家里其他人也用得上。
逸王在一边嘀嘀咕咕: “给大哥二哥带的孤本古籍,我在皇兄的私库里找到的,上次听他们说过,寻了很久,他们应该会很喜欢的。
三哥习武,一把红缨枪,名唤“沥泉枪”,据说前朝一个大将军的兵器,传说此枪是在沥泉山得到的,枪长一丈八尺,枪头为三棱形,刃口锋利,那大将军凭借此枪在战场上屡立赫赫战功,希望三哥也能凭借此枪在战场上屡立奇功!
四哥我给他准备了文房四宝,有湖笔,徽墨,宣纸,端砚。另外还有一方玉螭纹镇纸和沉香木的笔架。”
温暖凑过去一一看过了以后,很是满意!
又去检查了一下给嫂子们的胭脂水粉,都按她们喜欢的颜色分好了——大嫂爱玫瑰色,二嫂偏爱浅杏色,三嫂和四嫂喜欢带珠光的。”
正说着,海棠端来了早膳,她想起了了说:“几个侄子很喜欢吃枣泥糕,我让厨房多蒸了两笼,装在食盒里带过去。”
逸王笑着点头,将砚台小心放进锦盒,又把紫檀笔架用软布裹好:“四个侄子的玩意儿都放稳妥了?别路上颠坏了,孩子们该失望了。”
温暖掀开另一个檀木盒,里面的小玩意儿摆得整整齐齐:“放心,都垫了棉絮,摔不着。”
待礼盒都收拾妥当,林侍卫提着最重的酒,这是逸王成婚前就考虑到回门的时候要用,一早就在他皇兄的库房里搬回来的。
海棠抱着装着糕点,葵花捧着给小公子们玩意儿的檀木盒子。
晨光里,满箱的礼不仅是规矩,更是记挂着娘家人的心意,连脚步都透着要见亲人的轻快。
礼物很快搬上了马车,温暖和逸王爷相携上了马车,一行人带着满满两车的回门礼往温侯府而去。
晨光把道路染成浅金时,马车轱辘碾过青石路,发出平稳的“吱呀”声。
温暖掀着车帘一角,望着窗外掠过的杨柳枝,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衣角。
有些紧张,也有些期待!
马车忽然缓了缓,温暖探头去看,马车行驶到了桥上。
桥下流水泛着粼光,映着行人的身影。逸王伸手扶住她的肩,轻声道:“别急,快到了。”
她回头时,正撞进他带笑的眼里,车厢里的蜜香与窗外的花香缠在一起,连路途的时光都变得软糯起来。
很快,马车便停在温侯府的朱漆府门前,温暖便迫不及待攥紧了衣角。
门檐下挂着的红灯笼还是她出嫁时挂的,此刻在晨光里晃着,格外亲切。
想着又有些心酸,三天前,她还是温家小姐,现在,却成了逸王妃!再回来,已经是客人了!
车夫刚掀开车帘,温夫人一看到她,就激动的叫了起来:“是我的暖暖回来了吧?”
温暖心头一热,攥着逸王的手快步下车,抬眼便见父母站在府门前的石阶上,身后是四哥哥和嫂子们,还有四个小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