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绩赫赫,誉满朝野,民心所向,晋封之事便如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在慈宁宫太后文氏的欣然首肯,以及前朝群臣心悦诚服的附议之下,皇帝萧景珩择吉日,正式颁下明发谕旨,以“秉性柔嘉,持躬淑慎,于宫闱克娴内则,于社稷屡建奇功,献牛痘活民无数,抚皇嗣教导有方”为由,晋封瑾贵妃苏晚棠为皇贵妃,赐号不变,仍为“瑾”,以示恩宠不替,是为瑾皇贵妃。
皇贵妃位同副后,仅在虚悬的皇后之下,地位尊崇无比。
册封皇贵妃的典礼,远比之前任何一次晋封都要隆重盛大。
吉时,紫禁城钟鼓齐鸣,卤簿仪仗陈设俱全。
苏晚棠身着皇贵妃规制的石青色八团龙褂,下袭朝裙,头戴极为华贵的冬朝冠,冠顶缀朱纬,贯东珠金凤,饰以东珠、宝石、珊瑚等珍宝,后系金衔青金石结,垂珍珠宝石璎珞,庄重典雅,威仪天成。
在庄严肃穆的乐曲声中,她于交泰殿拜受金册、金宝,随后至太和殿,接受文武百官、内外命妇的庄重朝拜。
山呼千岁之声,响彻云霄。
皇帝萧景珩亲自将象征皇贵妃权威与地位的赤金铸就、镌刻着祥云凤纹的金册,以及那方沉甸甸、印钮为蹲龙、刻有“瑾皇贵妃宝”字样的金印,郑重地授予苏晚棠手中。
他握着她的手,目光深邃,其中蕴含的不仅仅是夫妻间的缱绻情深,更有君王对肱股重臣的认可与深切期许。
“晚棠,”他声音低沉,语意深长,“朕愿与爱妃,共享这万里江山,共抚吾辈子民安康。此后,这副重担,你我同担。”
这番话,已明确将她置于了政治伙伴的高度,超越了寻常的后宫妃嫔。
皇贵妃之位,仅在皇后之下。
如今中宫空悬多年,瑾皇贵妃苏晚棠,便是实际上的后宫之首,肩负起了副后的沉重职责。
典礼之后,皇帝随即颁布谕令,明确后宫一应事务,由庄妃蔡文和与瑾皇贵妃苏晚棠共同协理,但明确了分工,以发挥各自所长,并形成良性的制衡与协作。
庄妃蔡文和,主“常”。
她入宫日久,资历深厚,熟悉各类宫规典制,处事公允持重,人情练达。
由她主要负责后宫的日常运转,包括妃嫔宫人的份例管理、人事调度、宫规执行、年节宴饮、与外命妇的往来等常规事务。
她能如同一根定海神针,确保庞大后宫机器的平稳、有序运行,维持着表面的和谐与秩序。
瑾皇贵妃苏晚棠,主“特”。
她心思奇巧,善于创新,拥有超越时代的见识与手段。
由她主要负责皇子公主的教养(尤其是她引入的拼音、户外活动等新式教育)、后宫的养生防疫体系(药膳推广、疾病预防)、以及皇帝亲自交办的各项专项事宜。
她如同一股活水,能为后宫带来新的气象,提升整体的生活品质与健康保障,并能有效应对诸如时疫、阴谋等突发状况。
如此分工,既充分发挥了庄妃的稳重与经验,也极致利用了苏晚棠的才智与创新力。
两人一守成,一开拓;
一稳内,一创新;
互相补充,互相制约,共同维系着后宫的平衡与进步。
皇帝此举,可谓是用心良苦,既是对苏晚棠功绩的最大肯定和权力的赋予,也是出于对整个后宫稳定与发展的长远考量。
苏晚棠恭敬地接过那沉甸甸、冰凉而坚硬的赤金印玺,感受着其上传来的重量与责任,心中亦是百感交集,波澜万千。
遥想当初,她不过是一个只想窝在小小听雨轩里,熬汤煮药、苟到太嫔之位安心养老的“咸鱼常在”。
奈何命运弄人,形势比人强,一次次被推至风口浪尖,一次次被迫迎难而上。
从常在到贵人,到嫔,到妃,再到贵妃,直至今日这尊贵无比、位同副后的皇贵妃之位……
这条路,她走得跌宕起伏,有惊心动魄的危机,也有柳暗花明的转机,更有无数个殚精竭虑的日夜。
她本意只想“躺平”养生,奈何这深宫从不允许真正的安逸。
如今,她不仅收获了帝王的真心与尊重,拥有了健康可爱的儿女,更凭借自己的双手和智慧,赢得了前朝后宫的认可,乃至天下万民的感念。
这皇贵妃的金印,是荣耀的顶峰,却也是更大责任的开始。
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一言一行都关乎皇家体统;四周盯着她的眼睛也更多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然而,当她抬眸,看到身旁帝王信任而温暖的目光,感受到手中金印沉甸甸的分量所代表的责任与力量时,心中那份因“懒”而生的退缩之意,渐渐被一种更为深沉、更为坚定的力量所取代。
既然已被推到了这个位置,既然拥有了这样的能力与机遇,那么,她便要在这深宫之中,为自己,为孩子,也为这身边信任她、依赖她的人们,开创一片更为稳固、更有生机的天地。
皇贵妃之路,亦是她的成长之路,从被动承受到主动担当,这条看似“躺赢”的路,实则每一步,都浸透着她的智慧、汗水与无悔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