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刚过,灵江岸边的冻土渐渐化开,空气里弥漫着泥土的清香。灵青学堂的孩子们正蹲在菜园里,小心翼翼地给刚冒出芽的青菜浇水,突然看到陆承宇和青岩村村长带着一个陌生的中年人,急匆匆地朝学堂走来。
那中年人肩上扛着一个布袋子,手里还提着一捆带着泥土的藤蔓,脸上满是焦急。“陆当家,青岩村村长,你们快看看,这是我从南方带来的红薯苗,本来想种在自家田里,可路上耽搁了,有些苗都蔫了,这可怎么办啊?”中年人说着,声音都有些发颤。
原来,这中年人是青岩村村长的远房侄子,叫陈老三,一直在南方做生意。这次回来,特意带了些南方的红薯苗,听说红薯产量高,还耐贫瘠,想让两村的村民试种,可没想到路上遇到了大雨,耽误了行程,不少红薯苗的叶子都发黄了。
陆承宇接过红薯苗,仔细看了看,又摸了摸根部的泥土:“陈老三,你别着急,这些红薯苗只是有些缺水,还能救活。咱们两村一起想办法,把这些苗种下去,说不定真能有好收成!”青岩村村长也点点头:“没错!咱们有灵江的水,有肥沃的土地,只要好好照料,红薯苗肯定能活!”
消息很快传遍了两村,村民们都围了过来,好奇地看着这些从未见过的红薯苗。李二狗挠了挠头:“这玩意儿长得跟牵牛花的藤似的,真能结出能吃的东西?”王二婶也凑过来,摸了摸红薯苗的叶子:“看着倒是挺嫩的,就是不知道怎么种。”
这时,陈老三赶紧解释:“这红薯啊,是在土里结果的,只要把藤蔓剪成小段,埋在土里,浇上水,就能成活。而且它的产量可高了,一亩地能收好几千斤,磨成粉能做饼,蒸着吃也香甜,还能当饲料喂猪呢!”村民们听了,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纷纷表示愿意试种。
陆承宇立刻召集两村的壮劳力,分成几组:一组去田里翻地,把土地整平;一组跟着陈老三学习如何剪苗、埋苗;一组则去灵江岸边挑水,准备浇灌红薯苗。孩子们也不闲着,帮着大人递工具、运红薯苗,一个个跑得满头大汗,脸上却带着兴奋的笑容。
种红薯苗的过程中,大家遇到了不少麻烦。刚开始剪苗时,村民们不知道该剪多长,有的剪得太短,有的剪得太长,陈老三只好手把手地教:“剪的时候,每段留三个芽眼,这样埋在土里,才能长出新的根和叶。”埋苗时,有的村民把苗埋得太深,有的埋得太浅,陆承宇就亲自示范,告诉大家埋苗的深度要刚好没过芽眼,这样既不会让芽眼被土压坏,又能让根部充分吸收水分。
灵青学堂的周先生也带着孩子们来到田里,给孩子们讲解红薯的生长过程:“孩子们,这红薯苗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它的生命力很顽强,只要有土、有水、有阳光,就能茁壮成长。咱们做人也一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像红薯苗一样,顽强地生活下去。”孩子们听得很认真,小柱子还特意在自己种的红薯苗旁边插了一根小木棍,上面写着“我的红薯苗,快快长大”。
种完红薯苗的第二天,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村民们都担心红薯苗会被雨水冲坏,纷纷跑到田里去查看。没想到,经过雨水的浇灌,红薯苗不仅没有被冲坏,反而显得更精神了,叶子也变得更绿了。陈老三高兴地说:“这雨下得好啊!红薯苗刚种下去,最需要水分,这下不用咱们挑水浇灌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村民们每天都会去田里查看红薯苗的生长情况。看着红薯苗一天天长大,藤蔓越长越长,渐渐覆盖了整片田地,大家的心里充满了期待。李二狗更是每天都要去田里转好几圈,还特意给红薯苗搭了架子,让藤蔓顺着架子爬,这样既能节省空间,又能让红薯苗更好地接受阳光。
转眼间,夏天到了,红薯苗的藤蔓已经长得非常茂盛,绿油油的一片,远远望去,就像一块绿色的地毯。陈老三告诉大家,再过一段时间,红薯就能成熟了,到时候就可以挖出来品尝了。村民们听了,都盼着这一天早点到来。
可就在这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旱灾席卷了灵江流域。连续一个多月没有下雨,灵江的水位下降了不少,田里的庄稼都蔫了,玉米叶子卷了起来,水稻也显得无精打采。两村的村民都急坏了,每天都去灵江岸边挑水浇灌庄稼,可杯水车薪,庄稼的情况越来越差。
陆承宇看着干裂的土地和蔫掉的庄稼,心里很是着急。他召集两村的村民,商量对策:“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咱们得想办法引水灌溉。我提议,咱们两村一起挖一条水渠,把灵江的水引到田里,这样就能救庄稼了!”“好!”村民们异口同声地答应,立刻行动起来。
挖水渠的过程非常艰难。土地干裂得像乌龟壳一样,一锄头下去,只能挖起一小块土;太阳像火球一样挂在天上,晒得人头晕眼花,不少村民都中暑了。但大家没有放弃,你挖一锄头,我铲一锹土,互相鼓励着。孩子们也带着水壶,给大人送水喝,还帮着大人运土。
灵青联防队的队员们更是冲在最前面,刀疤脸和阿木带头挖渠,手上磨起了水泡,也只是简单包扎一下,继续干活。李二狗则带着几个壮劳力,去山里砍了些竹子,做成竹管,用来连接水渠,让水流得更快。
经过十几天的奋战,水渠终于挖通了。当灵江的水顺着水渠流进田里时,村民们都欢呼起来,看着庄稼喝饱了水,渐渐恢复了生机,大家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而那些红薯苗,在得到水分的滋养后,长得更加茂盛了,藤蔓上还开出了淡紫色的小花,漂亮极了。
秋天终于来了,到了收获红薯的季节。两村的村民和孩子们都来到红薯田里,兴奋地挖着红薯。当一个个又大又圆的红薯从土里被挖出来时,大家都惊讶地叫了起来。李二狗挖出来一个特别大的红薯,足有十几斤重,他高兴地举起来,大声说:“你们看,这个红薯多大啊!咱们今年的红薯肯定能大丰收!”
经过统计,两村种的红薯,一亩地的产量竟然达到了五千多斤,比陈老三说的还要多。村民们把红薯运回家,有的蒸着吃,有的煮着吃,有的磨成粉做红薯饼,还有的切成条晒干,留着冬天吃。孩子们更是喜欢吃红薯,每天都吵着要吃红薯饼。
红薯大丰收的消息很快传遍了附近的村子,张村、李村等几个村子的村长都带着村民来参观,想学习种植红薯的技术。陆承宇和青岩村村长毫不保留地把种植红薯的经验告诉了他们,还把一些红薯苗送给了他们,让他们也能种上红薯。
陈老三看着眼前的景象,感动地说:“我当初带红薯苗回来,只是想让两村的村民多收点粮食,没想到竟然能推广到这么多村子。这都是两村团结互助的功劳啊!”陆承宇笑着说:“这不仅是团结的功劳,更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以后,咱们还要把红薯种植技术推广到更多地方,让更多的人能吃上香甜的红薯!”
冬天来临的时候,两村的村民用红薯做了很多美食,还特意给府城的周大人和苏老匠人送去了一些。周大人吃了红薯饼,连连称赞:“这红薯真是好东西,香甜可口,还能填饱肚子。你们两村推广红薯种植,真是为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苏老匠人也笑着说:“我用红薯粉做了些竹制模具,以后孩子们就能吃上各种形状的红薯糕了!”
灵青学堂的孩子们,也在周先生的带领下,用红薯做了很多手工。他们把红薯切成各种形状,染上颜色,做成小动物和小摆件;还用红薯藤编了一些小篮子,虽然不怎么精致,却充满了童趣。
这天下午,孩子们在学堂里展示自己用红薯做的手工,陆承宇和青岩村村长也来看了。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样子,陆承宇感慨地说:“从建学堂到种红薯,咱们两村一起经历了这么多,也收获了这么多。只要咱们继续团结互助,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克服,日子也会越过越好!”
青岩村村长点点头,望着窗外灵江的流水和远处的田野,轻声说:“是啊,红薯苗的扩张,不仅是粮食的扩张,更是团结和希望的扩张。以后,咱们要让这份团结和希望,像红薯藤一样,蔓延到灵江流域的每一个角落!”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灵青学堂的屋顶上,洒在孩子们的笑脸上,也洒在灵江的水面上。远处的田野里,红薯藤虽然已经枯萎,但泥土下的红薯,却孕育着新的希望。大家都知道,只要两村团结一心,互相帮助,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未来的日子,一定会像香甜的红薯一样,充满幸福和甜蜜。
陆承宇家的院子里却已聚满了人。张村、李村、王村的村长们围坐在火盆旁,手里捧着温热的红薯茶,脸上满是急切。“陆当家,青岩村村长,去年你们送的红薯苗,在我们村种得可好了,一亩地收了四千多斤!”张村村长放下茶碗,声音里满是激动,“今年我们想多种些,可红薯苗不够,能不能再给我们些苗,或者教教我们怎么自己育苗?”
其他村长也纷纷附和,七嘴八舌地说着红薯带来的好处。李村村长说,去年种的红薯,不仅够村民们吃,还晒了很多红薯干,冬天给孩子们当零食,再也不用愁粮食不够了;王村村长则说,用红薯喂猪,猪长得又肥又壮,过年杀的猪肉,比往年多了好几斤。
陆承宇和青岩村村长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欣慰。“各位村长,你们别急,”陆承宇笑着说,“育苗的技术不难,咱们两村已经摸索出了经验,今天叫大家来,就是想一起商量,建一个育苗基地,以后咱们灵江流域的村子,都能有足够的红薯苗种!”
“好啊!”村长们异口同声地答应,火盆里的木炭噼啪作响,映得大家的脸更红了。
育苗基地选在了灵江岸边的一片开阔地,这里离水源近,阳光也充足。两村的壮劳力们一起平整土地,搭建育苗棚;陈老三则负责指导大家如何选种、催芽、育苗。他告诉大家,育苗要先选那些个头大、无病虫害的红薯,切成小块,每块留两三个芽眼,然后埋在疏松的沙土里,保持土壤湿润,过不了多久,就能长出新的红薯苗。
灵青学堂的孩子们也加入了育苗的队伍。周先生带着他们,小心翼翼地把红薯块埋进土里,还在每个红薯块旁边插上小牌子,写上自己的名字。“孩子们,这些红薯块就像你们的希望,只要好好照料,它们就会发芽、长苗,最后结出丰硕的果实,”周先生摸着小柱子的头,笑着说,“你们也要像红薯苗一样,努力生长,将来成为对村子有用的人。”
小柱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每天都拉着小石头和小花,跑到育苗棚里查看红薯块的情况。有一天,小柱子发现自己埋的红薯块长出了细细的芽,高兴得跳了起来,赶紧跑去告诉陆承宇:“陆叔叔,陆叔叔,我的红薯发芽了!你快来看!”陆承宇跟着小柱子来到育苗棚,看着那嫩嫩的芽,笑着说:“小柱子真厉害,这芽长得真精神!以后要继续好好照料它,它才能长出更多的苗。”
育苗的过程中,大家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有一次,连续几天下雨,育苗棚的屋顶有些漏雨,不少红薯块都被泡烂了。村民们急坏了,陆承宇立刻组织大家修补屋顶,还在育苗棚里挖了排水沟,防止雨水积聚。陈老三则告诉大家,要把泡烂的红薯块及时清理掉,再补种新的,避免影响其他红薯块的发芽。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育苗棚里的红薯苗终于长出来了,绿油油的一片,看着就让人欢喜。村长们带着村民来领苗,每个人的脸上都满是笑容。李村的村民们扛着苗,嘴里哼着歌,脚步轻快地往回走;王村的村民们则拿出自己做的馒头,分给大家,感谢两村的帮助。
红薯苗的扩张,不仅让灵江流域的粮食产量大大提高,还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王二婶和青岩村的刘大娘一起,用红薯粉做了很多红薯糕、红薯饼,拿到镇上的集市去卖,没想到很受欢迎,每天都能卖出去不少。“以前咱们做的竹篮只能换些粮食,现在有了红薯粉,能做更多好吃的,日子真是越来越有奔头了!”王二婶一边揉着面团,一边笑着说。
李二狗则发现,红薯藤是很好的饲料,不仅猪爱吃,牛和羊也爱吃。他特意建了一个猪圈,用红薯藤喂猪,还教其他村民如何用红薯藤制作青贮饲料,这样冬天也能有足够的饲料喂牲畜。“以前冬天喂猪,只能喂些干草,猪长得慢,现在有了红薯藤,猪长得快,年底卖了猪,就能给家里添些新家具了!”李二狗拍着猪圈里的肥猪,笑得合不拢嘴。
灵青学堂的孩子们,也在红薯的带动下,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周先生给他们讲红薯的来历,说红薯是从国外传来的,经过很多人的努力,才在中国推广开来;还教他们用红薯做算术,比如一亩地收五千斤红薯,十亩地能收多少斤,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算术。
有一天,周先生带着孩子们去田里观察红薯的生长,突然看到一只野兔在偷吃红薯叶。小柱子立刻拿起旁边的树枝,想把野兔赶走,周先生却拦住了他:“小柱子,别着急,咱们可以想想办法,既不伤害野兔,又能保护红薯苗。”孩子们围成一圈,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最后,他们在田边用竹篾编了一道篱笆,还在篱笆上挂了一些彩色的布条,野兔看到后,就再也不敢靠近了。
这件事让孩子们明白了,遇到问题不能只想着强硬解决,还要学会动脑筋,用智慧解决问题。周先生也趁机告诉他们:“做人就像种红薯,不仅要努力生长,还要学会和身边的人和睦相处,互相包容,这样才能共同进步。”
夏天的时候,灵江流域的红薯田连成了一片,绿油油的藤蔓在风中摇曳,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府城的周大人听说了红薯种植的盛况,特意带着文书和士兵,来灵江岸边视察。当他看到一望无际的红薯田,还有村民们脸上幸福的笑容时,高兴得连连称赞:“陆当家,青岩村村长,你们真是百姓的好带头人!红薯种植的推广,不仅解决了粮食问题,还带动了百姓致富,这种‘互助共赢’的模式,值得在全国推广!”
说着,周大人从文书手里拿过一份圣旨,大声宣读起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灵江新村、青岩村两村,团结互助,推广红薯种植,惠及周边百姓,特赏赐白银五百两,绸缎百匹,以资鼓励。望尔等再接再厉,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添荣光!钦此!”
陆承宇和青岩村村长带领村民们跪下接旨,脸上满是激动的泪水。“谢陛下隆恩!”村民们的声音响亮,回荡在灵江岸边。
拿到赏赐后,陆承宇和青岩村村长商量,用这些银子建一座红薯加工厂,专门加工红薯粉、红薯干、红薯糕等产品,再请人把这些产品运到府城、京城去卖,让更多的人能吃到灵江流域的红薯制品。同时,他们还决定,从加工厂的利润中拿出一部分,用来改善灵青学堂的条件,给孩子们买更多的书籍和文具,还请了一位专门教孩子们做手工的先生。
红薯加工厂建成的那天,两村的村民都来了,还有周边村子的村民也来祝贺。加工厂的烟囱里冒出了袅袅炊烟,机器的轰鸣声和村民们的笑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李二狗被选为加工厂的负责人,他穿着新做的衣服,站在加工厂门口,大声说:“乡亲们放心,我一定把加工厂管好,让大家的红薯能卖个好价钱,日子越过越红火!”
秋天的时候,红薯加工厂生产的第一批红薯制品运到了府城,很快就被抢购一空。府城的商家们纷纷派人来灵江流域订货,还有些商家甚至想和他们长期合作。陆承宇和青岩村村长商量后,决定和周边的村子一起,成立一个“灵江红薯合作社”,统一管理红薯的种植、加工和销售,让大家都能从中受益。
灵青学堂的孩子们,也在这个秋天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成果。小柱子的书法作品在府城的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他用奖金给学堂买了一批新的毛笔和宣纸;小花编的竹篮,因为上面刻了红薯的图案,被府城的一位官员看中,买回去当装饰品;小石头则用自己做的木工活,给学堂的桌椅修好了松动的腿。
这天下午,孩子们在学堂里举行了一场“红薯成果展”,展示自己用红薯做的各种作品,还有自己的学习成果。陆承宇和青岩村村长也来了,看着孩子们的作品,听着他们的讲解,脸上满是欣慰。
“陆当家,你看这些孩子,多有出息啊!”青岩村村长感慨道,“以前咱们两村总闹矛盾,现在不仅和好了,还一起种红薯、建工厂、办合作社,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这都是团结的力量啊!”
陆承宇点点头,望着窗外一望无际的红薯田和远处的灵江,轻声说:“是啊,红薯苗的扩张,不仅是粮食的扩张,更是团结、智慧和希望的扩张。以后,咱们要带着这份团结和希望,继续努力,让灵江流域的每一个村子,每一个百姓,都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