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顿安静的晚餐后,江屿和洛薇薇之间似乎有某种东西悄然发生了变化。并非剧烈的转折,而是一种氛围的松动,像坚冰初融时裂开的细微纹路。
这天夜里,毫无预兆地下起了雨。初夏的雨点起初稀疏,敲打着工作室的窗户,发出清脆的声响,很快便连成一片,淅淅沥沥,将窗外的霓虹氤氲成模糊的光团。
江屿没有像往常一样沉浸在高强度的运算中。他关掉了大部分刺眼的屏幕,只留一盏暖黄的台灯照亮书桌一角。桌上铺着几张他手绘的星轨节点草图,旁边放着那本顾言之送来、记载着“流转之眼,心象之门”注释的皮质笔记复印件。雨声成了最好的白噪音,让他的思绪得以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更自由地漂移。
他尝试着不再仅仅将“心象”视为一个需要破解的抽象概念,而是回想洛薇薇那个关于“内在需要被理解和共鸣”的比喻。他想起玉珏在静默状态下温润的光晕,想起陆晨风在内心平静时哼唱出的、能与玉珏共鸣的纯净旋律。这些,是否就是某种“心象”的体现?一种不依赖于逻辑推导,而是源于内在状态的真实投射?
敲门声轻轻响起,打断了他的思绪。这个时间点,他几乎能猜到是谁。
打开门,洛薇薇站在门外,发梢和肩头沾着细密的雨珠,手里提着一个保温袋。她似乎刚从某个场合回来,穿着一件质地柔软的米色针织开衫,脸上带着被雨气浸润过的清新。
“看灯还亮着,猜你还没休息。”她笑了笑,举了举手中的袋子,“路过那家你很喜欢的糖水铺,带了热的姜撞奶和杏仁茶,下雨天喝正好驱驱寒气。”
江屿侧身让她进来。工作室里暖黄的灯光和窗外的雨声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氛围。
洛薇薇熟练地将糖水从保温袋里取出,盛在白瓷碗里,浓郁的姜香和杏仁的甘醇气息立刻弥漫开来。她自己也端了一碗,在书桌旁的沙发上坐下,看着窗外连绵的雨丝。
“这雨下得突然,倒是让外面安静了不少。”她轻声说,语气里带着一种闲适。
“嗯。”江屿在她对面坐下,拿起温热的瓷碗,姜奶的暖意透过碗壁传来。他舀了一勺送入口中,甜而不腻,姜的辛辣恰到好处地温暖了身体。
两人就这样静静地坐着,听着雨声,喝着糖水。没有讨论星轨,没有分析数据,甚至没有太多的对话。但这种沉默并不尴尬,反而有一种难得的舒适与安然。
“有时候觉得,”洛薇薇忽然开口,目光依旧看着窗外,声音轻柔得像是在自言自语,“能这样安静地待着,也挺好的。”
江屿握着勺子的手微微一顿。他抬起眼,看向她。暖黄的灯光柔和了她平日略显明艳的轮廓,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下淡淡的阴影,侧脸在雨夜的光影中显得格外沉静。他想起她说的“流转之眼”,想起她带来的安神汤、冲泡的花茶、以及眼前这碗驱寒的糖水。
这些细碎而温暖的举动,似乎也在他严谨、封闭的内心世界里,打开了一道细微的缝隙,让外界的温度和光线得以渗入。
“嗯。”他再次低低地应了一声,这一次,声音里似乎多了些别的东西。
雨还在下,敲打着玻璃,像一首没有尽头的催眠曲。工作室里,暖光笼罩,糖水的甜香与雨水的清新气息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