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后。
南京下关码头。
江面上雾气蒙蒙,轮船的汽笛声在清晨的空气里拉得很长。
码头上挤满了人。
难民、苦力、商贩、巡警,还有几个穿着灰色制服的军统便衣,正在人群中来回穿梭,盘查着每一个看起来可疑的人。
一个穿着破旧蒙古袍的男人,从一艘货船的跳板上走下来。
他的脸被风沙刻出了深深的沟壑,头发乱糟糟的,手里提着一个破旧的布包。
整个人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从西北逃荒来的难民。
没人会多看他一眼。
男人走到码头边缘,停下脚步,目光在人群中扫视。
他在找人。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灰色长袍、戴着十字架项链的年轻女人,提着一个竹篮,从人群中走了过来。
她的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像是教会里那些专门做慈善的修女。
“这位先生,需要帮助吗?”
女人的声音很轻,但男人听得很清楚。
他抬起头,看向女人。
女人的眼睛,清澈而冷静。
男人的嘴角,微微动了动。
“我从很远的地方来。”
“那您一定饿了。”
女人从竹篮里拿出一个馒头,递给他,“教会设有施粥点,我带您去。”
两人的对话,平淡无奇。
周围的人,没有一个注意到他们。
女人转身,男人跟在她身后,两人穿过码头,走进了一条狭窄的巷子。
巷子尽头,停着一辆黑色的轿车。
车门打开。
女人先上车,男人跟着坐了进去。
车门关上的瞬间,女人脸上那副温和的表情,瞬间消失。
她摘下十字架项链,扔进竹篮里,眼神中的温和褪去,只剩下属于战士的锐利。
她转过头,看向男人。
“书库,欢迎回家。”
男人也脱下了蒙古袍的帽子,露出一张清瘦但轮廓分明的脸。
他就是李强,代号“书库”。
“红樱。”
李强的声音有些沙哑,紧绷了一路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影子呢?”
“在第六组等你。”
陈若琳发动汽车,“路上可能会有盘查,别说话。”
李强点了点头。
汽车驶出巷子,融入了南京城的车流之中。
第六组办公楼。
二楼,吴融的办公室。
李明和张伟依旧在。
他们已经在第六组待了半个月。
这半个月里,吴融给他们安排的工作,全都是一些枯燥到令人发疯的档案整理工作。
没有任何技术含量,也没有任何机密可言。
两人每天就是在档案室里,把一堆乱七八糟的情报,按照时间、地点、人物分类,然后归档。
像两个没有思想的打字员。
李明和张伟心里憋着一肚子火。
他们是戴老板亲自挑选的精英,是来监控第六组情报流向的。
结果现在,他们连吴融每天在干什么都不知道。
吴融每天准时来办公室,但他的办公室门,永远是关着的。
没人知道他在里面做什么。
也没人敢问。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
吴融走了进来。
他的身后,跟着一个穿着破旧衣服、满脸风霜的男人。
李明和张伟抬起头,看了一眼,然后又低下头继续工作。
他们以为,这又是哪个从前线回来的情报员。
“李明,张伟。”
吴融的声音响起。
两人立刻站起身。
“吴组长。”
“把档案室里,关于日军海军陆战队在上海布防的那箱文件,搬过来。”
李明愣了一下。
那箱文件,是昨天刚从军统机要处调来的。
里面全是绝密情报。
涉及日军在上海的兵力部署、武器装备、补给线路,甚至还有几份日军内部的通讯记录。
按照规定,这种级别的情报,只有吴融本人才有权限查阅。
“吴组长,这……”
张伟有些犹豫。
“搬过来。”
吴融的语气没有任何波动。
两人对视一眼,转身走向档案室。
几分钟后,他们抬着一个沉重的木箱,走进了办公室。
木箱被放在办公桌上。
吴融打开箱子,里面是一沓沓用牛皮纸袋封好的文件。
他没有动那些文件,而是转过身,看向站在一旁的李强。
“书库,这些文件,你有十分钟。”
李强点了点头。
他走到办公桌前,伸手拿起第一份文件。
拆开牛皮纸袋,抽出里面的纸张。
然后,他开始翻阅。
李明和张伟站在一旁,看着李强的动作。
起初,他们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但很快,他们发现了异常。
李强翻阅文件的速度,太快了。
他几乎是一眼扫过一页,手指就已经掀起了下一页的页脚。
没有停顿,没有思考。
那不是阅读,更像是一种机械的扫描。
就像是在翻一本漫画书。
李明的眉头皱了起来。
他看了一眼张伟,张伟的脸上,也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这个人,在干什么?
他真的在看吗?
还是只是在做样子?
李强的手,在文件上飞快地翻动。
一份,两份,三份……
整整一箱文件,足足有几百页。
李强却像是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没有丝毫停歇。
他的眼球快速移动,瞳孔微微收缩。
那双眼睛,此刻看起来,不像是人的眼睛。
更像是某种精密仪器的镜头,冰冷而高效。
李明的后背,开始渗出冷汗。
作为档案专家,他很清楚这份文件的分量,别说十分钟,就算给他十个小时,他也只能理出个大概。
他突然意识到,这个人,不是在做样子。
他是真的在看。
而且,是在用一种他们完全无法理解的方式在看。
十分钟后。
李强合上了最后一份文件。
他将所有文件整齐地放回木箱,然后退后一步,闭上了眼睛。
办公室里,安静得可怕。
李明和张伟屏住呼吸,死死地盯着李强。
吴融坐在办公桌后,表情平静。
“报告长官。”
李强睁开眼,声音沉稳。
“日军海军陆战队第三大队,兵力1132人,驻扎虹口公园,指挥官佐野太郎,军衔大佐。”
“装备:三八式步枪987支,歪把子机枪36挺,掷弹筒54具,九二式重机枪12挺,九四式山炮6门。”
“弹药储备:步枪弹约18万发,机枪弹约4万发,炮弹约600发。”
“补给线路:主要依靠海运,补给船为长谷川丸号,排水量3200吨,将于三日后携带第一批增援物资抵达吴淞口。”
“船上载有:大米120吨,罐头食品40吨,医疗用品若干,以及……”
李强的声音,在办公室里回荡。
他将整箱文件的核心数据,一字不差地全部背了出来。
不仅如此。
“另外,”李强顿了顿,“第47号情报和第89号情报存在矛盾。”
“第47号情报称,第三大队的重机枪数量为12挺,但第89号情报中,关于弹药消耗的记录显示,重机枪的实际使用数量应为14挺。”
“结论:第三大队极有可能隐藏了一个双联装重机枪小队,作为预备火力。建议核查。”
李强说完,重新闭上了眼睛,脸色因精神高度集中而显出一丝苍白。
办公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李明的脸色,已经变得惨白。
他的喉结上下滚动,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张伟的双腿在微微颤抖。
他死死地抓着椅背,才勉强让自己站稳。
他们两个,一个是军统电讯处的译电高手,一个是机要处的档案专家,却被眼前这个衣衫褴褛的男人,用一种近乎非人的能力,彻底击溃了所有的骄傲。
这个人……
他不是人。
他是一个活着的数据库!
吴融站起身,走到李强面前。“辛苦了,书库。”
“应该的。”李强睁开眼,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吴融转过身,看向李明和张伟。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平静地看着他们。
那双眼睛里,没有嘲讽,没有得意。
只有一种冰冷的、不带任何感情的审视。仿佛在看两件派不上用场的工具。
李明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浸透。他突然明白了。
吴融今天让他们搬文件,让李强当着他们的面展示能力。不是为了炫耀。
而是为了告诉他们。
你们,不配留在这里。
---
第二天。
军统本部。
戴隐的办公室。
李明和张伟站在办公桌前,低着头。
戴隐坐在椅子上,手里夹着一支烟,眼神阴沉。“你们要调离?”
“是的,戴老板。”李明的声音有些颤抖,“我们……能力不足,不堪大用。”
“能力不足?”戴隐冷笑一声,
“你们两个,一个是电讯处的王牌,一个是机要处的顶梁柱。现在跟我说能力不足?”
李明咬了咬牙。“戴老板,第六组……不是我们能待的地方。”
“那里有怪物。”张伟的声音更低,“真的怪物。”
戴隐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他没有再说话,只是挥了挥手。
“滚。”
两人如蒙大赦,转身离开。办公室的门关上。
戴隐靠在椅背上,深深地吸了一口烟。烟雾在他眼前缭绕。
他的脸色,阴晴不定。
吴融。
这个人,越来越让他看不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