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到了结婚的年纪,长得又周正,老于家早早就被媒婆光顾,
老于家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因此对女儿对象的选择相对来说苛刻一些,
最重要的是夫家不能太远,住得太远,闺女嫁过去想回娘家是个难题,老两口暂时还年轻,看不出什么弊端,但等两人老了,需要人照顾的时候,闺女住那么远,那可真就难过了。
家里没有儿子,给闺女找夫家当然也要更加精细,
话说,往后养老可全指望着女儿,这要是找不到个好人家,将来想让闺女帮衬家里,可就难了。
人员众多,老两口仔细挑选,最终将目标锁定在阎解成身上。
父亲是小学教师,半个书香门第,怎么也比没有文化的大老粗知书达理不是。
男方是家中长子,所占资源必然比两个弟弟多,
老两口养老大概率会落到长子身上,
这一点也很考究,话说,不要以为没有老人拖累的才是最好的,人家没有老人拖累不等于人家愿意伺候别人家老人,反而有了老人拖累,将心比心,我好好伺候你父母,你还能拦着不让我伺候我自己父母?
没那样的道理,你可是书香门第。
从这一点来看,老于家在算计方面其实也是有一定天分的。
然而理想总是丰满的,现实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阎解成到现在连个正经工作都没有,虽然整天勤勤恳恳,但落到口袋里的总是仨瓜俩枣,着实寒酸。
原本这些在老于家看来也是能接受的,毕竟人家小伙子也没别的坏毛病,不抽烟不喝酒,还特别能算计,一分一厘的花销都斤斤计较,很明显人是个会过日子的,
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才受穷嘛,——能接受。
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不是那么美好了。
先是阎家老二,莫名其妙就被轧钢厂给选中了,
进去没几个月,就被定位四级工,还做上了自行车厂的小组长,月工资七十多,
眼看着人家整日里混的风生水起,自家对象,阎解放的兄长,却只能靠精打细算来过日子,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于莉也跟阎解成提过,不指望阎解放把工作让给自己大哥,那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但你是怎么进的厂子,能不能把你的方法复制一份,没道理你能进去,你哥却只能打零工吧……,
也别说你能力强,都是亲兄弟,你自己个把月就能到四级,没道理你大哥进去却不行吧,
退一步讲,就算短期内没法转正,你给个临时工的机会也行啊,总比整天去给人扛包强吧……
阎解成当然不会说实话,要说小时候干的那些事情,到现在阎解成都还只认为是在开玩笑,胡同里孩子不都这么玩吗,怎么到了你赵家人身上就追着人打,
对,就是这个被追着打,羞于启齿啊。
可惜,一番努力下来,没有任何进展,阎解成该打零工还打零工,
于莉最终也接受了这个事实,各家有各家的缘分吧,说不定过几年属于阎解成的机会就来了呢。,
然后呢,然后老三,十三岁的阎解旷又被人看中了,
同样的套路,带到轧钢厂一番培训,眼瞅着又是一个等级不低的正式工,这也太欺负人了,
十三岁的,谁家十三岁就能有这么好的机会,而阎解成呢,都二十二了啊,做为两人的哥哥,却还在打零工。
于莉忍无可忍,最后跟阎解成摊牌了:
“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你给我想辙进厂子,你哪怕是个临时工我都能接受,但你就这样每日靠零工过活,我丢不起这人,
你看看你弟弟,才十三岁啊,都已经进厂子做学徒了,你还说你家没关系,这谁信啊……”
压力百分百来到了阎解成头上,阎解成能怎么办?
去求赵衍?
根本搭不上话好嘛,那小子腿脚飞快,一看是自己,立马开启飞奔模式,根本不给说话的机会。
去人家家里闹?
小时候挨的打还少了?
一开始是赵母张小侠,后来赵衍也学会了,一言不合就开打,你根本没法跟人家讲道理,你跟一个傻子去讲道理去试试……
真的不敢啊,
求自家老子,自家老子直言下不了那个面子,找过去人家也不一定会同意,反而将一点香火情丢的干干净净,
要知道,二小子和三小子和都是直接受益人,还能因为没给大小子安排,去找人家理论?
那也太不知好歹了。
一方催促,一方明确拒绝,阎解成气得直跳脚,最后恶向胆边生:
‘解旷呐,兵工厂好啊,工资高,分房子,据说成年了还给介绍媳妇……’
精于算计的人都有一种本能,衡量利弊的本能,
也不知识阎解旷是怎么想的,反正是接受了大哥的意见,主动报名去了兵工厂。
原本以为绝无可能的一个举动,就这样把自己的亲弟弟给送到兵工厂去了,
老阎气到住进了医院,思来想去,罪魁祸首,搅屎棍,阎解成,不能留了,
必须赶紧送走,再留着,还不知道能干出什么事情来,到时候被气死都有可能,
你快走吧,限你过年前把婚结了,快出去过吧,别再家里四处挑事了,
咱儿子多,少你一个不少,多你一个也不多,
很明显你不如老二老三出息,养老我就指望老二老三吧,你就别参和了……
阎解成能怎么办?
反抗?
翻脸?
有什么用呢,家产在父亲手里紧紧攥着,指望他拿出来,都不如指望赵衍能大发慈悲,给安排个工作。
机会也给到了,礼钱可以多给,住的地方也答应给找,这比最初计划的住进家里好太多了,
于是马上去找于莉说明情况:
“我爸说老了不用我管,咱俩要是能成了,可就能过咱俩自己的小日子。
搬出去住的花销我爸也答应还给咱出了,找个房子,置办一点东西,咱就能单过,
这其实比住在我家可好太多了,两间屋子住六口人,你想想得有多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