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春樱为契:竹篮载意,初见有期
一、教室里的“欢迎礼工坊”
立春刚过,教室后墙的“季节约定”板块就多了张醒目的倒计时海报——“距离见面还有30天”。海报下方,老陈爷爷带来的新竹堆成了小山,翠绿的竹节上还沾着晨露,孩子们围在旁边,眼睛亮得像藏了星星。
“要编能装下春天的竹篮!”小宇蹲在竹堆前,手里攥着提前画好的设计图,纸上的小竹篮带着弯弯的提手,侧面还留着能插樱花枝的缝隙。老陈爷爷笑着接过图纸,用柴刀将竹子劈成粗细均匀的竹条:“先学编‘人字纹’,这样编出来的篮子又结实又好看,装得下糖果,也装得下你们的心意。”
朵朵则带着女生组,在竹条上做“小装饰”。她们找来砂纸,把竹条边缘磨得光滑如玉,又用彩绳在提手处缠出蝴蝶结的形状。“还要在篮子里垫上棉絮!”朵朵从书包里掏出浅粉色的棉布,“这样放糖果的时候,就像躺在小云朵里,山区的小伙伴摸到会觉得暖暖的。”
编篮的过程里总少不了小插曲。小虎编到一半,竹条突然松了劲,刚成型的篮底塌了一角,他急得鼻尖冒汗。旁边的女生立刻凑过来帮忙,有人按住竹条,有人教他重新穿插:“别急,就像上次编星星一样,慢慢拉,竹条会听话的。”等小虎终于编好一个小竹篮时,他特意在里面放了颗自己最爱的奶糖,“这是给第一个跟我打招呼的小伙伴的!”
二、跨越千里的“细节约定”
杨老师每周都会和山区小学的老师通一次电话,把孩子们准备欢迎礼的进度一一告知。“他们学会编小竹挂坠啦,每个挂坠上都刻了名字。”电话那头传来清脆的笑声,“我们的孩子也在准备礼物,有人捡了山里的彩色石子,说要送给城里的朋友当书签镇纸。”
这些细节很快成了教室里的“每日话题”。小宇听说山区孩子喜欢捡石子,特意找来了透明的小玻璃瓶,洗干净后贴上标签:“用来装他们送的石子,以后放在书桌前,就能想起他们啦。”朵朵则记着山区老师说的“孩子们爱听故事”,把自己的童话书都翻出来,在扉页上用彩笔写:“这是我最喜欢的故事,希望你也喜欢。”
最热闹的要数“见面流程”讨论课。孩子们围坐成圈,你一言我一语地出主意:“要带他们去看学校的大榕树!”“还要一起在操场编竹编!”杨老师把这些想法都记在黑板上,最后笑着补充:“到时候咱们在樱花树下摆个竹编小摊,两校的孩子一起编东西,肯定特别有意思。”
老陈爷爷也跟着凑趣,特意编了两个一模一样的竹编小哨子,一个留给城里的孩子,一个寄给山区的孩子:“见面那天,一吹哨子,大家就能找到彼此啦。”
三、樱花树下的“最后准备”
见面的前一周,学校里的樱花开了。粉白色的花瓣落在教室窗台上,孩子们捡了花瓣,小心翼翼地夹进准备送人的书里,又把剩下的花瓣晒干,和桂花一起装进小香囊,放进编好的竹篮里。
“再检查一遍!”杨老师拿着名单,逐一核对孩子们的欢迎礼。小宇的竹篮里放了奶糖、童话书和玻璃瓶;朵朵的竹篮里有香囊、自己画的樱花图,还有一张手写的“校园导游图”;小虎则多放了个自己编的小竹球:“可以一起在操场玩丢球游戏!”
老陈爷爷也没闲着,他把孩子们编好的竹挂坠都收集起来,用红绳串成一串,挂在教室门口:“等他们来了,每个人拿一个,就像咱们的‘友谊信物’。”
夕阳西下时,孩子们站在樱花树下,看着满树的粉白,想象着见面的场景。小宇突然举起手里的竹哨子,轻轻吹了一声,清脆的哨声穿过樱花林,仿佛在向千里之外的小伙伴发出邀请。朵朵笑着说:“等他们来了,咱们一起在这儿编樱花书签,好不好?”
风拂过,樱花瓣落在孩子们的肩头,也落在那些装满心意的竹篮里——这场用竹丝编织了一整个四季的约定,终于要在春暖花开时,迎来最鲜活的相见。