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襄阳城,在晨曦的映照下,巍峨耸立,城墙上旗帜猎猎作响,“杨”字大旗随风舞动。城中,二十四万大军枕戈待旦,元帅李牧身披银色鱼鳞甲,
内衬玄色战袍,腰间悬着一柄削铁如泥的长剑,大步迈向议事厅。副帅谢安身着青色儒袍,手持羽扇,神色镇定,与诸将一一打过招呼后,走到李牧身旁。
厅内,宇文成都、应龙等大将身着厚重铠甲,腰间佩剑或手持兵刃,神色冷峻。军师周辉、于谦、杜预围在巨大的舆图前,舆图上,
襄阳城周边的山川、道路、敌军营地被标注得密密麻麻,红线如蛛网般交织,代表着朱元璋大军的动向。
“朱元璋此番卷土重来,率二十九万大军,还有韩世忠、周瑜等为水军都督,徐达、孙武为元帅,郭子仪、苏烈等为副帅,
麾下猛将如云,来意不善呐。”于谦神色凝重,手指点在舆图上敌军营地的位置,“他们距襄阳城仅一百五十里,安营扎寨,恐怕不日便会攻城。”
杜预微微颔首,补充道:“襄阳城虽固若金汤,粮草充足,但敌军势大,不可掉以轻心。我军当以守为攻,利用城防优势,消耗敌军兵力,再寻战机。”
李牧目光扫过诸将,沉声道:“应龙,你率三万兵马守东门,管毅、公孙羽为副将;宇文成都,你率三万兵马守南门,
姜松、薛刚为副将;盘千月,你率三万兵马守西门,贾演、仇文为副将;路法,你率六千精锐骑兵为机动,随时支援各城门;
郑和率九万水军严守汉水,防止敌军从水路突袭,杨正武协助郑和;周辉、于谦、杜预随我守北门,御敌主力。诸位务必坚守岗位,不可有失!”
诸将齐声领命,声音震得议事厅嗡嗡作响。
三日后,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朱元璋大军已如潮水般涌至襄阳城下。二十九万大军列阵,绵延数里,军旗蔽日,刀枪如林。
徐达身着黑色金边铠甲,骑在高头大马上,身旁孙武、郭子仪等将簇拥。他手举长枪,指向襄阳城,
高声喝道:“杨滔逆贼,据州郡以自重,今日便是你的末日!城破之时,玉石俱焚,莫要怪我等无情!”
李牧立于北门城楼,冷笑一声,回敬道:“徐达,你等妄图以多欺少,襄阳城岂是那么容易攻破的?
今日便让你见识见识我军的厉害!”言罢,挥手下令,城上弓箭手万箭齐发,箭雨如蝗般扑向敌军。
朱元璋麾下大将玄天邪帝催马出阵,手中长刀寒光闪烁,舞动间将箭矢纷纷打落。“某乃玄天邪帝,谁敢与我一战?”
宇文成都见状,手持凤翅鎏金镗,催动胯下赤炭火龙驹,如一道黑色闪电冲下城楼。“我乃宇文成都,来会会你这狂徒!”两马相交,
宇文成都的凤翅鎏金镗带着千钧之力,直劈玄天邪帝,玄天邪帝举刀格挡,“当”的一声巨响,火星四溅,刀镗相交之处,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宇文成都力大无穷,每一击都虎虎生风,玄天邪帝刀法精湛,身形灵动,两人你来我往,战了五十余回合,难解难分。
徐达见玄天邪帝一时难以取胜,下令攻城。士兵们推着云梯,抬着攻城锤,呐喊着冲向城墙。
郭子仪率五万兵马攻北门,韩世忠率七万水军从汉水逼近,试图与陆上军队形成夹击之势。
北门之下,于谦对李牧道:“敌军来势汹汹,我军可先以滚木擂石、热油等物阻挡其攻势,再派精锐出城突袭,挫其锐气。”
李牧点头称是,当即下令。城上,滚木擂石如雨点般落下,砸向攻城的士兵,热油倾盆而下,瞬间点燃了靠近城墙的敌军,惨叫声此起彼伏。
郭子仪见状,催马向前,亲自督战。他挥舞长枪,激励着士兵们的士气:“将士们,冲啊!攻下襄阳城,重重有赏!”就在这时,
路法率六千精锐骑兵从侧翼杀出,马蹄声如雷,尘土飞扬。骑兵们手持长枪,直插入郭子仪军的侧翼,一时间,敌军阵脚大乱。
郭子仪急忙回师抵挡,与路法战在一处。郭子仪枪法稳健,路法锤法刚猛,两人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而城上,李牧见敌军攻势稍缓,又令士兵用强弩射击,弩箭威力巨大,一箭便能穿透数人,敌军死伤惨重。
东门之外,应龙率士兵死守。朱元璋麾下大将黄飞虎骑着五彩神牛,手持长朔,冲至城下,长朔一挥,便将城上扔下的滚木击飞。
管毅见状,催马出阵,手持长枪,直刺黄飞虎。黄飞虎侧身避开,长朔回刺,管毅举枪格挡,
两人战了三十余回合,管毅渐渐不敌。公孙羽见状,提枪上前助战,两人合力,才勉强与黄飞虎战成平手。
南门之外,宇文成都与玄天邪帝仍在激战。姜松见城门吃紧,对薛刚道:“我去支援宇文将军,你在此坚守!”
说罢,手持八宝玲珑枪,催马冲向战场。姜松枪法精妙,一枪刺出,如毒蛇吐信,玄天邪帝顿感压力倍增。
宇文成都见姜松来援,精神大振,凤翅鎏金镗舞得更急,两人前后夹击,玄天邪帝渐渐露出败势。
西门之外,盘千月率士兵抵抗。朱元璋麾下大将张子枫骑着滴血踏雪驹,手持紫金玄凤枪,冲至城下,枪尖连挑,数名守城士兵应声倒下。
贾演见状,催马出阵,麒麟枪直指张子枫:“休要张狂,看枪!”张子枫举枪迎战,两枪相交,火花四溅。仇文也率援军杀出,三人战成一团。
汉水之上,郑和率九万水军严阵以待。韩世忠率七万水军逼近,战舰如林。郑和站在旗舰之上,
高声下令:“放箭!”顿时,万箭齐发,射向韩世忠的水军。韩世忠毫不畏惧,令士兵举盾抵挡,同时指挥战舰靠近,准备登船作战。
杨正武见状,对郑和道:“敌军来势凶猛,我率三千精锐水兵,从侧翼突袭,扰乱其阵脚。”郑和点头应允。
杨正武率水兵驾驶快船,如离弦之箭般冲向韩世忠的水军侧翼,水兵们手持长刀,跳上敌船,
与敌军展开近身肉搏。韩世忠急忙分兵抵挡,一时间,汉水之上杀声震天,血水染红了江面。
激战持续了整整一天,朱元璋大军虽攻势猛烈,但襄阳城守军凭借坚固的城防和顽强的抵抗,一次次击退了敌军。夜幕降临,
徐达见攻城无果,只得下令撤军。士兵们拖着疲惫的身躯,退回营地。襄阳城上,李牧望着远去的敌军,对诸将道:“今日虽击退敌军,
但他们定然不会善罢甘休。明日,敌军定会发起更猛烈的进攻,诸位务必加强戒备,不可有丝毫懈怠!”诸将齐声应诺,目光坚定,准备迎接更残酷的战斗。
回到营地,徐达召集诸将议事。“襄阳城守将李牧果然厉害,今日我军竟未能讨得半点便宜。”徐达眉头紧锁,神色凝重。
孙武轻抚胡须,沉思片刻后道:“襄阳城城高池深,粮草充足,强攻难以奏效。我军可分兵两路,一路继续攻城,吸引敌军主力;
另一路绕至襄阳城后方,切断其粮草补给线,断其粮草,待其军心大乱,再一举攻城。”
徐达点头赞同:“此计甚妙!郭子仪,你率五万兵马,明日继续攻打北门;苏烈,你率三万兵马攻打东门;朱棣,你率三万兵马攻打南门;
韩世忠,你率七万水军继续封锁汉水;我与孙武、朱八戒率五万兵马,绕道襄阳城后方,切断其粮道。诸位务必小心行事,不可暴露行踪。”
诸将领命而去,各自准备。而襄阳城内,李牧也在与众将商议对策。于谦道:“敌军今日受挫,明日定会改变策略。
我料他们可能会分兵切断我军粮道,元帅可派一支精锐部队,埋伏在粮道附近,若敌军来袭,便可前后夹击。”
李牧颔首:“正合我意。路法,你率八千精锐骑兵,埋伏在粮道两侧的山林中,若有敌军来袭,不可轻举妄动,待敌军进入埋伏圈,再一举杀出。
应龙,你率两万兵马,在城内待命,若粮道有警,立刻出城支援。”
众人商议已定,各自回营休息,准备迎接明日的大战。
次日清晨,朱元璋大军再次兵临襄阳城下。郭子仪率五万兵马,呐喊着冲向北门,士兵们抬着云梯,推着攻城锤,不顾一切地冲向城墙。
城上,李牧亲自督战,指挥士兵用滚木擂石、热油等物阻击敌军。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城墙上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与此同时,苏烈率三万兵马攻打东门,朱棣率三万兵马攻打南门,战斗同样激烈。而徐达与孙武、朱八戒则率五万兵马,悄悄绕道襄阳城后方,寻找粮道。
路法率八千精锐骑兵埋伏在粮道两侧的山林中,静静地等待着敌军的到来。突然,远处尘土飞扬,
徐达的军队出现了。路法握紧长枪,低声下令:“准备战斗,听我号令,不可轻举妄动!”
当徐达的军队进入埋伏圈后,路法一声令下:“杀!”八千精锐骑兵如猛虎下山般冲了出来,长枪如林,直刺敌军。
徐达没想到会中埋伏,顿时阵脚大乱。但他很快镇定下来,指挥士兵抵抗。
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喊杀声震得山林都在颤抖。就在这时,应龙率两万兵马从城内杀出,前后夹击徐达的军队。
徐达见势不妙,急忙下令撤退。路法和应龙乘胜追击,斩杀敌军数千人,徐达的军队狼狈逃窜。
而在襄阳城下,郭子仪等将领得知粮道被袭,军心大乱。李牧见时机已到,下令:“出城反击!”城门大开,
宇文成都、应龙等将领率大军冲了出去,如猛虎下山般扑向敌军。朱元璋大军腹背受敌,顿时全线崩溃,士兵们纷纷逃窜。
徐达见大势已去,只得率领残军退回营地。这一战,朱元璋大军损失惨重,士气低落。而襄阳城守军则士气大振,成功抵御了朱元璋的第四次进攻。
回到营地后,徐达满脸沮丧,对诸将道:“此次进攻又失败了,襄阳城实在难以攻克,诸位有何良策?”
孙武沉思片刻后道:“襄阳城短期内难以攻破,我军可先退回荆南四郡,休整军队,补充粮草,再寻战机。同时,可派人潜入襄阳城,打探敌军虚实,扰乱其军心。”
徐达无奈地点点头:“也只能如此了。传令下去,全军退回荆南四郡。”
而襄阳城内,李牧与众将正在庆祝胜利。李牧端起酒杯,对诸将道:“此次能击退朱元璋大军,全赖诸位齐心协力。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朱元璋定然不会善罢甘休,我们必须加强城防,厉兵秣马,
诸将齐声应和,声音响彻整个襄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