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寒风卷着枯叶,掠过灵江新村与邻村青岩村的边界线。这条以灵江支流为界的田埂,历来是两村村民共用的通道,可这天清晨,巡逻队的队员赵老三却气冲冲地跑回村,手里还攥着一把被踩烂的菜苗。
“陆当家!青岩村的人太过分了!”赵老三的脸冻得通红,声音里满是火气,“我在边界的菜地里浇水,他们村的李二狗带着几个人冲过来,说那片菜地是他们的,不仅把我的菜苗踩烂,还把我浇水的木桶给砸了!”
陆承宇正在灵江阁整理巡逻记录,闻言立刻站起身:“菜苗被踩烂了?有没有人受伤?”赵老三摇了摇头:“人没事,但他们说话太横了,还说要是咱们再去那片菜地,就对咱们不客气!”
一旁的刀疤脸皱起眉:“那片菜地是咱们村去年开垦的,离咱们村更近,怎么就成他们的了?肯定是李二狗故意找茬!”李老栓也凑过来,叹了口气:“青岩村和咱们村以前就因为水源的事闹过矛盾,这次怕是又要起冲突了。”
陆承宇沉默片刻,说道:“刀疤脸,你和赵老三跟我去边界看看,先弄清楚情况,别冲动。阿木,你留在村里,让巡逻队加强巡逻,防止青岩村的人来闹事。”
三人很快来到边界的菜地。只见几片刚冒芽的菜苗被踩得东倒西歪,地上还散落着木桶的碎片,青岩村的李二狗正带着几个人,在田埂上叉着腰,一副挑衅的样子。
“李二狗,这片菜地是我们村开垦的,你凭什么踩我们的菜苗、砸我们的木桶?”刀疤脸率先开口,语气带着不满。李二狗斜了他一眼,冷笑一声:“凭什么?这条支流以西的地,都是我们青岩村的!你们村未经允许就开垦,还敢来问我?”
陆承宇上前一步,平静地说:“李二狗,这条支流是两村的边界,以西的地历来是两村共用,去年开垦这片菜地时,你们村的村长也没反对,现在怎么就成你们的了?”
李二狗梗着脖子:“以前是以前,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村今年人口多了,粮食不够吃,这片地必须归我们!你们要是识相,就赶紧把地交出来,不然咱们没完!”
就在这时,青岩村的村长闻讯赶来。他是个五十多岁的老人,脸上带着愁容:“陆当家,实在对不住,李二狗他们年轻气盛,不懂事,我已经教训过他们了。”说着,就瞪了李二狗一眼,李二狗不情愿地低下头。
陆承宇见状,也缓和了语气:“村长,咱们两村相邻,抬头不见低头见,没必要因为一片菜地闹矛盾。这片菜地咱们可以一起种,收获的粮食两家平分,你看怎么样?”
青岩村村长犹豫了一下,叹了口气:“陆当家,不瞒你说,我们村今年遭遇了旱灾,粮食减产,村民们都快断粮了,所以才会盯着这片菜地。要是能一起种,当然好,可我们村现在连种子都没有了……”
陆承宇想了想,说:“种子的事你不用担心,我们村还有一些余粮和种子,可以先借给你们。等明年收获了,你们再还回来就行。”青岩村村长听了,感动得连连道谢:“陆当家,你真是个好人!我们村一定会记住你的恩情!”
本以为事情就此解决,可没想到几天后,青岩村的村民又在边界闹了起来。这次,他们不是为了菜地,而是为了灵江支流的水源。青岩村的村民在支流上筑了一道坝,把水引到他们村的田里,导致下游灵江新村的几亩稻田缺水干裂。
巡逻队的队员发现后,立刻报告给陆承宇。陆承宇带着刀疤脸和几个队员,再次来到边界。只见支流上的坝筑得很高,水流被堵得严严实实,下游的稻田里,稻苗已经蔫了,叶子发黄。
青岩村的李二狗这次没带头,带头的是村里的一个老人,他看着陆承宇,无奈地说:“陆当家,我们也是没办法啊!我们村的田在高处,缺水更严重,要是不筑坝引水,田里的稻子就全完了!”
陆承宇蹲在田埂上,看着干裂的土地和蔫掉的稻苗,心里也很着急。他知道青岩村的难处,但灵江新村的稻田也不能缺水。“筑坝可以,但不能把水堵死,”陆承宇说,“咱们可以在坝上开几个缺口,让水既能流到你们村的田里,也能流到我们村的田里,这样大家都能有水用。”
青岩村的老人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陆当家说得有道理,是我们太急了,只想着自己村,没考虑到你们。我们这就把坝拆开,开几个缺口。”
在陆承宇和青岩村老人的协调下,村民们很快把坝拆开,在坝上开了三个缺口。水流顺着缺口,一部分流到青岩村的田里,一部分流到灵江新村的田里。看着水流重新滋润干裂的土地,两村的村民都松了口气。
可事情并没有就此平息。半个月后,府城传来消息,说朝廷要在灵江流域征收新的赋税,按照土地的亩数征收,而且税率比往年高了不少。青岩村的村民本来就缺粮,听说要征收高额赋税,顿时慌了神,认为是灵江新村的土地多,导致两村的总亩数增加,赋税才会提高,于是又把矛头指向了灵江新村。
这天清晨,青岩村的几十名村民拿着锄头和镰刀,堵在灵江新村的村口,要求灵江新村承担更多的赋税,否则就不让灵江新村的村民出门种地。
巡逻队的队员们立刻戒备起来,刀疤脸和阿木带着队员们站在村口,与青岩村的村民对峙。“你们这是干什么?赋税是朝廷征收的,和我们村有什么关系?”刀疤脸大声喊道。
青岩村的一个村民激动地说:“要不是你们村开垦了那么多土地,两村的总亩数就不会这么多,赋税也不会这么高!你们必须承担更多的赋税,不然我们就不撤!”
陆承宇闻讯赶来,看到村口的对峙场面,心里很是无奈。他知道青岩村的村民是被赋税逼急了,才会做出这样的事。“大家别激动,赋税的事咱们可以一起商量,”陆承宇大声说,“朝廷征收赋税是按村征收的,咱们两村各自承担自己村的赋税,和总亩数没关系。要是你们村有困难,我们村可以帮你们一起想办法,比如一起向府城的周大人反映情况,请求减免赋税。”
青岩村的村民们听了,有些犹豫。这时,青岩村的村长也赶来了,他对村民们说:“陆当家说得对,赋税是按村征收的,和灵江新村没关系。咱们不能因为自己有困难,就把责任推给别人。咱们还是听陆当家的,一起向周大人反映情况,请求减免赋税。”
在村长的劝说下,青岩村的村民们终于放下了锄头和镰刀,同意和灵江新村一起向周大人反映情况。陆承宇立刻写了一封信,详细说明了两村的情况,特别是青岩村遭遇旱灾、粮食减产的困境,请求周大人减免两村的赋税。
几天后,周大人派文书来到灵江新村,带来了回复。周大人了解到两村的情况后,决定减免青岩村今年的赋税,同时也减免了灵江新村一部分的赋税。青岩村的村民们得知消息后,都非常高兴,纷纷来到灵江新村,向陆承宇道谢。
“陆当家,真是太谢谢你了!要是没有你,我们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青岩村的村长拉着陆承宇的手,激动地说。陆承宇笑着说:“不用谢,咱们两村是邻居,互相帮助是应该的。以后有什么困难,咱们一起商量,一起解决,别再因为这些小事闹矛盾了。”
为了化解两村之间的隔阂,陆承宇提议在边界的田埂上举行一场联欢会,两村的村民一起吃饭、唱歌、跳舞。青岩村的村长欣然同意。
联欢会那天,边界的田埂上摆满了桌子,灵江新村的村民带来了灵泉炖鸡、野菜饼、米酒,青岩村的村民带来了他们村自制的腌菜、窝头。两村的村民坐在一起,一边吃饭,一边聊天,之前的矛盾和摩擦早已烟消云散。
孩子们在田埂上追逐打闹,手里拿着苏小竹编的竹蜻蜓;妇女们则在一起交流编竹器、做针线活的技巧;男人们则讨论着明年的耕种计划,商量着要一起开垦更多的荒地,一起改良农具,提高粮食产量。
夕阳西下,联欢会接近尾声。陆承宇和青岩村的村长站在田埂上,望着两村的稻田和袅袅升起的炊烟,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陆当家,以后咱们两村要多走动,互相帮助,再也不闹矛盾了!”青岩村的村长说。陆承宇点了点头:“没错,只要咱们团结一心,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
从此以后,灵江新村和青岩村再也没有发生过边界摩擦。两村的村民互相帮助,一起耕种,一起巡逻,一起应对各种困难。灵江的水静静流淌,见证着两村之间的友谊,也见证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因团结而绽放的美好未来。
巡逻队的队员们也常常在两村的边界巡逻,他们不仅要保护村里的安全,还要维护两村之间的和平。每当看到两村的村民和睦相处,互相帮助,队员们的心里都充满了自豪。他们知道,只有两村团结一心,才能让这片土地更加繁荣,更加安宁。
两村联欢会的暖意还未消散,腊月的一场大雪便覆盖了灵江流域。厚厚的积雪压弯了树枝,也给两村的边界带来了新的麻烦——灵江支流结了冰,原本清晰的边界线被大雪覆盖,青岩村的几户村民趁着雪天,悄悄把自家的篱笆往灵江新村的方向挪了三尺,占了半亩多的荒地。
这事是巡逻队在雪后巡查时发现的。当时刀疤脸踩着没过脚踝的积雪,沿着边界线行走,忽然发现青岩村王老汉家的篱笆不对劲:“不对啊,上次来巡查时,这篱笆还在老地方,怎么现在挪到这儿了?”他蹲下身,拨开积雪,果然看到了旧篱笆的痕迹,新篱笆明显往前挪了一段距离。
刀疤脸立刻让人回村报信,自己则在原地守着,防止青岩村的村民再动手脚。陆承宇接到消息时,正在和林晚秋一起,给村里的孤寡老人送过冬的棉衣。“雪天挪篱笆?王老汉他们这是想趁着雪天模糊边界,占咱们的地啊!”陆承宇皱起眉,把棉衣交给林晚秋,“你先去送棉衣,我去边界看看。”
等陆承宇赶到时,青岩村的王老汉正带着儿子在篱笆旁扫雪,看到陆承宇,脸上闪过一丝慌乱,随即又强装镇定:“陆当家,这么冷的天,你怎么来了?”陆承宇指了指篱笆下的旧痕迹,语气平静却带着力量:“王老汉,这篱笆的旧痕迹还在,你把篱笆往前挪了三尺,占了我们村半亩地,这事你怎么说?”
王老汉的儿子梗着脖子开口:“这地本来就是我们村的,大雪把边界线盖了,我们只是把篱笆挪回原来的位置!”“原来的位置?”刀疤脸忍不住插话,“上次两村村长一起定边界时,我就在场,这篱笆明明在旧痕迹那里,你现在说这是原来的位置,是不是太不讲理了?”
就在两人争执时,青岩村的村长也赶来了。他看到地上的旧痕迹,又看了看王老汉,顿时明白了怎么回事,气得脸色发白:“王老汉!你糊涂啊!两村刚和好,你怎么又干这种事?赶紧把篱笆挪回去!”
王老汉低着头,声音有些委屈:“村长,我也是没办法啊!我家小子明年就要娶媳妇了,家里的地不够种,想着趁雪天挪挪篱笆,多占点地,以后粮食能多收点……”陆承宇听了,心里也有些感慨,他知道王老汉家确实困难,但占别人的地终究是不对的。
“王老汉,我理解你想多收粮食的心情,但占别人的地不是办法,”陆承宇叹了口气,“这样吧,我们村后山还有一片荒地,虽然离村远了点,但土质不错,只要开垦出来,种上庄稼,收成也不会差。如果你愿意,我们村可以帮你一起开垦,那片地就归你家种,你看怎么样?”
王老汉愣住了,他没想到陆承宇不仅没有责怪他,还愿意帮他开垦荒地。青岩村的村长也感动地说:“陆当家,你真是宽宏大量!王老汉,还不快谢谢陆当家!”王老汉激动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连忙给陆承宇作揖:“陆当家,谢谢你!谢谢你!我这就把篱笆挪回去,以后再也不做这种糊涂事了!”
当天下午,王老汉就带着儿子把篱笆挪回了原来的位置。陆承宇也兑现承诺,让阿木带着几个巡逻队的队员,和王老汉一起去后山开垦荒地。雪地里,大家拿着锄头、铁锹,虽然冻得手都红了,但干劲十足。王老汉看着陆承宇和队员们忙碌的身影,心里充满了感激,一个劲地说:“以后两村就是一家人,谁要是再敢闹矛盾,我第一个不答应!”
本以为这场小风波就此平息,可没想到,春节刚过,两村又因为砍柴的事起了冲突。灵江新村和青岩村的村民都习惯去边界的山林里砍柴,往年都是各自砍各自的,相安无事。可今年春天来得早,山林里的柴还没长得太茂盛,青岩村的几个村民为了多砍柴,竟然把灵江新村村民已经砍好、堆在一旁的柴,偷偷搬到了自己的柴车上。
巡逻队的队员张二柱发现时,青岩村的李二狗正带着人往柴车上搬柴。“李二狗!你们干什么?这柴是我们村村民砍好的,你们怎么能偷偷搬?”张二柱大喊一声,冲了过去。李二狗看到张二柱,也不慌,笑着说:“这山林是两村共用的,柴也是野生的,谁搬回去就是谁的,凭什么说这是你们村的?”
两人拉扯起来,周围的村民也围了过来,有帮张二柱的,有帮李二狗的,场面顿时乱了起来。好在巡逻队的另一组队员刚好巡逻到这里,立刻把双方分开,才没让冲突升级。
陆承宇接到消息赶来时,双方还在吵个不停。“都别吵了!”陆承宇大声说,声音压过了所有争吵声,“山林是两村共用的,柴确实是野生的,但村民们砍柴也不容易,把别人砍好的柴偷偷搬走,这就是你们的不对!”
李二狗还想辩解,青岩村的村长却先开口了:“陆当家说得对,偷偷搬别人砍好的柴,确实不地道。李二狗,你们赶紧把柴搬回去,给灵江新村的村民道歉!”李二狗虽然不情愿,但在村长的瞪视下,还是带着人把柴搬了回去,不情不愿地说了句“对不起”。
事情解决后,陆承宇和青岩村的村长坐在山林边的石头上,商量着如何避免以后再发生类似的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每次都因为这些小事闹矛盾,两村的友谊早晚要被磨没,”青岩村的村长叹了口气,“陆当家,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陆承宇想了想,说:“不如我们两村一起制定一个‘边界公约’,把土地、水源、山林这些容易起冲突的事,都写进公约里,双方都遵守,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都按公约来办,你看怎么样?”青岩村的村长眼前一亮:“这个主意好!有了公约,大家都有个约束,就不会再随便起冲突了!”
接下来的几天,陆承宇和青岩村的村长分别召集村里的村民,征求大家的意见。村民们也都希望两村能和睦相处,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最终,在两村村民的共同商议下,“边界公约”制定了出来:
1. 以灵江支流和旧篱笆痕迹为界,双方不得擅自移动边界标志物,如有争议,由两村村长共同协商解决;
2. 灵江支流的水源为两村共用,任何一方不得擅自筑坝堵水,如需引水,需提前告知对方,确保双方都能正常用水;
3. 边界的山林为两村共用,村民砍柴时,不得砍伐幼树,不得偷偷搬运他人砍好的柴,砍柴时间统一为每天上午,避免拥挤;
4. 两村村民在边界活动时,应互相尊重,不得挑衅、辱骂对方,如有矛盾,应及时告知村长,由村长协商解决,不得私自冲突。
公约制定好的那天,两村的村民都聚集在边界的田埂上,陆承宇和青岩村的村长一起,把公约写在木板上,立在了边界线旁。阳光洒在木板上,也洒在两村村民的脸上,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以后有了这个公约,咱们两村再也不会因为小事闹矛盾了!”李老栓笑着说。王二婶也点头附和:“是啊,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互相帮助,日子才能越过越好!”
从那以后,两村村民都严格遵守“边界公约”,边界上的摩擦越来越少,互帮互助的事却越来越多。灵江新村的村民会教青岩村的村民编竹器,青岩村的村民会把自己种的蔬菜送给灵江新村的村民;春耕时,两村的村民会一起用新农具耕地;秋收时,会一起用脚踏式打谷机打谷;巡逻队巡逻时,青岩村的村民也会主动提供消息,帮助巡逻队守护两村的安全。
初夏的一天,府城的周大人派文书来到灵江新村,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朝廷要在灵江流域推广新农具和新的耕种技术,灵江新村和青岩村因为两村团结、农业发展得好,被选为试点村,朝廷会派农技人员来指导,还会提供一批新农具和种子。
两村的村民得知消息后,都高兴得跳了起来。陆承宇和青岩村的村长一起,带着村民们在边界的田埂上欢呼庆祝。“这都是咱们两村团结的结果!”青岩村的村长激动地说,“要是咱们还像以前那样天天闹矛盾,肯定选不上试点村!”
陆承宇笑着点头:“没错,团结就是力量!以后咱们两村要一起跟着农技人员学习新技术,一起用新农具耕种,相信用不了多久,咱们的日子一定会过得越来越好!”
夕阳下,灵江的水静静流淌,边界的田埂上,两村的村民欢声笑语,孩子们拿着竹蜻蜓追逐打闹,巡逻队的队员们沿着边界巡逻,身影在夕阳下拉得长长的。这一刻,没有边界的摩擦,只有两村村民和睦相处的美好画面。
陆承宇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的景象,心里充满了欣慰。他知道,边界的摩擦只是暂时的,只要两村村民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帮助,就能化解所有矛盾,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而这份友谊,会像灵江的水一样,源远流长,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让灵江新村和青岩村,一起走向更加繁荣、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