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重生计划推进到第六个月时,枢纽的“古文明探索队”在中亚沙漠的废土下,挖出了一座末日之前的“地下基因库”。库门被打开的瞬间,一股带着腐朽气息的冷风涌出来,里面整齐排列的低温舱里,竟封存着几十种早已灭绝的植物种子——其中就有能在沙漠中生长的“沙棘古种”,这种植物的根系能固沙蓄水,是修复沙漠生态的关键。
可探索队刚将种子运回枢纽,培育区就突发意外——沙棘古种的种子刚接触空气,就释放出一种透明孢子,几名负责培育的志愿者吸入孢子后,皮肤迅速变得干裂,像沙漠里的枯木,检测仪显示他们感染了“沙漠枯化病毒”。更可怕的是,孢子飘到户外后,接触到阳光竟快速繁殖,在枢纽上空形成了一层淡金色的“枯化雾”,雾里的多穗麦幼苗瞬间枯萎,连耐盐藤的叶片都开始发黄。
“是尸傀的遗留陷阱!”姚浩盯着显微镜下的孢子,里面竟藏着细小的病毒颗粒,“他们在基因库的种子里注入了病毒,只要种子离开低温环境,就会释放孢子,把绿洲变成沙漠!”柳晴立刻用冰叶灵植和沙棘古种杂交,试图培育出抗枯化的新种子,可杂交幼苗刚长出就枯萎,连抗毒灵植都无法抵抗枯化病毒。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时,老周的探测仪捕捉到了一段来自沙漠深处的信号,信号里夹杂着古老的歌谣,翻译后只有一句话:“沙棘之心藏于昆仑废城,以冰泉浇灌可解枯化之毒。”“昆仑废城!”姚浩立刻调出地图,那里是中亚沙漠的深处,曾是末日之前的生态研究站,如今被黄沙掩埋,只露出半截断壁残垣。
姚浩带着老周、柳晴和五名精锐,驾驶着加装了“防沙装甲”的越野车,朝着昆仑废城出发。沙漠里的白天温度高达五十度,枯化雾已经蔓延到这里,车窗外的沙丘上,连耐旱的骆驼刺都已枯萎,几只被病毒感染的“枯化丧尸”在沙丘上游荡,它们的身体像干裂的石头,一靠近就会释放孢子。
“用冰叶灵植汁液做防护!”柳晴将汁液涂抹在众人的防护服上,汁液接触到孢子,瞬间形成一层透明的保护膜。越野车行驶到昆仑废城附近时,突然陷进了流沙,姚浩刚想启动脱困装置,流沙下突然伸出几只枯瘦的手,将越野车往深处拖——是藏在流沙里的枯化丧尸,它们能在沙下快速移动,像潜伏的猎手。
阿凯(临时加入支援)立刻打开车顶的火焰喷射器,火舌喷向流沙,丧尸的嘶吼声从沙下传来,流沙渐渐停止流动。众人跳下车,徒步走向废城,废城的断壁上布满了古老的壁画,画着沙棘古种开花的景象,壁画尽头的石台上,果然放着一个水晶盒,里面装着一颗通体翠绿的“沙棘之心”,盒子旁还放着一个陶罐,里面装着未干涸的冰泉水。
“快带回去!”姚浩刚拿起水晶盒,废城的墙壁突然开始坍塌,无数枯化丧尸从断壁后涌出来,它们的身体上缠绕着枯萎的藤蔓,嘴里不断喷射孢子。老周立刻将冰泉水倒进喷雾器,对着丧尸喷洒,冰泉水接触到孢子,瞬间将其冻结,姚浩趁机带着众人冲出废城,跳上赶来支援的直升机。
回到枢纽后,柳晴立刻将沙棘之心磨成粉末,混入冰泉水,制成“抗枯化药剂”。药剂喷洒在枯化雾中,淡金色的雾气瞬间消散,感染病毒的志愿者皮肤渐渐恢复,枯萎的灵植也重新长出嫩芽。姚浩将沙棘之心的粉末与沙棘古种的种子混合,种下后,新的沙棘幼苗不仅能抵抗枯化病毒,还能快速固沙,短短几天就在枢纽外围的沙漠里,长出了一片嫩绿的沙棘林。
危机解除后,枢纽的“全球生态地图”上,绿色的区域又扩大了一块。小林蹲在沙棘林里,看着枝头刚长出的嫩芽,兴奋地说:“姚叔叔,以后咱们是不是能把所有沙漠都变成绿洲?”姚浩点点头,摸了摸他的头:“会的,只要咱们找到更多像沙棘之心这样的‘生态密钥’,总有一天,地球的每一片土地都会重新变绿。”
接下来的日子里,探索队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古文明遗迹,先后在欧洲的古堡下找到了“耐寒玫瑰种子”,在美洲的溶洞里发现了“净化苔藓”,这些古老的植物种子,在抗毒灵植的杂交培育下,都变成了修复生态的关键物种。枢纽的通讯卫星也成功修复,全球的生态营地终于能实时通讯,共享资源和技术。
这天,姚浩站在“地球重生纪念碑”前,看着碑上刻着的每一个为守护家园牺牲的名字,心里满是敬意。纪念碑的周围,种满了来自全球的灵植,红树林的根系扎进湿地,沙棘林在沙漠边缘蔓延,冰叶灵植在北极的冰原上绽放,构成了一幅跨越地域的生态画卷。
老周走过来,递给他一份最新的监测报告:“全球丧尸残留率已经低于1%,灵植覆盖率达到30%,再过十年,地球就能恢复到末日之前的生态水平。”姚浩看着报告,嘴角露出一丝笑容。他知道,这场持续了多年的末日抗争,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夜色渐深,枢纽的灯光与星空交相辉映,沙棘林里传来阵阵虫鸣,红树林的湿地里,青蛙的叫声此起彼伏——这是末日以来,地球最热闹的夜晚,也是人类用坚守与希望,换来的新生。
这场关于生存、抗争与重生的故事,还在继续。在每一片重新焕发生机的土地上,在每一个为家园奋斗的人心中,永远不会落幕。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心中的希望不灭,只要手中还握着种子,地球就永远不会真正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