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格物苑”的建立
星辉部落边缘,一片背靠冰崖、面朝极光流淌之地的空地上,几座风格迥异于部落传统冰屋的建筑拔地而起。它们并非完全由冰块砌成,主体结构采用了北境特产的“铁杉木”与“玄冰铁”框架,覆盖着打磨光滑的玄冰板,整体线条简洁、硬朗,充满了实用主义的风格。建筑群中央,竖立着一根高高的金属杆,顶端镶嵌着一颗不断旋转、散发着微弱谐振波动的“冰芯铁核”,如同一个无形的能量场发生器,笼罩着整个区域。
这里,便是钟清羽在星辉部落全力支持下,建立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基地——格物苑。
匾额之上,“格物苑”三个大字并非传统的书法笔墨,而是由细密的星辰金与玄冰铁熔铸而成,在阳光下折射出冷静而坚实的光芒,寓意着“格物致知”,探究事物原理,以获得智慧与力量。
苑内,划分出了不同的功能区。
理论解析室内,四面墙壁不再是冰壁,而是被钟清羽以特殊手法处理过的“灵显板”,上面密密麻麻却又条理清晰地以灵光铭刻着大量的公式、推演过程以及能量结构模型。有关于“混沌谐振理论”的深度阐述,有对“冰雷灵根”能量回路的数学建模,有对“以太冰灵”能量生命形态的初步分析,甚至还有对北境星象与地脉能量关联性的数据图表。
钟清羽正站在一块灵显板前,向台下十几名被选拔出来的、眼神中充满好奇与渴求的星辉部落年轻人,讲解着最基本的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他没有使用玄奥的术语,而是用冰原上常见的风雪、水流、乃至野兽奔跑来类比,将复杂的科学原理拆解成他们能够理解的形象。
“……所以,看似狂暴无序的极光能量,其内部也存在着稳定的流动模式和能量衰减梯度。理解它,才能引导它,而非仅仅依靠血脉中的模糊感应。”钟清羽的声音平静而富有穿透力。台下的年轻人们,有的眉头紧锁努力思考,有的则眼神发亮,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技术验证区则更像一个开放式的工坊。铁震是这里的常客,他正带着几个对锻造有浓厚兴趣的部落青年,利用钟清羽优化后的“谐振锻打法”,处理着一块玄冰铁。原本需要反复锤炼才能去除杂质的过程,在特定频率的谐振辅助下,效率提升了数倍,材料的内部结构也更加均匀致密。
“看到没?找准那个‘劲头’,一下顶过去十下!”铁震洪亮的声音充满了自豪,他已然成为科学锻造法的坚定拥护者和传播者。
另一侧,何聆冰也在适应自身力量的同时,参与着技术开发。她面前悬浮着一个复杂的冰晶结构模型,正在尝试将一丝极寒的冰雷之力稳定地封存其中,试图制造出一种兼具探测、警戒与迟缓效果的新型“冰雷符箓”。她的清冷与精准,为格物苑带来了一种截然不同的严谨风格。
材料库与观测台则存放着钟清羽团队一路收集来的各种样本,从秘境深处的发光苔藓,到冰雷涧的雷击石,再到以太冰灵消散时留下的一丝纯净冰屑。观测台上,架设着由水晶透镜和谐振阵列组成的“千里镜”,用于观测星象和远方的能量扰动。
格物苑的建立,并非闭门造车。钟清羽非常注重与部落传统知识的结合与验证。他经常邀请部落中的老猎人、老药师前来,听他们讲述冰原生灵的习性、草药的特性,然后用科学的理论去尝试解释其背后的原理,并将这些知识系统化地记录、整理出来。
起初,部落中还有一些守旧的声音,认为外来的“奇技淫巧”会玷污星辰的指引。但当他们看到格物苑优化后的狩猎陷阱能更有效地捕获强大妖兽,改良后的保暖符文能让族人在寒潮中更加从容,甚至部落年轻一代中开始涌现出几个能初步理解并运用这些“格物之理”的好苗子时,所有的质疑都渐渐消散。
阿雅成为了格物苑的常客,她敏锐地察觉到,钟清羽带来的这种“格物”精神,与部落古老传承中追求星辰真理的本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路径更为清晰和直接。
格物苑,如同一颗投入北境冰原的理性火种。它不仅仅是一个研究基地,更是一个思想的摇篮,一个人才的熔炉。它标志着钟清羽的科学修仙理念,终于从个人的实践,走向了系统化的整理与传播,开始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悄然扎根,静待花开。
钟清羽站在格物苑的最高处,看着下方忙碌而充满生机的景象,看着那些年轻面孔上对知识的渴望,心中涌起一股不同于力量提升或成功复活的满足感。
这,或许也是“道”的一种。
传播知识,启迪智慧,或许比他个人的强大,更能深远地改变这个世界。
北境的未来,乃至更遥远未来的种子,已在这一方小小的“格物苑”中,悄然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