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林凡就套上了兔皮手套,揣着铜刀出门了。
例行巡视的第一站还是陷阱区,刚走到东侧的绊索陷阱,就听见铜铃“叮叮”响。
拨开野草一看,一只毛茸茸的野猪幼崽被藤网缠住了腿,正哼哼唧唧地挣扎。这小家伙肉嫩,养着还能长膘,林凡赶紧用木杆按住它,解开藤网后捆住四肢,装进竹编背篓里。
继续往前走,北侧的深坑陷阱里躺着一只斑鸠,正好当早餐。
路过盐田时,林凡停下了手。蒸发池里漂着海草和碎贝壳,他用竹耙捞起海草晒干留作燃料,再用竹勺清理池底泥沙,顺手捉了几只小海螺塞进兜里,最后刮了小半袋海盐。
盐田旁边的海岸线是“寻宝宝地”。
今天运气超棒,捡到个金属小灶台,底下带通风口,比直接架陶锅方便多了;一卷铝箔纸,包裹食物烤着吃不粘灰;还有个塑料调料盒,能分类装盐、胡椒。
最惊喜的是摸到个密封的塑料袋,里面装着小半包豆瓣酱,打开一闻,香味直窜鼻子!
回到营地,太阳刚爬过树梢。
林凡把野猪幼崽关进竹笼,撒了把野菜,又给昨天捕获的野鹿添了饲料。
处理完斑鸠和小海螺,他开始准备早餐——斑鸠杂粮粥配烤芭蕉。
先把陶锅放在新捡的小灶台上,倒入过滤后的纯净水,点燃干柴。
水烧开后放入泡软的稗子米和小米,煮十分钟加斑鸠肉块,再放一把切碎的嫩菠菜,转小火慢熬。
趁着煮粥的间隙,剥两根芭蕉放在热石板上烤,翻面时刷了层蜂蜜,很快就烤出金黄焦痕。
粥煮好撒上海盐和野蒜碎,盛进陶碗。烤芭蕉甜糯,斑鸠粥鲜香,菠菜中和了油腻,林凡吃得格外满足。
早餐过后,林凡打算改造厨房区域。
他用石头把金属小灶台固定好,旁边用木板搭了个简易操作台,把陶锅、铜锅分类摆放,再把塑料调料盒放在台面上,烹饪时取用调料再也不用东翻西找了。
操作台下方还钉了个竹编篮,用来装蔬菜和水果,既整洁又防潮。
改造完厨房,他扛起铁锄去开垦新耕地。
这片地在营地西侧,阳光充足,他打算种新发现的野生燕麦种子。
铁锄切入土壤很轻松,他把土地翻得松软,捡出里面的石块和树根堆在田埂边。
翻地时,在草丛里发现几株野生的荞麦,穗子已经成熟,他小心翼翼地连根挖起,带回营地晾晒留种。
中午的太阳越来越毒,林凡返回营地准备午餐。
今天做烤斑鸠肉和野菜沙拉,还能用新找到的豆瓣酱调味。
他把斑鸠肉用海盐、野生胡椒和少许豆瓣酱腌制十分钟,用树枝串起来放在小灶台的烤架上。
时不时翻面刷酱,直到烤得外焦里嫩。
趁着烤肉的间隙,摘了马齿苋、嫩生菜切碎,加入酸浆果汁和一点橄榄油,搅拌均匀做成沙拉。
烤斑鸠裹着豆瓣酱的浓香,野菜沙拉清爽解腻,林凡吃得狼吞虎咽,很快就补充完体力。
午休过后,林凡推着皮橇去海边修船。
上次出海时船身的兽皮有点磨损,今天用捡到的铝箔纸和鱼鳔胶加固。
他把皮舟拖到沙滩上,清理干净磨损处,涂上鱼鳔胶,贴上裁剪好的铝箔纸,再用藤条捆紧,这样能增强防水性。
修完船身,又给船桨加装了铜制加固条,划起来更有力。
试航时皮舟很平稳,林凡升起风帆,朝着珊瑚礁驶去。
戴上潜水镜跳入水中,珊瑚礁间藏着不少海鲜。他屏住呼吸,在礁石缝里抓到一只肥硕的龙虾,还摸了两只海参、一串扇贝,顺便摘了些海带。
夕阳西下,林凡驾着皮舟返回营地。
晚餐打算做海鲜煲和杂粮饼。
先把龙虾、海参处理干净切块,扇贝撬开取肉,海带泡发切碎。
在铜锅里倒入清水,放入海鲜和海带,加入切好的野芋头块,撒上海盐、野生胡椒和一勺豆瓣酱,小火慢炖。
制作杂粮饼时,把磨好的杂谷粉加入清水揉成面团,压成薄饼放在热石板上煎至两面金黄。
海鲜煲鲜香浓郁,豆瓣酱的香味让汤汁更有层次;杂粮饼外脆里嫩,林凡吃得满头大汗,心里却美滋滋的。
晚餐过后,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林凡点燃油灯,把今天收获的燕麦和荞麦种子摊在竹席上晾晒,又用铝箔纸包了些烤好的斑鸠肉,当作明天的干粮。
他拿出笔记本记录当天的收获:改造厨房、开垦燕麦田、发现荞麦种子、加固皮舟并捕获大量海鲜,还捡到了金属灶台、豆瓣酱等实用物品。
写完日志,林凡检查了一遍防御工事和预警铜铃,给竹笼里的野猪幼崽和野鹿添了饲料。
回到住所,躺在干爽的木床上,看着整洁的厨房和明亮的油灯,林凡满是成就感。
从最初的简陋窝棚到如今功能齐全的家园,从缺衣少食到食材丰富、厨具完备,这座孤岛的生活越来越接近文明社会。
他知道未来还有挑战,但只要保持探索的热情,一定能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窗外的油灯静静燃烧,映照着他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