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叫綦溪的人,他有个怪癖——走路时总是踮着脚尖,人称“綦溪利跂”(注:利跂就是踮起脚尖的意思)。他不是为了长得高些,也不是为了显得挺拔,而是因为他坚信:“脚不沾地,方能超凡脱俗!”
綦溪逢人便宣传他的理论:“你们这些脚踏实地的人啊,永远达不到我这种境界。看我,踮着脚尖,离天更近三尺,思想都比你们高贵!”
邻居老王摇摇头:“綦溪啊,你昨天踮着脚去集市,摔了三次,买的鸡蛋全碎了。”
綦溪不屑一顾:“俗人!我在练习轻功的第一步,你懂什么?”
一天,村里传来消息:县太爷要来视察,还要举办一场“全村才艺大赛”,获胜者能得到十两银子的奖赏。
綦溪眼睛一亮,拍案而起(当然,是踮着脚拍的):“这是我展示利跂之道的大好机会!”
他决定准备一个节目——踮脚舞。为此,他开始了严格的训练。
第一天,他踮着脚在村里走来走去,结果踩到了李婶家的鸡窝,鸡飞狗跳中,他被一只大公鸡追了半条村。
第二天,他尝试踮脚跳绳,才跳了三下就失去平衡,一头栽进了张大爷的菜地,压扁了两棵大白菜。
第三天,他发明了“踮脚耕作”,结果把王老汉的秧苗踩得东倒西歪,王老汉举着锄头追了他整整一下午。
比赛前一天,綦溪决定挑战高难度——踮脚走钢丝。他在两棵树之间系了根绳子,刚上去就“噗通”一声摔了个四脚朝天,正好被路过的小孩子们看到,笑得前仰后合。
“你们这些凡人不懂!”綦溪揉着摔疼的屁股,嘴硬道:“等我成功了,看你们还敢笑话我!”
大赛当天,全村人都聚集在广场上。县太爷端坐台上,捋着胡须等待表演。
第一个上场的是铁匠大牛,他表演胸口碎大石,赢得一片喝彩。
第二个是绣娘小芳,她蒙着眼睛绣出了一幅精美的鸳鸯图,县太爷连连点头。
轮到綦溪了。他深吸一口气,踮着脚尖,一摇三晃地走上台。
“县太爷,各位乡亲,今日我表演的是——綦溪利跂之舞!”说罢,他开始踮着脚旋转、跳跃。
起初,大家还觉得新鲜,但没多久,綦溪就因重心不稳开始左摇右摆。他拼命想保持平衡,手臂像风车一样乱挥,表情从故作高雅逐渐变得狰狞扭曲。
“看我这一招——金鸡独立!”綦溪单脚踮起,结果不到三秒就像个陀螺一样转了起来,根本停不下来。
“啊啊啊救命!”綦溪边转边喊,眼看就要摔下台去。
说时迟那时快,卖豆腐的刘嫂正好端着一板豆腐经过台前。綦溪不偏不倚,一屁股坐在了豆腐上——顿时,豆腐四溅,綦溪全身沾满了豆腐渣,活像个人形豆腐脑。
全场静默三秒,随即爆发出震天大笑。县太爷笑得直拍大腿,差点从椅子上滑下来。孩子们笑得在地上打滚,连一向严肃的村长也憋不住笑,假牙都喷了出来。
綦溪满脸豆腐渣,狼狈不堪地坐在那里,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愚蠢。
县太爷擦着笑出的眼泪说:“綦溪啊,你这表演确实独特,不过获胜者是——”他顿了顿,“绣娘小芳!”
綦溪羞愧难当,正要溜走,县太爷却叫住了他:“等等,我还有个特别奖——最佳搞笑表演奖,非你莫属!”说完,赏了他五两银子。
綦溪拿着银子,百感交集。那天晚上,他破天荒地平踩着脚走到刘嫂家,把五两银子全赔给了她,还帮老王修好了鸡窝,帮张大爷补种了白菜。
从此,綦溪再也不踮着脚走路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他笑着说:“我总算明白了,綦溪利跂这个成语,不是教我们脱离实际、故作清高,而是提醒我们:做人要脚踏实地,否则迟早会摔跟头!”
后来,綦溪成了村里最务实的人,他的故事也代代相传,成为了“綦溪利跂”这个成语的搞笑版解释——那些自命清高、脱离实际的人,终究会闹出笑话,还是脚踏实地最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