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宴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苏家的产业已如同蛰伏已久的猛兽,开始在盛京这片繁华之地亮出爪牙。
最先打响头炮的,是苏记粮行。
开业当日,位于西市口的苏记粮行门前,并未张灯结彩,也没有请舞龙舞狮,只在门口挂出了一块巨大的、黑底金字的醒目招牌,上书八个大字——“苏米如玉,缺一罚十”!
同时,一尊打造精巧、据说由官府核准认证过的“公道斗”被郑重地摆放在门前最显眼的位置。店内明码标价,无论是精米、糙米还是各类杂粮,价格都写得清清楚楚,童叟无欺。
此外,苏记还推出了“每日特价米”,价格比市面同等品质的米要低上一到两成,但限量供应。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般飞遍西市。起初还有人怀疑,但当第一个胆大的百姓用“公道斗”量米,发现果然足斤足两,甚至那米粒颗颗饱满、晶莹如玉时,口碑瞬间爆炸。
“快去看!苏记的米又好又便宜!还给足分量!”
“那‘公道斗’就在那儿摆着,谁都能去校验,做不得假!”
“不愧是忠勤世家,陛下亲封的县君家产业,就是实在!”
不过半日功夫,苏记粮行门前便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人声鼎沸,与对面门可罗雀的“丰泰粮行”形成了鲜明对比。
丰泰粮行,正是靖王府名下诸多产业之一,也是西市一带的老字号,往日生意颇为兴隆。此刻,掌柜看着对面摩肩接踵的景象,再看看自家店里零星几个老主顾,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掌柜的,他们这价格……我们是不是也……”伙计小心翼翼地提议。
掌柜的瞪了他一眼:“降价?我们丰泰是什么身份?跟一个刚进京的暴发户打价格战?自降身份!再说,他们那种赔本赚吆喝的买卖,我看能撑几天!”
话虽如此,他心中却也是焦躁不已,立刻修书一封,命人快马送往靖王府。
与此同时,位于东市的苏记锦绣阁也悄然开业。没有大肆宣传,却凭借着独特的设计、新颖的“限量定制”款式以及闻所未闻的“七日之内,不满意可退换”的售后新规,迅速在消息灵通的贵女圈中引起了热议。
“听说那锦绣阁的裙子,样式是独一份的,绝不会与人撞衫!”
“七日还能退换?这倒是稀奇,若是做得不合身,或是料子不喜,岂不是有了反悔的余地?”
“走走走,去看看!”
传统衣坊何曾有过这等规矩?锦绣阁此举,无疑是对旧有行规的巨大冲击。
靖王府内,书房。
萧策正在批阅从北境军中送来的加急军报,眉宇间带着一丝疲惫与冷肃。
王府长史恭敬地站在下方,汇报着今日苏家产业的动向,尤其是丰泰粮行受到的冲击。
萧策闻言,头也未抬,目光依旧停留在军报上,声音平淡无波:“商事小道,何须大惊小怪。她愿赔本赚吆喝,由她去。按市价应对便是,不必自乱阵脚。”
在他眼中,苏浅浅这些手段,不过是商贾惯用的伎俩,或许能一时得利,却难成气候。他堂堂靖王,掌控北境军权,参与朝堂机要,岂会真正将这点银钱得失和一个女子的“小打小闹”放在眼中?
他甚至觉得,宫宴上那番“躺着收钱”的言论,与此番行为结合起来看,此女或许有些急智,但终究格局有限,沉迷于商贾逐利之术。
长史见王爷如此态度,不敢再多言,躬身退下。
萧策放下军报,揉了揉眉心,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闪过麟德殿中那双清澈而平静的眼睛。片刻后,他嗤笑一声,将这点莫名的联想抛开。
一个有趣的、不服输的商贾之女罢了。还不值得他耗费太多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