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便是半年后的寒冬腊月。凛冽的北风呼啸着刮过清溪村,卷起地上的雪沫,拍打着家家户户紧闭的门窗。然而,苏家的小院里,却透出与外界严寒截然不同的温暖与生机。
这半年里,苏家与花玉酒楼的合作日益稳固。豆腐和玉米面成了酒楼的招牌食材之一,尤其是那嫩滑的豆腐,在柳掌柜的巧妙推介和下,征服了无数食客的味蕾,甚至引来了邻镇饕客的专程品尝。苏家的收入稳定而可观,不仅还清了旧债,还有了不错的积蓄。李氏用苏浅浅空间出产、经由她手“改良”的食材和那套宝贝调味料,将家人的伙食调理得越发滋润,几个半大小子脸上都见了肉,个头也窜了一截。文氏的绣活也因为家里宽裕,接了更多好料子的活计,工钱也涨了些。柳氏也是,到处帮忙,帮帮这个帮帮那个,任劳任怨。
年三十这天,天空飘着细碎的雪花,苏家小院里却热火朝天。一大早,男人们就忙着扫雪、贴春联、挂灯笼。苏屹安和苏靖和写的春联,字迹虽不算顶好,却透着朴实的喜庆。大哥苏新带着苏景、苏寒,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连屋顶的积雪都细心清理,防止压坏茅草。苏杭则像个快乐的雪地松鼠,一会儿帮哥哥们递扫帚,一会儿又跑去厨房门口探头探脑,被李氏笑着用沾着面粉的手赶开:“去去去,别在这儿碍事,等着吃现成的!”
厨房里,蒸汽氤氲,香气四溢。大婶李氏和二婶文氏正忙着准备一年中最丰盛的年夜饭。锅里炖着香喷喷的猪肉白菜粉条,用的是苏浅浅“发现”的优质玉米淀粉勾芡,汤汁浓稠诱人。自家娘亲柳氏面前案板上摆着准备下锅油炸的豆腐丸子、萝卜丸子,还有用精细白面和的饺子馅——今年终于能吃上纯白面饺子了!苏浅浅也没闲着,一边帮着烧火,一边偷偷用灵泉水“加持”锅里的汤汤水水,确保这顿年夜饭达到美味的巅峰。苏舟像个小尾巴,紧紧跟在姐姐身边,时不时递个柴火,或者用崇拜的眼神看着妹妹“变”出更香的饭菜。
傍晚时分,丰盛的年夜饭摆满了桌子。中间是一大盆热气腾腾的炖菜,旁边围着金黄的玉米饼、雪白的馒头、香酥的丸子、凉拌的豆芽豆腐丝,还有一小碟罕见的油炸花生米。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碗李氏精心手擀的长寿面,寓意健康长久。
“来,都坐!过年了!”苏老爷子脸上洋溢着许久未见的红光,率先举起倒了少许自家酿的米酒的粗瓷碗,“今年,咱们家日子总算有了起色,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尤其是浅浅,带来了好运气,也出了大力气!这第一碗酒,敬咱家越过越好!”
“敬越来越好!”全家人都笑着举碗,连苏浅浅都捧着她的糖水碗凑热闹。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屋子,温暖的烛光映照着每一张满足而充满希望的脸庞。屋外寒风凛冽,屋内却暖意融融,亲情弥漫。
饭后,一家子围坐在暖炕上,嗑着瓜子,吃着苏浅浅用饴糖和爆米花做的简易米花糖,说着闲话。这时,苏老爷子清了清嗓子,神色变得郑重了些:“趁着年节,一家人都在,我有两件事想跟大家商量商量。”
所有人都安静下来,看向一家之主。
“头一件,是关于几个小子的。”老爷子目光扫过苏新、苏景、苏杭、苏寒、苏云、苏舟,“咱们家如今日子宽裕了些,不能总让孩子当睁眼瞎。我寻思着,过了年,开春就把他们六个,都送到邻村李秀才开的蒙学堂去认几个字,明些事理。不求他们考取功名,但求不做愚昧之人,将来无论是种地、做买卖,还是学手艺,都能比别人强上一头。你们觉得咋样?”
这话一出,几个小子的眼睛瞬间亮了!读书,对他们来说曾是遥不可及的事情!苏云更是激动得小脸通红,他早就羡慕那些能读书的人了。
李氏和文氏和柳氏三个妯娌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赞同和喜悦。李氏开口道:“爹说的是!再难不能难孩子,读书是正路!”
苏屹安也点头:“是该如此。咱家现在供得起,让孩子们去试试。”
“好,那这事就这么定了。”老爷子欣慰地捋了捋胡须,“第二件,是关乎明年地里种什么。如今咱们有了酒楼这条稳定的路子,地里出产也得有个规划。大家都说说,咱家那几亩地,明年种啥好?”
苏靖和率先开口:“爹,玉米和豆子酒楼都要,价钱也好。尤其是豆子,做了豆腐,价值翻了几番。我看,咱家地可以多种些豆子和玉米。”
苏新比较稳重,想了想说:“二叔说的在理。不过,咱家自己的口粮也得保证。白面细粮吃着踏实,麦子还是得种一些。”
苏景快人快语:“多种玉米!产量高,咱家自己也爱吃!豆子也好,豆腐豆花我都喜欢!”他的话引得大家都笑了。
苏杭立刻附和:“对对对!多种玉米和豆子!玉米饼香,豆花嫩!”三句话不离吃。
一向沉默的苏寒言简意赅:“听爷爷和爹的。”但眼神表明他赞同多种值钱的作物。
小军师苏云则分析道:“爷爷,爹,二哥,我觉得可以这样:好地种一部分麦子保证口粮,剩下的地和稍微贫瘠点的地,都种上玉米和豆子。豆子能肥地,和玉米轮着种,地对咱也好。而且,豆子不挑地,产量也稳定。”
苏浅浅听着家人的讨论,心里也有了盘算。她开口道:“爷爷,爹,我觉得哥哥们说的都有道理。咱们可以合理安排。而且,咱家后院不是还能悄悄种点‘僧人’给的‘好种子’吗?那个长得快,产量更高,可以补充给酒楼。”她指的是空间出产,家人心照不宣。
苏舟也接着说:“种……种好吃的!”
最后,老爷子综合了大家的意见,一锤定音:“好!那就这么定!开春后,三亩好地种麦子,两亩种玉米,一亩半种豆子!后院的‘自留地’由浅浅看着弄。咱们啊,口粮要保,钱也要挣!争取明年日子更红火!”
这个决定让全家人都充满了干劲。有了明确的目标,有了稳定的收入,还有了让孩子们读书的希望,这个年,过得格外有奔头。
守岁的夜里,雪花依旧静静飘落。苏浅浅靠在窗边,看着窗外银装素裹的世界,又回头看看屋内欢声笑语的家人,心中一片宁静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