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针一号”传回的数据包,像一剂强效肾上腺素,注入了“熵减基金会”这个一度陷入低迷的庞大躯体。那份高达7西格玛的显着性、那完美拟合预设模式的曲线、那几乎为零的平台干扰读数——这些冰冷而精确的数字,比任何激昂的演说都更具力量。
在“北极星”基地,成功的喜悦是爆炸性的,却又被迅速引导回严谨的轨道。南曦没有给团队太多庆祝的时间,她立刻组织人手,对这次小型实验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复盘分析。志愿者们虽然疲惫,但眼中都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阿米娜在实验报告中写道:“这一次,我感觉我们不是在‘推动’什么,而是我们本身就‘是’那股螺旋的力量。”陈凯则对南曦说:“博士,这比拿十个世界冠军都爽!我们接下来要干什么?干票更大的吗?”他的语气中充满了跃跃欲试的渴望。
里奥的感受更为深沉,他在小组分享会上说:“当一百个人的呼吸和心跳仿佛融为一体时,我感觉到的不再是‘我们’,而是一个更大的‘存在’。个体并没有消失,而是像音符融入交响乐……这种体验本身,就是最大的回报。”
这些反馈,连同那些无可辩驳的数据,被整理成一份厚厚的内部报告,代号“北极星之光”。林登将这份报告,以及王大锤关于“探针一号”平台完美运行的技术确认,还有顾渊关于此次意识场“高度纯净与稳定”的感知记录,三者合一,作为绝密文件,提交给了基金会董事会和联合国内部少数知晓内情且持支持态度的关键人物。
这一次,质疑的声音消失了。
董事会会议上,之前那些要求“止损”的声音哑火了。取而代之的是谨慎的乐观和对于下一步资源需求的询问。数字本身具有绝对的权威,尤其是当它达到7西格玛这种在物理学中近乎于“神谕”的级别时。
“林登理事长,”一位之前持强烈反对意见的董事清了清嗓子,语气复杂,“看来……你们的方向,或许是正确的。基金会将继续支持‘观测者效应’计划的后续研究。但是,规模必须严格控制,风险必须降到最低。”
在联合国内部的秘密通气会上,气氛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几位原本态度暧昧的代表,在看完“北极星之光”报告后,私下向林登表示了有限度的支持,甚至暗示可以提供一些“非官方”的便利,以确保下一次实验不会受到不必要的干扰。范·德·维尔夫博士那样的公开质疑依然存在,但在最高决策圈内,纯粹科学层面的质疑,已经开始让位于地缘政治和战略层面的考量。人类是否掌握了某种新的、可能改变文明格局的“钥匙”?没有人愿意在这把钥匙被彻底锻造出来之前,被排除在外。
信心的回归,如同解冻的春水,首先在团队内部每一个成员的心中流淌。
王大锤不再焦躁地踱步,他重新变得沉稳而富有行动力。他仔细研究了“探针一号”在实验中的表现,将那些微小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的波动也记录下来,开始着手制定对L2点“现实之镜”主平台的最终优化方案。“我们要让主平台比‘探针一号’安静一百倍!”他在工程日志中写道。他的团队士气高昂,曾经递交调职申请的人悄悄撤回了申请,转而投入到更富挑战性的升级工作中。
南曦的脸上重现了那种专注于探索而非防御的光芒。她基于“北极星”实验的宝贵数据,开始大规模优化和升级“心灵同步”协议2.0版。她要将这百人精英小队的成功经验,提炼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训练模式,为第二次全球冥想培训成千上万的“火种”。她与顾渊的远程协作也更加紧密,顾渊的感知成为了她验证协议效果最灵敏的“仪器”。
而顾渊本人,是信心回归最显着的受益者。
当那纯净、和谐的百人意识场通过专用链路被他感知到时,外界的“意识噪音”仿佛被一道无形的屏障隔绝了。那曾经加剧他痛苦的、充满攻击性和混乱的集体情绪,在这股小而精的“北极星之光”面前,显得苍白而无力。他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人类意识中蕴含的,不仅仅是恐惧和噪声,更有如此强大而美丽的秩序与创造力。
他的偏头痛和视觉扭曲症状显着减轻。医疗团队谨慎地减少了他的镇静剂用量,发现他能够保持稳定。他的食欲回来了,脸上也开始有了一丝血色。更重要的是,他眼中重新有了神采,那是一种从内部被点亮的、源于希望的光芒。
在一次与南曦和林登的视频通话中,他的声音虽然依旧虚弱,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力量:“我‘看’到了……那条路是存在的。我们不需要变成‘它们’(播撒者)那样的绝对统一体……我们可以在保持个体性的同时……达到更高层次的协调。‘北极星’证明了……我们文明的‘噪声’……可以被转化为……更丰富的‘和声’。”
他甚至主动提出,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尝试与“播撒者”首领再次进行连接。“我想……让它也‘感受’一下……‘北极星之光’。”他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温和的挑战意味。
林登批准了他的请求,但要求必须在最严密的医疗监控下进行。
这一次的连接,与以往任何一次都不同。顾渊没有试图去探询或理解,他只是将“北极星”实验时感受到的那份纯净、稳定、充满创造力的意识共鸣,像展示一件艺术品一样,平静地呈现在“播撒者”首领那冰冷的意识感知前。
连接结束后,顾渊虽然依旧疲惫,却没有出现之前的崩溃迹象。他向南曦和林登描述了他感知到的反馈:“它……沉默了很长时间。然后……我感觉到了一丝……极其微弱的……‘波动’。不是认可,也不是排斥……更像是……‘评估参数被更新’。” 这细微的变化,仿佛在坚冰上凿开了一道裂痕。
章末段落:
“北极星之光”驱散了内部的迷雾,也动摇了外部的壁垒。信心的回归,不是盲目的乐观,而是建立在坚实成功基础上的、冷静而坚定的力量。团队的目光,越过了一次小小的胜利,投向了那悬在L2点的、经过优化升级的“现实之镜”。第二次全球冥想的蓝图,在南曦、王大锤和所有核心成员的心中,逐渐清晰、壮大。他们知道,下一次,他们将不再是为了证明可能性,而是为了向宇宙,也向人类自己,展示这股被初步驯服的意识之力,所能达到的真正高度。世界的分裂依旧,但在那分裂的冻土之下,一股新的、炽热的熔岩正在悄然汇聚,准备着下一次,更猛烈的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