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雨丝裹着寒气,斜斜打在静水庵的灰瓦上,洇出一片片深痕。
沈如晦站在庵门西侧的银杏树下,望着那扇斑驳的朱漆门,指腹无意识摩挲着袖中母亲遗留的银镯——镯身内侧的梅花纹凹槽里,还嵌着十年前冷宫地砖的细沙,那是母亲将它塞进她襁褓时,唯一带出来的家的痕迹。
她与萧珣在北苑密林定下此行。柳如烟掉落的残纸上,那朵被墨污晕染的梅花;影卫从柳成案牍里搜出的“梅影”二字密语;还有冷宫老宫女静观师太的那片绣着半朵寒梅的素帕,所有线索都指向这座京郊古庵。
“姑娘,影卫探得,皇后的人半个时辰前就围了庵外的林子,只留了正门一条路。”
阿梨撑着油纸伞,伞骨上的铜环随着她的动作轻响,
“王爷按约定带影卫守在庵后密道,那是您当年从冷宫出来时走过的路,绝不会错。”
沈如晦点头,目光落在庵门两侧的石狮子上。狮爪下的基座有处极浅的刻痕,是她幼时随母亲来此礼佛时,用发簪划下的小小的“如”字。
那时沈如意还不是静观师太,只是跟在母亲身后,笑着看她胡闹的“如意姑姑”。
她换上带来的粗布尼衣,将那枚“影”字令牌塞进阿梨的发髻,自己则攥紧母亲的银镯,推开虚掩的庵门。门轴发出“咿呀”的哀鸣,像极了沈如意去年冬里咳疾加重时的喘息。
院内的青石板缝里,冒出几株倔强的野菊,沾着雨珠,倒有几分像冷宫墙角的草。东厢房的窗纸破了个洞,隐约能看见里面的竹榻——那是静观师太打坐的地方,影卫回报时说,榻下的地砖有被撬动过的痕迹。
“阿弥陀佛。”
一个挎着药篮的哑仆从回廊走过,见了沈如晦,双手合十行礼,眼角却飞快地往西侧的梅园瞥了一眼。那哑仆的手腕上,戴着串檀木佛珠,第三颗珠子上有个极小的梅花刻痕——那是沈家旧仆的标记。
沈如晦心领神会,借着避雨的由头拐进梅园。雨后的梅枝湿漉漉的,新抽的绿芽裹着水,在暮色里泛着微光。最深处那株老梅,树干上缠着圈褪色的红绸,绸角绣着朵完整的梅花,正是沈如意素帕上那半朵的另一半。
她走到树下,按萧珣教的法子,以“左三右二”的节奏轻叩树干——那是沈家传递密信的暗号。第三下叩完,脚下忽然传来“咔”的轻响,一块尺许见方的青石板缓缓下沉,露出个黑黢黢的洞口。
洞口飘出淡淡的檀香,混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血腥气。
沈如晦示意阿梨守住入口,自己则点亮火折子,顺着陡峭的石阶往下走。石阶两侧的石壁上,刻着密密麻麻的佛经,经文间隙,用朱砂画着零星的梅花,一路蜿蜒向下,像串引路的灯。
尽头是间丈许见方的石室,正中央的石台上,躺着个人——正是静观师太。她的右手蜷成拳,指缝间露出半张残破的羊皮纸,左手则死死按着石台,指腹在石面上抠出深深的血痕。
“如意姑姑!”
沈如晦扑过去,十年前沈家出事那晚,是沈如意背着年幼的她。
静观师太的身边有用血写的一张纸,
“梅……梅花印……能……调……隐藏军队……”
沈如晦浑身一震。梅花印?她忽然想起母亲银镯里的那片薄玉,玉背确实刻着朵极小的梅花,母亲临终前只说“此乃沈家命脉”,却从未细说究竟。
隐藏军队?沈如晦猛地想起父亲书房里那幅被烧毁的《北境布防图》。她幼时曾偷偷翻看,图卷末尾盖着个朱砂印,正是朵绽放的梅花。那时她以为是父亲的私印,如今想来,竟是能调动军队的信物!
静观的那双眼睛,圆睁着,望向石室穹顶——那里用朱砂画着一朵巨大的梅花,花瓣层层叠叠,将整个石室罩在其中,像一个巨大的守护符。
沈如晦颤抖着掰开她蜷曲的右手,那半张羊皮纸终于露了出来。纸上用金线绣着幅地图,地图中央,一朵金线梅花熠熠生辉,旁边用极小的字标注着“藏兵谷”。而羊皮纸的边缘,赫然印着半个朱砂梅花印,与母亲银镯里的薄玉严丝合缝。
“找到了……”
沈如晦将羊皮纸按在石台上,从银镯里抠出那片薄玉,对准羊皮纸上的半个印按下——完整的梅花印瞬间显现,印心刻着个极小的“沈”字。
就在这时,石室入口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阿梨的惊呼:
“姑娘,快走!柳家的人来了!”
沈如晦迅速将羊皮纸和薄玉塞进贴身的锦囊,刚要起身,目光忽然落在静观师太按着的石台上。那里的血痕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拼出了三个字:“镜中影”。
镜中影?她猛地看向石室西侧的石壁——那里挂着一面铜镜,镜面蒙着厚厚的灰。她冲过去擦掉浮灰,镜中映出的,除了她苍白的脸,还有石室穹顶那朵巨大的梅花。而梅花的花心处,在镜中竟显露出一行字:
“双印合璧,兵甲自来”。
双印?沈如晦的目光落在石台上——静观师太的身下,还压着一枚青铜印,印面刻着与薄玉一模一样的梅花,只是比薄玉大了一倍。
“姑娘!”
阿梨连滚带爬地冲进来,发髻散乱,
“他们炸开了入口,王爷正带着影卫挡着,让我们从密道快走!”
沈如晦抓起青铜印,塞进锦囊,转身要扶阿梨,却见她的胳膊上插着一支箭,箭羽上标着“禁”字——是皇后的禁军!
“走密道!”
沈如晦咬着牙,背起阿梨往石室东侧的暗门跑。那是她按母亲留下的手札记的,通往冷宫密道的入口。
暗门后的通道狭窄而潮湿,只能容一人侧身通过。
沈如晦背着阿梨,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挪,火折子的光忽明忽暗,将两人的影子投在石壁上,像两只挣扎的蝶。
“姑娘……放我下来吧……”
阿梨的声音气若游丝,血顺着箭杆往下淌,滴在沈如晦的衣襟上,
“我……我不行了……”
“闭嘴!”
沈如晦的眼泪掉在阿梨的发顶,
“你忘了我们说过,要一起看到沈家昭雪的那天!”
通道尽头传来隐约的厮杀声,夹杂着萧珣低沉的喝斥。
沈如晦的心猛地揪紧,他的“病体”如何经得起这般恶战?她想起昨夜他咳着给她讲沈家旧案,指尖划过她腕间的红痕,低声说
“等事了,我带你去北境看梅花”
那时他眸中的温柔,像此刻通道里微弱的光,却足以照亮她所有的路。
终于,前方出现一丝光亮。沈如晦拼尽全力冲出去,却见萧珣正背对着她,与几个黑衣人设阵抵挡禁军的围攻。他的月白锦袍已被血染红,却仍身姿挺拔,手中长剑挽出的剑花,像极了盛开的寒梅。
“萧珣!”
她忍不住唤出声。
萧珣猛地回头,看到她,眸中闪过一丝惊惶,随即化为决绝。他一剑逼退身前的敌人,对她吼道:
“走密道回府!去我书房的暗格取另一半兵符!”
另一半兵符?沈如晦忽然明白“双印合璧”的深意——青铜印与薄玉是梅花印,而萧珣手中,竟还有能与之呼应的兵符!
禁军的箭雨呼啸而来,萧珣转身挡在她身前,长剑舞得密不透风。一支冷箭穿透他的肩胛,他闷哼一声,却仍死死护着身后的通道入口。
“快走!”
他的声音带着血腥味,却字字清晰。
沈如晦含泪点头,背起阿梨冲进冷宫密道。身后的厮杀声越来越远,她攥紧胸前的锦囊,那里有母亲的血,有沈如意的命,有沈家百年的忠魂。
密道里的风带着寒意,吹得火折子摇摇欲坠。沈如晦摸着石壁上熟悉的刻痕,那是她幼时用石子划下的歪歪扭扭的“家”字。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不再是那个只能在冷宫苟活的孤女,而是沈家的女儿,是要带着梅花印,去揭开所有真相的靖王妃。
只是她没看到,当她的身影消失在密道深处时,萧珣忽然抬手,吹了声极轻的哨。暗处瞬间涌出无数黑衣影卫,他们的腰间都系着一朵银制的梅花——那是只认梅花印调遣的“梅影卫”,是前朝忠臣留下的最后力量。
萧珣捂着流血的肩胛,望着密道入口,唇角勾起一抹苍白的笑。他袖中那半枚兵符,终于要等到与之相配的梅花印了。这场筹谋了十年的局,终于要到收网的时候。
而此刻的靖王府西跨院,药圃里的七星草正借着夜雨疯长,淡金的粉末落在母亲留下的银镯上,与上面的血迹相融,像一朵骤然绽放的、带着毒的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