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旬,陈三七以“回老家看望父母”为由,暂时从城市的喧嚣中抽身。真正的目的,只有他自己清楚——寻找那些能够助他炼体的特殊药材。
老家依旧保持着那份宁静,青瓦白墙的老宅在夏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安详。母亲李秋萍见到儿子回来,喜出望外,忙着张罗饭菜;父亲陈君泽则坐在藤椅上,打量着儿子,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些变化。
“气色比上次好多了,”老中医的目光如炬,“看来那些方子确实有用。”
陈三七心中一动,顺势接话:“爸,我正想请教您一些药材方面的事。”
饭后,父子二人坐在院中的老槐树下。陈三七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清单,上面列着需要的药材:百年何首乌、野生黄精、高山雪莲、地脉灵芝...
陈君泽接过清单,戴上老花镜仔细查看,眉头越皱越紧:“这些药材...可不常见啊。如今市场上假的比真的多,就算有真品,价格也高得吓人。”
他指着“百年何首乌”一项:“真正的百年何首乌,市面上几乎绝迹了。去年省城拍卖会上出现过一株,拍出了三十多万的天价。”
“地脉灵芝就更不用说了,”老人摇摇头,“这东西只在特定地质条件的深山中才有,采摘极其危险,现在几乎没人愿意冒险了。”
陈三七的心沉了下去。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听到父亲的话,还是感到一阵失望。
“不过...”陈君泽话锋一转,“后山或许还能找到些替代品。虽然年份不够,但总比市面上那些人工种植的强。”
第二天清晨,父子二人带着采药工具上了后山。初夏的山林郁郁葱葱,鸟语花香,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清新气息。
陈君泽虽然年事已高,还有高血压之类的病症,但在山间行走却如履平地,仿佛回到了他熟悉的战场一样。他一边走一边向儿子讲解各种草药的辨识方法和采摘技巧。
“看,这是黄精,”老人指着一株植物,“虽然只有三五年的年份,但胜在野生,药性比种植的强不少。”
“这是丹参,活血化瘀的良药。”
“这是黄芩,清热燥湿...”
陈三七认真听着,不时用手机拍照记录。他惊喜地发现,在父亲指点下,短短一个上午就采到了不少品质不错的药材。
然而,当他尝试运转体内那丝气感去感应这些药材时,却发现它们蕴含的“能量”微乎其微,远达不到修炼所需的标准。
“爸,这些药材...感觉药力不够强啊。”他忍不住说。
陈君泽叹了口气:“如今的生态环境不比从前了。污染、气候变化,还有过度采摘,都让野生药材的药性大不如前。你清单上那些珍品,恐怕只有在人迹罕至的深山中才能找到了。”
回到老宅,陈三七不死心,开始在网上查询那些珍稀药材的信息。结果让他更加沮丧:正如父亲所说,这些药材要么有价无市,要么价格高昂得离谱。更可怕的是,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假冒伪劣产品,没有火眼金睛根本分辨不出真假。
在一家知名的中药材交易网站上,一株所谓的“百年何首乌”标价十八万八千元,但下面的评论却褒贬不一,有人说是真品,有人直言是嫁接伪造的。
另一个专门售卖珍稀药材的平台上,“地脉灵芝”的价格更是高达每克数千元,而且需要提前三个月预订,不保证有货。
陈三七看着手机屏幕上那些天花乱坠的宣传语,感到一阵无力。以他现在的经济状况,连最普通的版本都买不起,更别说验证真伪了。
夜幕降临,失望的情绪笼罩着他。饭后,他借口散步,独自来到老宅的后院。月光如水,洒在青石板上,泛起淡淡银辉。
他漫无目的的在后院缓慢的踱步,试图平复烦躁的心情。就在这时,一个奇异的现象发生了——当他走到院墙东南角时,突然感觉周身的气感活跃起来,仿佛受到了某种吸引!
陈三七心中一动,停下脚步仔细感受。确实,在这个位置,他体内气感的运转速度明显加快,吸收周围能量的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这是...”他惊讶地四下打量。这个角落看起来平平无奇,只有几块老旧的青石和一些杂草。
但随着气感越来越活跃,他逐渐感知到一股微弱的能量从地底深处渗出,虽然稀薄,却异常精纯。
遵循着气感的引导,陈三七开始仔细探查这个角落。当他靠近墙根处一块看似普通的青石板时,气感的活跃度达到了顶峰。
“难道这下面有什么?”他心中涌起一个大胆的猜想。
找来铁锹,他小心翼翼地撬开那块青石板。石板下是坚实的泥土,看起来毫无异常。但气感的强烈反应告诉他,这下面一定藏着什么。
继续向下挖掘约半米深后,铁锹突然碰到了一个硬物。陈三七心中一紧,改用小铲子小心清理。
很快,一个密封的陶罐出现在眼前。罐体黝黑,表面没有任何标识,但入手沉甸甸的,显然装着什么东西。
怀着激动又忐忑的心情,陈三七打开陶罐。一股浓郁的药香扑面而来,让他精神一振!
罐中装着数种已经干枯的药材,虽然年代久远,却依然保持着基本的形态,散发着惊人的能量波动。
凭借从父亲那里学来的知识和脑海中《炼气心法》的感应,陈三七辨认出了这些药材:一株形态奇特的何首乌,虽然不及百年,但至少有五十年以上的年份;几块黄精,质地坚实,药香浓郁;最珍贵的是一小捆灵芝,表面有着奇特的纹理,仿佛蕴含着大地的精华...
这些药材的年份或许不如古籍中记载的那么久远,但每一株都散发着纯粹而强大的能量,远胜他近日所见的所有药材。
“这一定是祖上珍藏的药材!”陈三七激动得双手微颤。在那个战乱频仍的年代,老中医们常常会将最珍贵的药材秘密埋藏,以备不时之需。
更令他惊喜的是,在这些药材旁边,还有一个小油纸包,里面是一本薄薄的册子——《陈氏药录》。书中详细记录了各种药材的鉴别、炮制方法,以及数个祖传的药方!
如获至宝的陈三七小心地将所有东西取出,重新填好土,恢复原状。他抱着这些意外发现的宝藏,轻手轻脚地回到自己的房间。
在台灯下,他仔细研究那本《陈氏药录》。书中记载的“炼体液”配方与他之前找到的版本有所不同,多了几味辅药,炮制方法也更加精细。
按照书中指导,他选取部分药材,开始尝试配制低配版的“炼体液”。
过程远比想象中复杂。不同的药材需要不同的处理方式:有的需要蜜炙,有的需要酒浸,有的需要九蒸九晒。他只能在夜深人静时,悄悄在西屋中进行这些操作。
经过几天的精心准备,所有的药材终于处理完毕。月圆之夜,他按照古法开始熬制药液。
药香弥漫在整个西屋,不同于寻常中药的苦涩,这股香气中带着一种奇异的清新感,闻之令人神清气爽。
药液熬成后,呈现一种深邃的琥珀色,在月光下隐隐泛着微光。陈三七迫不及待地将其兑入浴桶中,水温调至适宜。
浸入药浴的瞬间,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好像有无数细小的粒子透过皮肤渗入体内,沿着经脉流转,所过之处带来阵阵酥麻感。与之前那种温和的药浴不同,这次的感觉强烈而深刻,仿佛每一个细胞都在被激活和强化。
更神奇的是,他体内的那丝气感开始自动运转,疯狂吸收着药液中的能量,变得越来越粗壮,越来越凝实。
一小时后,当他从浴桶中出来时,感觉整个人脱胎换骨。不仅疲惫尽消,连视力、听力都似乎变得更加敏锐了。
迫不及待地,他立即开始修炼。盘膝坐下,意守丹田,引导气感运转...这一次,气感如臂使指,流畅地在经脉中运行,最终有一丝微不可查的气稳稳地存留于丹田之中,再也没有消散!
虽然存量微乎其微,但这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
“成功了!”陈三七难掩心中激动,几乎要欢呼出声。
月光下,他感受着体内那丝稳定存在的气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有了这些祖传药材和药方,再加上科学的方法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他相信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修炼之路。
然而,欣喜之余,他也清醒地意识到:陶罐中的药材有限,用完就没了。想要持续修炼,最终还是需要找到稳定可靠的药材来源。
这意味着,他必须更加努力地赚钱去买药材,不然光靠着后山那些药材,就算是挖空了整个后山,估计都不够。
道路依然漫长,但至少,希望之光已经照亮了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