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陈承安把回到帝都做回大少爷的顾博、雷虎还有小胖子庞勋再次从府中捉了回来。
小胖子是符文师,雷虎和顾博这俩是绝对优秀的苦力。
这次工部重组天工院,陈承安必须把自家的天下商会参与其中,为了避免麻烦,陈大少进宫与陛下特意将此事言说一番,这次算是举全国之力去做事,但是很多时候可以动用民间的一些力量,比如商队、运输方面,民间力量已经是成规模的行业,有了这些帮助,王朝可以先行征用,如此依赖遍布全国的商队、货栈、镖局,成为探矿使们最好的掩护和信息来源。陈福利用商业网络,不动声色地收集各地的地质传闻、奇物信息,源源不断地汇总到工部和天工院总部进行分析筛选。商会的庞大资金流,则为勘探和后续可能的开采、运输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陈承安安排陈福与工部相关人员接洽,所谓合作,完全都是陈承安不收银子免费帮忙,为的就是暗网的发展,也防止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说白了,便是日后陛下知道了是自家商队参与其中,但是自家从头至尾分文不取,陛下便不会再说其他的了。
这样一来,镖局、商行的口碑先站住脚,日后钱肯定会源源不断地赚回来。
如此大规模的勘探行动,尤其是深入一些门阀势力盘踞的传统矿区或“禁地”,自然引起了强烈反弹。门阀试图利用地方势力阻挠勘探、封锁消息,甚至派出高手袭扰。但在早有准备的暗部护卫和部分被“敲打”后态度暧昧的地方官员“睁只眼闭只眼”下,大部分阻碍被化解,勘探工作仍在艰难而坚定地推进。门阀们开始意识到,陈承安在工部,绝不仅仅是“避风头”,他是在挖掘他们赖以垄断资源的根基!
这把火,指向帝国深埋地下的财富与力量,为未来的“钢铁洪流”积蓄着最原始、最关键的燃料。每一次矿脉的发现,都意味着天工院的蓝图又坚实了一分。
而这次勘探,陈承安竟然发现了一个秘密。
原本他就发现最近几年人间界的天地灵气浓度有所变化,而且在缓缓增长中。
而天地灵物的发现几率也有所提升,原本一些枯竭的灵石矿竟然又有灵石产出。
陈承安猜测,这与天元界通道关闭有关,写信问了陈老爷子,老爷子的回答坐实了陈承安的猜想。
当吏治整顿初见成效,勘探队伍深入九州之时,陈承安在工部架构内,点燃了最具颠覆性的第三把火,新设“天工机造司”!此司直属于尚书,独立于工部传统的虞部(山泽)、水部(水利)、屯田(工程营造)等诸司,地位超然。
其保密级别列为绝密。
而火烨和器阁的那些匠人则是秘密入驻天宫院, 火烨出任天工机造司的首任主官!他带来的那批核心器阁修士和工匠,成为了这个新司的骨干。他们的到来,意味着修真界最顶尖的炼器、阵法技艺,开始系统性地融入世俗王朝的军工体系。火烨那标志性的狂热眼神,终于找到了最广阔的试验场。
当这份天工机造司的规划与发展报告出现在帝辛的案头,这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大周天子罕见地露出了一种无法言语的表情。
原来,战争还可以呈现这样的形态,原来,发动战争的钱财还可以这样用,原来,战争的潜力是如此之大,原来,征服并不是马踏连营,而是以绝对强势的态度从天空、地面、水面全方位碾压。原来对于不臣者是可以用绝对实力进行抹除的。
报告很快就被帝辛在一种肉疼的状态下批准而且立即着手开始研发。不过这个研发过程会很长,因为牵扯到的东西太多,研究量也会非常巨大。
陈承安给出了指示,所有的研发的人员都是天宫院的瑰宝,整个过程即便是可以适当放缓研发进度,一定要保证人员安全。
另外,研发的所有器材,因为是阵法的关系,要设置敌我识别系统以及自毁系统。研发的载具要拥有逃生系统。陈大少第一次在这个世界上提出了人机界面这个概念,这句话让那些醉心研发的匠人们惊为天人。
机造司成立伊始,就锁定了几个足以改变战争形态和国家战略的核心研发项目:
“鸾鸟”级装甲两栖飞舟, 这是重中之重!目标是打造一种由精纯灵石驱动、篆刻浮空与疾风阵纹、可载人载物、兼具高速机动与一定防护、攻击能力的空中载具。这将彻底颠覆传统的陆路行军和战场投送方式。火烨亲自挂帅,解决核心动力炉小型化、阵纹与船体材料融合、空中稳定性等难题。
“开山”级弩炮,搭载在装甲飞舟,就是舰炮,搭载在要塞城墙就是要塞炮,具备破甲、破魔、二次爆破、溅射伤害、远程投送等功能。
“磐石”型灵纹重甲。 研发一种以特种合金(玄铁精、星辰砂为主)铸造,全身关键部位篆刻防御、力量增幅、甚至小型反伤阵纹的重型步兵\/骑兵甲胄。目标是打造一支刀枪难入、力大无穷、冲击力恐怖的“钢铁洪流”。难点在于阵纹的持久性、与甲胄的完美契合、以及成本控制下的量产可能。
“惊蛰”便携式攻伐阵盘: 开发一种可由小队士兵携带、快速布设、激活后能释放强大范围控制技能(如重力场、雷暴、地刺)或防御屏障(如光盾、迷雾)的阵盘。旨在为步兵提供战术级的术法支援,弥补普通军队面对修士或精锐时的劣势。与磐石重甲相结合进行敌我识别,关键在于阵盘的稳定性、能量储备(灵石消耗)以及傻瓜式操作。
“方寸”超级传送阵网络(长远规划): 这是最为宏大、也最困难的项目。目标是借鉴修真界的传送阵原理,在全国主要战略节点(如京城、重要边关、大型矿区、天工院)架设超远距离、可定期稳定运行的巨型传送阵。一旦成功,帝国的兵力、物资投送能力将发生质变,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将达到空前高度。目前处于理论验证和核心空间阵纹解析阶段,需要海量资源和顶尖阵法师的投入。
陈承安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在原本动力阵法的基础上研发动力元炉,作为快速替换形式的动力总成,动力元炉可以用并联或者串联的形式作为多种帝国战争器械的核心动力源。
这是一场进步,这个动力元炉的理念以及陈承安结合阵法和炼器提出来的工作形式让火无极再也坐不住了,带着器阁长老团特意跑到了京城,这次他亲自面见大周天子,死乞白咧地非要参与研发,帝辛一直不肯松口,双方陷入僵局。
陈承安只得从中斡旋,最后还是达成了一致,因为毕竟天工机造司的核心骨干还是人家器阁大长老的嫡孙,真得罪了火无极,凭借器阁强大的财力和人力,谁先研发出来还不一定,到时候得不偿失,这定然不是皇家想看到的。而且器阁的诉求不多,只是这种核心动力元炉器阁器阁可以研发制造并是用在器阁出品的器具当中。
陈承安向帝辛提出建议,帝国出品的是军用级别,其制造精度等级,输出动力能力做一个限制,器阁只能生产、使用限制以下的动力元炉,若是超出限制,便可认定为僭越,因此而获罪。
这一条款被双方签署在约定之内,以火无极的老奸巨猾自然明白这一限制的意义,当下愉快地答应了。
器阁彻底参与到研发当中,当然,这一切还是秘密进行。
确定了工部的相关事宜,国家机器全速运转,绝对的资源倾斜,不计代价地投入,如此一来天工机造司享有工部最高优先级的资源调配权。源源不断从各地勘探点运回的特种矿石、陈福商会不惜血本从修真界黑市或特殊渠道采购的天材地宝、以及户部在皇帝默许下“挤”出来的巨额拨款,都优先供应给机造司。天工院那片巨大的地基上,第一批拔地而起的建筑,就是机造司的核心工坊和试验场,日夜灯火通明,锤打声、机括运转声、偶尔的爆炸声(试验失败)不绝于耳。
这一切的保密工作做得很好,而且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是不寻常的资源调动和密不透风的那种保密姿态,还是让门阀与世家感到的震撼与恐惧。
随着时间的推移,保密工作做的再好,那些嗅觉灵敏的门阀世家还是从中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当天工机造司成立及其研发目标的消息通过各种渠道传到门阀耳中时,尽管是模糊的无法证实的传言,但这些消息引起的再不是嘲讽,而是深深的震撼和难以遏制的恐惧!他们终于看清了陈承安的真正意图——他并非退缩,而是要在他们无法理解的工部合格清水衙门,用这样一种方式打造出足以彻底粉碎他们武力依仗、颠覆现有权力格局的“神兵利器”!飞舟意味着空中霸权水中主宰,灵纹重甲意味着地面无敌,便携阵盘意味着军队术法化,传送阵意味着帝国力量瞬间直达!这不再是简单的权谋斗争,这是一场关乎未来谁主沉浮的“器”之革命!
工部衙门内,陈承安站在巨大的帝国疆域图前,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探矿使的路线和初步发现。身后书案上,是火烨送来的最新一份关于“鸾鸟”飞舟龙骨材料强度测试的报告,字里行间透着兴奋与焦灼。
荀彧悄无声息地走进来,将一份密报放在案头:“侯爷,门阀几家核心家主,三日前在‘听雨轩’密会超过三个时辰,议题…主要围绕如何遏制甚至破坏天工机造司。其中,王家提议动用其在北境边军的影响力,以‘资敌’或‘劳民伤财’为由,在朝堂上发难。李家则倾向…更直接的手段,目标可能是火烨大师或核心工坊。”
陈承安的目光从地图移到那份密报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规律的笃笃声。窗外,天工院的方向,隐约传来锻造的轰鸣。
“让他们闹。”陈承安的声音平静无波,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吏治已清,矿脉在握,重器在铸…他们越急,越证明我们走对了路。告诉严嵩,盯紧那些人,尤其是李家。告诉火烨,机造司的护卫等级提到最高,允许他动用‘雷火卫’。至于朝堂上的口水…”
雷火卫是天工机造司专属护卫,成员完全由原龙骧军的白云城出身修士组成,原本这些修士陈承安将他们带到了镖局当中,后来又从镖局里重新筛选出来的,经过层层筛选,一共一百人,这些人都是跟着陈承安起家的班底,陈承安组建雷火卫是奏报了朝廷的,雷火卫分近卫和侍卫,近卫就是那一百名修士,侍卫则是负责外围布放的。
无论近卫还是侍卫,这些人一旦进入雷火卫便被要求不得外出,平日里只呆在天工院里训练,如果有外出要求,则是必须退出雷火卫之后一年才可以放出来,这是对侍卫的规定,侍卫由朝廷和工部派遣。
内卫是修士,这些修士完全是陈承安的亲信,这些人被陈承安教导修行,完全在天工机造司里面修行闭关,一时半会儿也没必要外出,需要什么陈大少直接安排人提供便是。没办法,为了保密陈承安也是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