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娘,这么多人欠我们家钱。”唐一乐合起账本,坐在陈慧娘用竹子做的小凳子上。
借出去的银子合计三十一两!都是在唐才基做生意很好的时候借出去的。
这么大的数目,陈慧娘最难的两年,竟然一个人都不还!
这些还是不是人啊?欠钱的人里,现在唐家坳里的富户就有两个。有钱硬是不还。
“还有没记账的也有一些。”
“为什么不记啊?”
“你爹不让。”
“你爹说,像李阿婆这样的情况,孤苦无依的,借了就借了。不必记账,也不用她还。”
这个李阿婆爱给他们家送菜,前几天就送了两把青菜。
“阿娘,我去把钱讨回来?”
“不用了,谁没有个难处。”陈慧娘开始削篾,她编得很快,篾不够用了。
她装作不在意的样子,其实她都去求过了,那一次满娃病得厉害,没有钱治病,都求遍了,没有人还钱。
只有于郎中见她可怜,赊药给她。
老天保佑,还好满娃没事。
其实她不想唐一乐去吃闭门羹,那种滋味不好受。
“阿娘,我来帮你。”满娃丢下小兔子,过来抓竹子。
“仔细手。边上边上。”陈慧娘拉他在旁边。
“去喂你的小兔子。”这八只小兔子已经能跑能跳了。
“它们已经吃饱了。”满娃嘟嘟嘴,要哭的样子。呜呜呜,人家只是只是想帮阿娘。
“弟,过来帮姐姐拿笋壳去有太阳的地方晒晒。”唐一乐把笋壳递给他,及时让满娃把眼泪逼了回去。
“好的。”他屁颠颠地拿了笋壳就跑,跑过来跑过去,把唐一乐剥的笋壳都搬到太阳底下。
有一只小兔子也跟着他蹦来蹦去,嘴里还啃着苦笋。
唐一乐发现这只兔子特别聪明,骂它好像还听得懂。
“阿娘,我们欠的钱还完了吗?”
“差不多了。”
吃完饭,唐一乐决定把陈慧娘编的东西拿去卖。先在村里试试看有没有人买。
村里会竹编的人也不多,她决定去试试水。
“卖簸箕咯,卖笸箩咯……”唐一乐把东西放在村头的老榕树下,开始吆喝。
村头的位置非常合适,不仅唐家坳的人会看到,路过的其他村的人也会看到。
“卖簸箕,卖菠萝……”跟着来的满娃也学着她喊。
稚嫩的童音说错的字音,让唐一乐乐得哈哈哈起来。
“多少钱一个啊?”一个邻村的人看了看,觉得手艺蛮好。
“簸箕,五文一个,笸箩四文一个,箕畚一个六文,两个十文。”
“能便宜点吗?”
“我们已经比市面上便宜两文了。”
“我要两个箕畚。”来人翻口袋掏钱。
“别买她的东西,她家东西都是女人做的。别被她骗了。”陈桂花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
这有关系?唐一乐站了起来。瞪了一眼陈桂花,看来上次打她打得轻了。
嘴真是欠。
“那我不买了。”想买的人把银子塞回口袋,转身就走。
“大娘,不管谁做的,不都是拿来用的吗?能用好用就行。”唐一乐拉住那人。
“我不买了。”大娘拉开唐一乐的手,慢慢走了。
“唉,果然,看不起女人的还得是女人。”唐一乐抱着满娃,叹了口气。
“你这破东西谁会买?叫你娘去买身估计还得点钱,这东西卖不了。”陈桂花过来得瑟,踢了一脚那些竹编。
“小心,我把你脚剁了!”唐一乐做了一个切的手势。
“坏人!”满娃啐了她一口。
“小野种!看我不打死你!”陈桂花作势冲上来。
唐一乐掰掰手指,嘎嘎作响。
陈桂花怕又被打,赶紧溜了。
摆摊半天了,一个都卖不出去。
“姐姐,饿。”满娃坐在箕畚里喊。
“再等一会我们就回去。”
过一会,做农活的中午回家吃饭,人会多一点。
“今天开业,买一送一咧。”唐一乐瞅着人渐渐多了,开始吆喝。
她还教满娃喊。
“买一送一,买一送一。”满娃觉得好玩,开始学舌。
东边来了一个扛锄头的大爷,“怎么卖啊?”
“簸箕,五文一个,笸箩四文一个,箕畚一个六文,两个十文。今天开业第一天,买一对箕畚送一个笸箩。”
“哦?挺好。来两个箕畚。”大爷放下锄头,倚着。
“先跟您说,这是我阿娘做的。”唐一乐提醒。
“不打紧,编得好,用竹也好,耐用就行。”看来大爷是识货的。
“谢谢您咧。”唐一乐把两个箕畚绑在一处,又把笸箩放到箕畚里,递给大爷。
“小丫头,手挺麻利。”大爷用锄头秉挑起箕畚走了。
终于开张了,唐一乐喜滋滋地把满娃拎过来捏了又捏。
“姐姐……”脸变形了。
陆续开始有人过来问价钱。
“两个笸箩怎么卖?”一个年轻的婶子问价。
“四文钱一个,您要两个给您算七文钱。”
“不是买一送一吗?”
唐一乐愁了,没有更小的东西送了,她看了看满娃手里的竹编小马。
那是陈慧娘编给他玩的,家里还有一个。
“把小马给姐姐好不好?回去叫阿娘给你编个青蛙。”唐一乐开始哄骗。
“好。”他把小马递给姐姐。满娃好骗,一骗就成。
“婶子,送您这个,回去给弟弟妹妹玩。”唐一乐把小马放进笸箩里。
“婶子谢谢你。只有一只吗?”看着逼真的小马,她开心道谢。如果还有倒是可以买两只。
拿回去,孩子肯定欢喜。不过只有一只,孩子们肯定会抢。
“您可以下午再过来,我回家拿。”唐一乐觉得这些可爱的小玩意儿可以多做一些。
“小姑娘,有箩筐吗?”一位阿婆问。
“没带出来,您是要带盖子的吗?”箩筐是拿来装能放久一点的东西,比如稻谷之类,有盖子比较好。
“想要一对,挑彩礼用。”
“现在开张价格,十七文一个,一对三十文。现在没有成品,可以做。您什么时候要?”装彩礼要做得精致小巧些,自然也贵些。
家里现成的都是大的,能装一百斤的大箩筐。
小箩筐目前还没成品,得定制。
“还能少点吗?过个四五天才要。”阿婆一家凑彩礼花了很多钱。
“三十文一对,外面要五十文呢。”
唐一乐跟阿婆大概的时间之后,就开始收拾东西。
午饭时间到,拿出来的东西卖了一半,收获七十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