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4月,蒲甘北部,原本荒无人烟的几处靠近大河的平原地带,如今已是厂房林立、烟囱高耸、机器轰鸣。半年的时间,在钟铭那bug般的随心所欲空间和钱鑫脑子里那加强版豆包AI的双重加持下,这片被钟铭戏称为原时空罪恶之源的土地,正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完成着从原始农耕到初步工业化的跨越。
其中,最大的工业园区,一号工业谷内,景象堪称魔幻。一边是穿着统一蓝色工装、操着各地口音的华人华裔工人们在流水线上忙碌,另一边,则能看到钟铭偶尔溜达过来,看似随意地拍拍一堆矿石或者废旧金属,下一刻,这些原材料就在他意念操控下,于空间内完成分离、提纯、合成,变成特定规格的合金钢锭、高纯度硅棒或者特种陶瓷构件,再由他放出,最后让人送入各个加工车间。
钟铭还时常对钱鑫美其名曰:咱这金手指就是铭爷独家高效物料处理中心。
近段时间钱鑫除了去各个工厂,其他时间则经常坐镇在刚刚建成的技术研发中心,也就是计划中未来的蒲甘科学院------一栋三层的水泥小楼,里面摆放着根据他提供的图纸、由港岛采购和部分自产零件组装起来的大型计算机(占地半个房间,运算能力大概相当于后世一台普通计算器,但在这个时代已是逆天)。他每天对着图纸和数据,将豆包AI里那些超越时代的技术,小心翼翼地成这个时代能够理解并实现的工艺文件。
铭爷,你说,咱们这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点?钱鑫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指着墙上挂着的蒲北工业体系规划图,从采矿冶金、到机械制造、化工材料,再到如今的电子管、半导体……这简直是打算把别人几十上百年的工业道路压缩成了几年甚至更短。
钟铭正拿着一块刚刚下线、还带着余温的集成电路基板(雏形)当飞盘玩,闻言浑不在意地撇撇嘴:怕啥?有挂不用,过期作废!再说了,咱们现在要人有人(火先生从港岛源源不断送来的整个东南亚招聘来的华人华裔),要材料有材料(空间合成或者分离,几乎是无限供应),要技术有技术(钱鑫的加强版豆包AI),不抓紧时间把架子搭起来,难道等鹰酱,大毛或者约翰牛反应过来,跑来阻止咱们一统蒲甘?如果是出现那种情况,咱们虽然不怕他们,可那样也会拖慢咱们的节奏和计划,所以,咱们尽可能避免。
他说的要人有人,确实是个意外的惊喜。火先生利用其在东南亚庞大的人脉网络,以、开拓新家园等名义,半年来已将超过十五万华人华裔青壮及其部分家眷,通过各种渠道秘密输送到了蒲北。这让钟铭感叹,让火先生参与计划,这真是走的非常正确的一步棋。这要是让自己等人来做这些事,那就非常难了。
这些华人华裔,成为了蒲北工业建设和军队扩编最坚实的人力基础。加上之前控制的本地人口,蒲北实际控制区人口已接近九百万,虽然距离钟铭理想中的全产业链所需仍有巨大差距,但支撑起一个高精尖版本的工业体系,已然具备了初步条件。
并且钟铭和钱鑫还在华人华裔中开设了多个学习培训班,希望他们能够加强知识储备以及提升技术。钟铭可是希望未来的蒲甘,华人整体作为第一等阶级构成国家稳定的基石。至于其他的民族,呵呵,老老实实卖苦力干活或者老老实实的去农场种地吧。
此刻,在戒备森严的特种航空器制造厂内,一群从家里边和港岛高薪来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其中不少是钱鑫利用领先这个时代数年的技术资料从欧美来的华人专家),正围着几架外形流畅、闪烁着金属寒光的战机原型机忙碌着。
铭爷,鑫爷!负责此处的原家里边的一位普通航空工程师,如今是蒲北航空工业总工的陈工激动地跑过来,咱们基于米格-19改进的G-1型战机,首批三架原型机总装完成!初步测试,性能全面超越原版!尤其是雷达和火控系统,采用了部分我们自产的半导体元器件,探测距离和锁定精度提高了至少百分之三十!如果……如果钱工提供的那个主动雷达制导导弹技术能完全实现,咱们就能领先鹰酱和大毛很多年,率先搞出超视距空战能力!
钟铭看着那几架散发着工业美感的战机,心里美得冒泡,表面上却故作深沉地拍拍陈工的肩膀:老陈,干得不错!不过眼光要放长远,米格-21……哦不,是咱们下一步的G-2型的设计也要抓紧!咱们的目标,可不只是让未来蒲北的天空,连只苍蝇飞过都得经过咱们的批准,更希望未来咱们的空军部队能够做到老祖宗所说的那句,‘寇可往,我亦可往。’,到时候,哼哼,咱们祭祖的时候都可以骄傲的来上一句,列祖列宗在上,后辈没给祖先丢人。
陈工听了钟铭的话也是意气风发,只想着赶紧继续工作,未来领先各国更多。不过陈工的心里也有些纳闷,‘寇可往,我亦可往’这么提气的话到底是哪位老祖宗说的。(毕竟人家陈工也没看过那部《汉武大帝》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