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条约》的墨迹未干,区域联防体系初建带来的外交红利尚在发酵,“守望者”内部,另一场无声却影响深远的战役已然全面展开——对“鹰巢”残骸的技术收割与消化。这并非刀光剑影的搏杀,却同样关乎势力的未来根基。
在陈默的亲自批示和陈浩的疯狂主导下,一支由顶尖技术人员、工程师、以及精锐护卫组成的“技术回收团”,在“鹰巢”爆炸余波尚未完全平息、确认残余威胁已被“狼群”小队肃清后,便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鬣狗,迫不及待地开进了那片依旧弥漫着焦糊与辐射警示的废墟。
这是一场充满风险与机遇的淘金行动。
一、 钢铁坟场中的掘金
“鹰巢”的毁灭是彻底的,但正因其采用了大量高规格的军事科技与坚固结构,许多关键设备和资料并未在连环爆炸中完全气化,而是以残骸的形式,散落在坍塌的混凝土和扭曲的金属之间。
回收团队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携带着精密探测设备,如同考古学家般,在这片死亡的钢铁丛林中进行着小心翼翼的发掘。
能源区域: 主反应堆虽然熔毁,但其外围的次级能源转换装置、高效电容阵列以及部分独立的小型聚变电池(技术等级让陈浩看到时呼吸都几乎停止)被成功挖掘出来。更重要的是,找到了部分未被完全破坏的能源核心设计图纸和材料学数据,这为“守望者”自主学习乃至仿制更高阶的能源系统提供了无价之宝。
指挥中心:主体结构坍塌,但深埋地下的备用服务器阵列凭借其强大的防护,部分硬盘居然奇迹般地幸存下来。陈雪带领的情报团队如获至宝,这些硬盘中可能存储着“鹰巢”的作战日志、通讯记录、甚至可能与“天神”总部或“净世会”联络的加密数据。
机库与维修厂:尽管机场油库被毁,直升机化为灰烬,但机库地下仓库内封存的航空器材保养设备、高精度机床(部分完好)、以及那两架被摧毁的直升机残骸本身,都成为了逆向工程的绝佳样本。尤其是直升机旋翼使用的特种复合材料碎片和发动机的部分耐高温涡轮叶片,其科技含量远超“守望者”现有水平。
生活与支持区:找到了完好的水循环与空气净化系统的核心滤芯和控制系统模块;发现了小批量储存的、性能卓越的单兵口粮配方和合成技术;甚至在一个加固仓库里,找到了数台保存完好的、用于制造精密电子元件的微雕机床。
每一天,都有满载着“战利品”的、经过伪装的车队,通过隐秘的路线,源源不断地从“鹰巢”废墟运回堡垒。堡垒仓库区原本宽裕的空间开始变得紧张,不得不紧急开辟新的地下仓储中心。
二、 技术井喷:从逆向到创新
收获的喜悦之后,是更加艰巨的消化与吸收过程。陈浩领导的技术研发部门,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亢奋与忙碌状态。实验室的灯光彻夜不熄,敲击键盘声、仪器嗡鸣声、以及工程师们激烈的讨论声,取代了往日的宁静。
能源突破: 基于回收的小型聚变电池和转换装置,结合自身在太阳能和传统能源上的积累,陈浩团队成功实现了“能源之心”的升级。新型能源核心体积更小,输出功率提升百分之五十,稳定性更高,并为未来给“铁骨”外骨骼甚至更大规模的设备供能提供了可能。
材料飞跃:对直升机残骸材料的分析取得了惊人进展。一种被命名为“鹰羽”的新型合金配方被初步破译,其强度重量比远超现有材料。虽然完全复制需要解决冶炼工艺问题,但已开始尝试用于改进“破甲獠牙”火箭筒的发射管和“穿山甲”反器材步枪的枪管,预计能显着提升武器寿命和承受膛压。
通讯与电子升级:从服务器硬盘中恢复的部分通讯协议和加密算法,被陈雪团队吸收利用。“守望者”的无线电通讯距离和抗干扰能力得到增强,并开始尝试建立更复杂的区域加密网络。那些微雕机床则立刻被投入使用了生产更精密的电路板和传感器,直接提升了无人机、监控设备乃至“星语者”卫星电话后续型号的性能上限。
生物与医疗收获:在“鹰巢”的医疗中心残骸中,苏婉团队发现了一些关于基因稳定性和创伤快速愈合的研究资料(显然是“天神”用于强化其“神选者”的边角料),虽然不完整,但为她的病毒抑制剂研究和创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部分高效消毒剂和合成药物的配方也被成功解析。
这种技术消化并非简单的照搬照抄,更多的是基于自身技术树的理解,进行逆向解析、吸收精华,并尝试与现有技术融合创新。整个过程极大地锻炼了“守望者”自身的技术团队,提升了他们的研发能力。
三、 隐患与抉择
然而,收获与风险并存。
从服务器中恢复的数据经过初步梳理,除了有价值的技术资料外,也包含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信息碎片。一些高度加密的文件指向了“天神”组织更深层的架构,以及“净世会”更加隐晦的活动痕迹,似乎暗示着“鹰巢”的建立,并不仅仅是为了军事扩张。
更重要的是,陈浩在对能源核心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时,发现其设计理念中,夹杂着一些与现有物理认知略有出入的、极其隐晦的数学模型,这些模型似乎……更倾向于于某种特定的、非传统的能量源(比如……陈默的空间能力?或者病毒核心的能量?)进行交互?这让他感到一丝莫名的不安。
同时,大量先进技术的涌入,也对“守望者”现有的工业基础和教育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高级技工短缺,能够理解并应用这些新技术的研发人员更是凤毛麟角。消化速度,开始受限于自身的人才储备。
陈默在听取陈浩和陈雪的联合汇报后,沉思良久。
“技术消化,优先级不变。但要设立审查机制,尤其是涉及能量模型和生物基因的部分,必须谨慎。”他指示道,“另外,启动‘薪火计划’,扩大技术学堂的招生规模,从青少年中选拔有天赋者,由你和吴教授亲自指导。我们需要更多属于自己的大脑。”
战利品的消化,如同一场及时的甘霖,极大地滋润了“守望者”科技的土壤,催生了多项关键技术的井喷式发展,为其夯实了未来对抗更强敌人的根基。
但在这繁荣的科技图景之下,来自“鹰巢”的某些隐秘信息和新技术的潜在风险,也如同暗流,开始悄然涌动。技术的飞跃,在带来力量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未知与抉择。
消化仍在继续,而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