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融入上海繁忙的车流,现代都市的节奏扑面而来。祁安的脸几乎要贴在车窗上,目不转睛地看着窗外那些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发出阵阵惊叹。
小云舒也被窗外快速移动的光影和色彩吸引,挥舞着小手咿呀不停。
他们入住的酒店位于外滩附近,房间的落地窗正对黄浦江,对岸就是鳞次栉比的陆家嘴金融中心。
放下行李,稍作休整,傍晚时分,一家人便漫步走向外滩。
当着名的“万国建筑博览群”真正矗立在眼前时,那种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感,是图片无法比拟的。
祁国栋抱着小云舒,黄莉雅牵着祁安,沿着宽阔的防汛墙缓缓走着。
夕阳的余晖为这些古典建筑披上了金色的外衣,与对岸陆家嘴极具未来感的霓虹闪烁形成奇妙的时空对话。
“爸爸,这些大楼好老啊,为什么还这么漂亮?”祁安仰头看着巨大的石柱和精美的浮雕。
祁国栋耐心解释:“因为它们承载着历史,每一块石头都可能有一个故事。你看它们的风格,有哥特式的、巴洛克式的、罗马式的……这就像一本立体的建筑教科书。”他指着其中一栋,“这里曾经是银行,那里是总会……它们见证了我们国家的一段特殊历史,也见证了上海如何从过去走到今天。”
黄莉雅则更关注细节,用手机拍下建筑优美的穹顶和窗棂,轻声对祁国栋说:“这些建筑的维护和活化利用,真的很见功力。既保留了风貌,又赋予了新的功能,值得我们榕华在老城改造中学习。”
华灯初上,对岸的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中心等建筑依次点亮,璀璨的灯光倒映在江面上,波光粼粼,如梦似幻。
江风拂面,带来一丝凉意,也带来了这座城市磅礴的生命力。
祁国栋揽着妻子的肩膀,看着眼前震撼的景象,心中涌起的不仅是游客的赞叹,更有作为同行对这座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平的敬佩。
第二天,他们穿过江底隧道,登上了上海中心大厦的观光层。
站在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高楼之上,俯瞰整个上海,城市脉络尽收眼底。黄浦江如一条玉带蜿蜒,高楼大厦如同森林里的树木。
祁安兴奋地寻找着昨天去过的外滩,“妈妈,你看,那些大楼变得好小!”
小云舒似乎也被这开阔的视野感染,在爸爸怀里不安分地蹦跳。
祁国栋看着脚下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对黄莉雅感慨:“这就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奇迹。高度背后,是科技、是经济、是无数人的奋斗。榕华要走的路径很长。”
黄莉雅点头:“但每一步都要走得稳,就像这些高楼,根基最重要。”
领略了上海的“高度”,他们又去感受上海的“温度”。
钻进城隍庙熙熙攘攘的人流,九曲桥、湖心亭、各式各样的特色小店,充满了浓郁的市井气息和人烟味。
祁安对南翔小笼包的制作过程看得入迷,黄莉雅则对老字号的金饰、工艺品颇感兴趣。他们挤在人群中,品尝着五香豆、梨膏糖,感受着这座国际大都市接地气的一面。
行程中,还有插曲。
祁国栋听闻上海有一个着名的“梧桐区”,拥有大片保存完好的老洋房和历史街区,经过城市更新后,成为了集文化、休闲、商业于一体的活力区域。他特意抽出一个上午,要求家人一起去走走。
漫步在梧桐掩映的安静街道,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
一栋栋风格各异的老洋房静静矗立,不少被改造成了设计工作室、精品咖啡馆、画廊或特色餐厅。既保留了历史风貌,又注入了崭新的产业活力,整个区域散发着优雅、精致而从容的气息。
祁国栋看得格外仔细,他甚至走进一家由老洋房改造的社区邻里中心,里面不仅有便民服务,还有社区食堂、儿童活动空间和一个小型的公共图书馆,居民在此下棋、看书、聊天,其乐融融。
“莉雅,你看,”他低声对妻子说,“这种城市‘微更新’的模式,不是大拆大建,而是精耕细作,既留住了乡愁,又提升了功能和生活品质。我们榕华的老城区,特别是那些有历史价值的片区,完全可以借鉴这种思路。”
黄莉雅看着丈夫眼中重新燃起的、带着思考光芒的神采,知道这次旅行于他而言,绝不仅仅是休息,更是一次开阔眼界、激发思路的“游学”。她微笑道:“是啊,这种尺度让人感觉很舒服,有烟火气,也有格调。”
“这次出来,真好。”黄莉雅轻声说。
“嗯,”祁国栋应道,目光看着前方湿漉漉的路面,延伸向远方,“回去后,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得更好。”他的语气平和,却蕴含着力量。
上海的繁华渐渐被抛在身后,下一站,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